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EtherCAT通信的双伺服电机同步驱动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20:48
【摘要】: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由于传统的采用液压系统或气动驱动的拉床、压力机、折弯机等制造装备,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位置定位精度较差,加工精度不高,工作时噪声比较大,加工效率低等缺陷,正逐步被伺服拉床、伺服压力机、伺服折弯机等采用永磁交流伺服系统驱动的高端制造装备所取代。但是这类大型制造设备在应用时,出力要求比较高,吨位比较大,而采用传统的通用永磁交流伺服系统驱动时,要达到相同的吨位,仅仅使用一个电机来进行驱动,就需要永磁同步电机进行大功率输出,由于永磁同步电机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的限制,现在还无法达到。所以目前我们往往采用双电机或多个电机共同驱动的方案来进行。采用这种方案进行驱动时,为了让多电机更好地协调运行,需要一个同步控制系统对各个电机进行控制。因为一个同步驱动控制系统的同步精度的大小严重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所以通过研究多电机同步控制技术来提高同步控制系统的同步控制精度,不仅能够推动多轴控制技术的发展,还能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作出巨大贡献。从控制对象上分,多电机同步驱动技术可以分为位置同步驱动技术和速度同步驱动技术。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多电机速度同步驱动技术上取得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多电机位置同步技术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针对双电机位置同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目前,双电机位置同步控制主要存在的关键技术有,第一:如何提高双电机位置同步驱动系统在负载突变时的同步精度,减小两个电机间的位置同步误差;第二:如何提高伺服驱动系统对上位机指令的动态响应能力和跟踪能力。本文主要围绕这两个关键技术对双电机位置同步控制技术展开了研究,以提高双电机位置同步驱动系统的同步精度和抗扰动能力为研究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耦合集成前馈的同步控制策略;同时以提高伺服驱动系统对上位机指令的动态响应能力和跟踪能力为研究目标,设计了一种基于EtherCAT通信的双伺服电机同步驱动系统。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对四种常见的双电机速度同步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借鉴双电机速度同步控制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交叉耦合集成前馈的位置同步控制策略。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双伺服电机同步驱动系统的模型,进行了四种同步控制方案的对比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证明提出的同步控制策略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同步精度。其次,为了提高伺服驱动系统对上位机指令的动态响应能力和跟踪能力,引入工业以太网EtherCAT作为通信方式,设计了基于EtherCAT通信的双伺服电机驱动系统,并利用TwinCAT2软件编写了双电机同步驱动的PLC控制程序和HMI人机交互界面。最后,为了验证仿真的正确性和同步驱动方案的可行性,搭建了双伺服电机联动实验平台,进行了双伺服电机联动实验和双伺服电机同步控制策略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双伺服电机驱动系统具有良好的位置同步精度和定位精度,能够在对位置同步精度和定位精度要求都比较高的场合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73;TM38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Frank J.Bartos;;伺服电机[J];软件;2006年07期

2 Jeanine Katzel;;伺服电机加速[J];软件;2008年05期

3 Jeanine Katzel;Control Engineering;;产品聚焦:伺服电机加速[J];伺服控制;2008年07期

4 薛永康;;日本伺服电机公司在新加坡产量大增[J];微电机;1988年04期

5 张小铁;;青港拖10轮伺服电机的预控管理[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1年06期

6 杨大伟;无刷伺服电机[J];微电机;1995年04期

7 李小平,段正澄,周家林;伺服电机智能选用的实现[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9年03期

8 王彤;机电领域中伺服电机的选择原则[J];应用科技;2001年01期

9 黄勇;交流永磁伺服电机关键加工工艺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年05期

10 张遥远,车轩;交流同步伺服电机在标准转速发生器中的应用[J];企业标准化;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锐;米欣;;基于专利文献检索的我国伺服电机技术发展浅析[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辜洪亮;李志军;王甫民;;销钉封接工序伺服电机系统的应用[A];2005年电子玻璃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余臻;贺忠江;;脉冲跟随和DDS技术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李新华;冯骥;杨卫华;;T形转子无刷伺服电机磁场的谐波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海龙;田锋;;FANUC ais2000/2000HV伺服电机应用[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吴俊;方华京;李浚源;陈锦江;;伺服电机鲁棒抗扰控制器的1~1设计方法[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邰治新;;永磁直线伺服电机的非线性自适应反步周期变速控制[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8 赵小挺;;伺服电机在TD2并捻机中的应用[A];2011金属制品行业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成元;王健;夏加宽;;磁导调制式永磁直线伺服电机的设计[A];第八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天水;李正熙;孙德辉;;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和DSP的伺服电机多任务控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郑州 姜笃庆;微型伺服电机(舵机)原理简介[N];电子报;2004年

2 广州 耿德根;机器人控制语言讲座[N];电子报;2007年

3 河南 刘利君;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比较(下)[N];电子报;2012年

4 意大利SMI集团中国代表处 陈晓非;数字时代如何控制我们的机械系统[N];消费日报;2002年

5 广州 耿德根;AVR单片机控制伺服电机的轴摆动的实验[N];电子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孝伟;集成永磁伺服电机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吉智;高性能永磁同步伺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3 张玉秋;永磁直线伺服电机及其冷却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刘晓;空心式永磁直线伺服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松;基于交流伺服的健身器材负载控制系统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熊小丽;印刷系统伺服电机定位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世友;凸极式永磁伺服电机的嵌入式位置检测方法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4 岳路;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吴明煜;基于伺服电机精确定位系统的研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赵希;复合裙成形装备结构动力学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7 陈作宏;基于NJ控制系统的伺服控制设计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8 王殿嵩;基于响应面模型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常敬毅;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李锋涛;基于STM32和伺服电机的高围压加载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91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91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a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