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聚合物基锂镧锆氧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15:54
【摘要】:固态电解质是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的全固态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被广泛研究的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可以很好地兼顾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和无机固态电解质的优点,对全固态电池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石榴石型无机固态电解质,具有室温离子电导率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中被广泛研究与应用。本课题利用模板法设计制备了一种三维(3D)多孔石榴石型无机固态电解质(Li_(6.28)La_3Zr_2Al_(0.24)O_(12),LLZAO)网络,并以此为骨架引入PEO基聚合物电解质,制备了LLZAO/PEO复合固态电解质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A)、交流阻抗谱(EIS)、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样品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以无尘纸为模板制备了3D多孔网络LLZAO陶瓷膜。将PEO/LiClO_4聚合物基体复合到3D LLZAO网络中,得到LLZAO-PEO/LiClO_4复合固态电解质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LLZAO相结构与3D网络形成的影响,深入探索LLZAO填料的形貌、复合比例及温度对LLZAO-PEO/LiClO_4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850 ~oC下煅烧2 h,可以得到3D网络结构较好的立方相LLZAO。LLZAO陶瓷网络有利于形成连续的锂离子快速迁移通路,能够有效抑制PEO结晶。当LLZAO陶瓷网络含量为27.8 wt%时,LLZAO-PEO/LiClO_4复合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高为2.25×10~(-5) S·cm~(-1),是纯聚合物电解质PEO/LiClO_4的30.7倍。此外,全固态电池Li|27.8 wt%LLZAO-PEO/LiClO_4|LiFePO_4(LFP)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43.8 mAh·g~(-1),循环100圈后,电池比容量保持率高达94.8%。(2)采用具有二维结构的Mxene(Ti_3C_2)对PEO/LiClO_4聚合物基体进行改性,得到PEO/LiClO_4/Ti_3C_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实验结果表明,复合5 wt%Ti_3C_2的聚合物电解质(PEO/LiClO_4/5 wt%Ti_3C_2)离子电导率最高为6.2×10~(-5) S·cm~(-1)(30℃)是纯聚合物电解质PEO/LiClO_4的80.3倍,是复合固态电解质27.8 wt%LLZAO-PEO/LiClO_4离子电导率的2.8倍。全固态电池Li|PEO/LiClO_4/5 wt%Ti_3C_2|LFP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43.7 mAh·g~(-1),循环100圈后电池比容量保持率为89.4%。再将PEO/LiClO_4/5 wt%Ti_3C_2与多孔LLZAO陶瓷网络复合,得到LLZAO-PEO/LiClO_4/5 wt%Ti_3C_2复合固态电解质。当LLZAO陶瓷网络含量为13.1 wt%时,13.1 wt%LLZAO-PEO/LiClO_4/5 wt%Ti_3C_2的离子电导率最高为3.21×10~(-5) S·cm~(-1),是27.8 wt%LLZAO-PEO/LiClO_4离子电导率的1.4倍。全固态电池Li|13.1 wt%LLZAO-PEO/LiClO_4/5 wt%Ti_3C_2|LFP表现出更高的放电比容量,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50.0mAh·g~(-1),循环100圈后电池比容量保持率为89.5%。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2
【图文】:

技术路线图,世界范围,锂电池,技术路线


世界范围研究固态锂电池的单位及技术路线

锂电池,固态,范围,固态电解质


3图 1.2 固态锂电池在中国范围的研究[19]1.2.1 固态锂电池工作原理固态锂电池全部由固体材料组成,包括正极(富锂材料)、负极(锂片)和固态电解质等,它的基本结构如图 1.3 所示[20]。其中,固态电解质同时发挥了传统锂电池的有机电解液和隔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电池的构造。全固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相似,在充电的时候,锂离子在电池内部电势的驱

无尘纸,固态电解质,前驱体,数码照片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配制 LLAZO 前驱体溶液:根据 Li6.28La3Zr2Al0.24O12的化学计量比,将 LiNO3、La(NO3)3·6H2O、ZrO(NO3)2和 Al(NO3)3·9H2O 溶解于 25 mL 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搅拌 3 小时,得到前驱体溶液。为了避免在后续煅烧过程中 Li 的挥发,其中 LiNO3过量 10%。Al 的加入是为了稳定立方相 LLZO,降低烧结温度[83-84]。再将无尘纸(图 2(b))裁剪成 5 ×5 cm2后完全浸入 LLZAO 前驱体溶液中 6 h,浸泡后模板在 70 ℃烘干(图 2 (c))。将干燥后的 5 ×5 cm2无尘纸分别以不同的热处理温度、煅烧时间和升温速率在马弗炉中煅烧,得到 3D 多孔 LLZAO 无机网络,如图 2.1 (d)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宪军;彭慧丽;于恒杰;张会斌;王瑛;;复合型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J];科技视界;2019年18期

