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迭代辨识方法的含风电多干扰电力系统阻尼控制

发布时间:2018-11-03 13:32
【摘要】:风电接入电力系统后的低频振荡控制是保证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随着风电场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当风电接入由于电网结构、负荷潮流、发电机励磁控制等因素导致的阻尼不足形成的多干扰环境下电力系统后,模型辨识误差因素给电力系统的辨识与阻尼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常常会恶化阻尼控制效果。针对此问题,首先以风电功率波动信号作为辨识信号,建立风电接入多干扰环境下电力系统闭环模型;然后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和Vinnicombe距离理论,提出一种迭代辨识方法,并给出方法实现的整个步骤,该方法充分考虑辨识误差因素,可以实时辨识出电力系统最优电力系统模型和最优阻尼控制器模型;最后,以风电接入四机两区域间降阶模型为例,采用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并与传统迭代辨识方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抑制风电接入下多干扰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实现稳定的阻尼控制。
[Abstract]:The control of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after wind power is connected to power system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power network.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wind farm network scale, when wind power is connected to the power system under multi-interference environment caused by insufficient damping caused by power grid structure, load flow, generator excitation control, etc. The error factors of model identification bring great problems to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amping control of power system, and often worsen the effect of damping control.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wind power fluctuation signal is first used as the identification signal, and the closed-loop model of power system under the wind power access multi-interference environment is established. Then, based on the recursive least square method and Vinnicombe distance theory, an iterat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and the whole step of the method is given. The identification error factor is fully considered in this method. The optimal power system model and the optimal damping controller model can be identified in real time. Finally, taking the model of reducing order between two regions of wind power connected to four machines as an example, the proposed method is used for simul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terat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of multi-interference power system under wind power access and realize stable damping control.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服役性能保障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建筑大学;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建筑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7201)~~
【分类号】:TM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志祥,谢小荣,童陆园;广域阻尼控制延迟特性分析及其多项式拟合补偿[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0期

2 汪娟娟;李鹏;傅闯;;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与工程应用[J];电网技术;2011年10期

3 李建;赵艺;陆超;庞晓艳;;无模型自适应广域阻尼控制设计方法[J];电网技术;2014年02期

4 黄顺礼,黄春阳;最佳阻尼控制系统及设计[J];电力情报;2000年02期

5 李红军;陆超;;抑制联络线振荡的广域阻尼控制[J];电力建设;2011年04期

6 黄顺礼,黄春阳;基于无量纲时域状态误差准则的最佳阻尼控制系统及设计[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0年06期

7 叶华;刘玉田;;电力系统阻尼控制中的在线递推闭环子空间辨识[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12期

8 陈柔伊;张尧;钟庆;郭力;;故障后阻尼评估下的控制参数协调优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22期

9 叶华;刘玉田;;基于在线递推闭环子空间辨识的模型预测阻尼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28期

10 李鹏;贺静波;石景海;吴小辰;陆超;吴京涛;胡炯;;交直流并联大电网广域阻尼控制技术理论与实践[J];南方电网技术;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华;刘玉田;;基于在线递推闭环子空间辨识的电力系统模型预测阻尼控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李继红;;电力系统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周孝信;;面向21世纪的电力系统技术[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王大光;;“大机组小电网”电力系统与大容量电力系统互联初步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张步涵;孙海顺;熊信银;尹项根;吴耀武;;《电力系统》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刘刚;张尧;;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课教学实践性的探索——以《电力系统多媒体展示》软件辅助教学[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王德林;王晓茹;;基于连续体模型的电力系统机电扰动传播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编辑委员会[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周孝信;;面向21世纪的电力系统技术[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戴玉松;;关于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培养方向,学生实习中的一些问题[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 陆延昌;依靠科技进步 建设国际一流的电力系统[N];中国电力报;2001年

2 实习记者 秦韵;丹东自主研发电力系产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3 记者 王海蕴;我国电力系统恢复研究全球领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蒋学林;全面提升电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N];中国电力报;2008年

5 记者 莫瑞宁 实习生 孙晓巍;西安将为国产飞机提供航空电力系统[N];西安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菲菲;基于广域量测的电力系统动态响应建模及区域间振荡阻尼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张子泳;计及风电接入的大规模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罗珂;基于输出预测和LMI方法的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牟澎涛;高渗透率风电接入对系统稳定特性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5 郭成;基于量测及计算智能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周峰;基于动力学耦合的风电机组载荷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7 李远征;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及其决策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魏强;发电机转子角控制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王晓东;电力系统中同步发电机摇摆振荡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古丽扎提·海拉提;基于Hamilton理论的广域电力系统时滞反馈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琳;电力系统广域模糊阻尼控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津瑞;广域阻尼控制系统中的时滞分析及补偿实践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朱劲波;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有源阻尼控制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杨春华;双馈风电机组并网的类同步机阻尼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刘源;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振频率检测和阻尼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段洁;基于广域预测控制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7年

7 胡永强;电力系统均匀阻尼控制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向秀岑;基于SVC的区域发电机组阻尼控制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9 陈平;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广域阻尼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卢e,

本文编号:2307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307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9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