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厂与醇胺法碳捕集系统耦合方案的改进及经济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燃煤电厂与醇胺法碳捕集系统耦合方案的改进及经济性分析 出处:《煤炭学报》2015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再生能耗 汽汽引射器 热经济性 发电成本 减排成本 碳税价格
【摘要】:针对碳捕集系统再生能耗高的问题,以我国600 MW超临界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机组8段抽汽的品位,引入可以提高低压蒸汽压力的专用设备——汽汽引射器,提出了碳捕集系统与燃煤发电机组的耦合方案,建立了发电机组的经济性指标,研究了碳税价格和碳售出价格对发电机组发电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碳捕集率取85%、MEA吸收剂质量分数取30%时,二氧化碳捕集单位再生能耗为3.84 GJ/(t CO2);耦合机组发电成本随碳税价格的升高而有所升高,随着碳售出价格的升高而降低;参考机组的发电成本随碳税价格的升高而明显升高,不随碳售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当系统操作参数一定时,耦合发电系统全厂热效率为37.05%,与非耦合系统的热效率43.14%相比,降低了6.09%,发电标准煤耗升高了0.047 g/(k W·h),发电成本增加了0.171元/(k W·h)。
[Abstract]:For the regeneration of carbon capture systems the problem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with 600 MW supercritical coal-fired uni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unit extraction 8 grade, the introduction of special equipment can improve the low steam pressure, steam ejector, the coupling scheme of carbon capture systems and coal-fired generating units. Economic indicators established generator, studied the carbon tax and carbon prices affect the price on the power generation cost so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carbon capture rate of 85%, 30% when the mass fraction of MEA absorber, carbon dioxide capture unit of energy regeneration was 3.84 (t GJ/ CO2); the coupling unit cost of power generation with increasing carbon tax and the price has increased,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arbon prices; the cost of power generation units with reference increased carbon tax price increased, with carbon sold price changes; when the system operation parameters, coupling power plant thermal efficiency system is 37.05%, compared with 43.14% non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coupling system is reduced by 6.09%, standard coal consumption increased by 0.047 g/ (K W h), power generation increase the cost of 0.171 yuan / (K W h).
【作者单位】: 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3XS38)
【分类号】:TM621
【正文快照】: 人类的生存与活动造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从而引起全球的温室效应[1]。燃煤电厂烟气排放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具有巨大减排潜力,因此,碳捕集技术渐趋于成熟,尤其是燃烧后醇胺法碳捕集技术更适合于现有电厂的改造,还被认为是目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郑京;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J];山东环境;2003年01期
2 徐海涛,桑芝富;蒸汽喷射器喷射系数计算的热力学模型[J];化工学报;2004年05期
3 韩中合;王营营;王继选;周权;白睿;;碳捕集系统与燃煤机组热力系统耦合的热经济性分析[J];化工进展;2014年06期
4 韩中合;王营营;周权;;碳捕集系统与燃煤发电机组耦合特性[J];煤炭学报;2014年08期
5 张茂;赛俊聪;吴少华;李振中;;氨法脱除燃煤烟气中CO_2的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徐巍;;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2 何智海;刘运华;白轲;刘江红;;混凝土碳化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S1期
3 金祖权;孙伟;张云升;蒋金洋;;粉煤灰混凝土的多因素寿命预测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4 马双忱;王梦璇;孙云雪;崔基伟;陈伟忠;;氨水与MEA的CO_2捕集对比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5 葛研军;阳俊;葛强;;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J];低温与超导;2011年11期
6 宣昊,滕彦国,王金生;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5期
7 钱绪旭;王德忠;李焱;;喷射混合疏水回收装置的设计及应用[J];电站辅机;2010年02期
8 张福凯,徐龙君;甲烷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减排措施[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05期