2 李利;陈林;孙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及产业应用[J];电池工业;2018年01期

3 时方晓;李晶;陶海全;李盼;孙祥;高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准固态电解质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4 范乐庆;陈炜;吴季怀;兰章;黄妙良;林建明;;准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J];太阳能学报;2010年04期

5 刘广陆;蔡宁;赵颖;张苑;杨瑞霞;熊绍珍;;环保型准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08年06期

6 林红;庄东填;李鑫;李下蹊;李建保;;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7年22期

7 史彦涛;孙晓丹;翁端;李恒德;;准固态电解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年03期

8 王淼;杨雷;周晓文;林原;李学萍;冯树京;肖绪瑞;;一种新型的准固态电解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06年09期

9 肖恺,闫一功,雷良才,杜元龙;固态电解质氢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1年03期

10 吴莲珠;于和亭;史少红;;固态电解质HCN传感器的研制[J];化学传感器;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宗楷;朱焱麟;李光;彭志;李响;张晓琨;向勇;;锂离子电池无机固态电解质的高通量实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2 屈雯洁;陈人杰;吴锋;;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究[A];2016淮海绿色功能材料论坛暨第三届徐州清洁能源材料论坛摘要集[C];2016年

3 李厚朴;仰志斌;丘龙斌;方欣;孙浩;陈培宁;潘绍武;;用于高稳定性纤维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离子液体固态电解质[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 能源高分子[C];2015年

4 钟海;刘凯;王春花;徐志斌;丁飞;刘兴江;;高性能聚合物准固态电解质在锂硫电池体系中的应用[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5 杨红;李富友;黄春辉;;高温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霍翰宇;;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用于室温固态锂电池[A];2017储能材料与能量转换技术专题会议摘要集[C];2017年

7 陈俊年;范科;彭天右;;基于离子液体和碱金属盐的非碘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孙立萍;李涵;王庚超;;基于聚丙烯酸酯基准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硫电池[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I:能源高分子[C];2017年

9 刘志宏;柴敬超;何为盛;刘晓晨;崔艳艳;崔光磊;;新型聚碳酸酯固态电解质及固态电池的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10 张俊;郑超;夏阳;黄辉;甘永平;陶新永;张文魁;;基于PEO/Li_6PS_5Cl复合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界面特性[A];2019年第四届全国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学术会议暨全国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聂翠蓉;液化气让锂电池在零下60℃高效运行[N];科技日报;2017年

2 记者 王小龙;新型固态电解质有望造就完美电池[N];科技日报;2015年

3 本报记者 李惠钰;固态电解质欲破金属锂电极之困[N];中国科学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刘霞;“要做人类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事业”[N];科技日报;2019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赵利利;“锂”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N];中国科学报;2018年

6 陈冬青;聚焦科技创新 强化项目合作[N];九江日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焦旭;从材料结构入手提高电池能效[N];中国能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重阳;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Li_7La_3Zr_2O_(12)及全固态锂电池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2 李煜宇;P2型层状氧化物钠离子固态电解质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徐小燕;硫基固态电解质制备、改性及其在全固态锂硫电池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9年

4 宋晔;离子液体—高分子固态电解质的性能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丁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准固态电解质及碳基对电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毕世青;基于准固态电解质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光伏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徐丹;基于非碘氧化还原对及固态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制[D];苏州大学;2014年

8 陈俊年;新型无碘准固态电解质的研制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4年

9 耿怡;自组装合成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形貌研究及其光伏应用[D];清华大学;2009年

10 王庆富;锂离子电池用耐热隔膜和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政广;钛酸镧锂固态电解质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程铭哲;基于锂镧锆钽氧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和优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张桐;固态电解质Li_(10)GeP_2S_(1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4 栗利;两种典型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对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表面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5 刘芬芬;基于机器学习的固态电解质构效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6 陈雅男;Li_2OHBr类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7 付雪连;聚合物基锂镧锆氧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聊城大学;2019年

8 敖小虎;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有机无机杂化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9 刘建禹;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LATP的制备及其电池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10 李立晗;铝掺杂LiTi_2(PO_4)_3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7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87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9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