9 童明伟;蔡琴;白秀娟;;多喷嘴射水式喷射器加热性能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由宏新;程刚;刘永煜;刘振;;SOFC-GT混合系统CO_2捕捉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金祖权;孙伟;张云升;蒋金洋;;粉煤灰混凝土的多因素寿命预测模型[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2 曾庆;郭印诚;牛振祺;林文漪;;氨法捕集烟道气二氧化碳的研究[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3 马双忱;藏斌;逯东丽;宋卉卉;杨洁红;;氨法在燃煤电厂烟气治理中的应用和发展[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9分会场:火电厂烟气净化与节能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王春波;陆泓羽;邢晓娜;;600MW微富氧燃烧煤粉锅炉技术经济性分析[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姜旭;王翠苹;徐承浩;狄海生;;CaSO_4为载氧体的煤化学链燃烧流动反应数值模拟[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陶锴;陈振华;梁双建;;空气源热泵低温性能衰减改善方案理论分析[A];2013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晏水平;膜吸收和化学吸收分离CO_2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祝银海;基于临界圆的二维喷射器模型构建及流动机理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3 宣永梅;新型替代制冷剂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金祖权;西部地区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6年
5 滕燕;新型流量自调式节能真空发生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刘芳;再生氨法脱除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蔡琴;射水抽汽低压加热除氧器性能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黄志军;煤粉富氧燃烧特性与污染物排放特性的中试研究及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张丹;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减排CO_2的燃煤发电系统技术经济分析及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梅;基于胺基咪唑功能离子液体吸收分离CO_2性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启任;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秀丽;安徽省“自然—经济”复合系统碳收支估算及其特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忠;化学吸收法分离CO_2的新型吸收剂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余志宏;基于Fluent的喷射器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5 张驰;CO_2浓度倍增对抗性鲍氏织线藻影响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国蟒;液环泵喷射器参数化设计及数值模拟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京茂;燃烧后碳捕捉火电厂的运行热经济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8 孙云雪;臭氧氧化结合氨水吸收实现多污染物控制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9 赵耀;热电联产小型12MW机组在运行中的节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张会兴;氧/燃料燃烧方式下煤和焦的燃烧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梅倩,何伯述;氨法脱除烟气中气态污染物的应用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黄斌;许世森;郜时旺;刘练波;陶继业;牛红伟;蔡铭;;燃煤电厂CO_2捕集系统的技术与经济分析[J];动力工程;2009年09期
3 牛红伟;郜时旺;刘练波;黄斌;蔡铭;陶继业;;燃煤电厂烟气CO_2捕集系统的控制策略[J];动力工程;2009年10期
4 陈少卿;赵长遂;赵传文;;钾基固体吸收剂脱除烟气中CO_2技术的研究进展[J];动力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5 马双忱;王梦璇;孙云雪;崔基伟;陈伟忠;;氨水与MEA的CO_2捕集对比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6 晏水平;方梦祥;张卫风;骆仲泱;岑可法;;烟气中CO_2化学吸收法脱除技术分析与进展[J];化工进展;2006年09期
7 杜云贵;刘涛;辜敏;卢义玉;鲜学福;;脱碳MEA/叔胺的性能[J];化工进展;2011年12期
8 高素华,潘亚茹;温室效应对气候和农业的影响[J];环境科学;1991年02期
9 张君;公茂利;荚江霞;陈明功;;超重场强化氨水吸收烟道气中CO_2的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孙荣岳;李英杰;刘红玲;路春美;;硝酸锰对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捕集CO_2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翟融融;二氧化碳减排机理及其与火电厂耦合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舟丹;;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步骤[J];中外能源;2012年12期
2 ;国家发改委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J];商品混凝土;2013年06期
3 张卫东;张栋;田克忠;;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中外能源;2009年11期
4 ;我国首个万吨级煤电碳捕集装置正式投运[J];江西煤炭科技;2010年01期
5 张君;;中国首个万吨级煤电碳捕集装置正式投运[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年01期
6 康重庆;季震;陈启鑫;;碳捕集电厂灵活运行方法评述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6期
7 周文戟;赵方鲜;朱兵;费维扬;;考虑技术学习效应的碳捕集系统成本比较[J];中国科技论文;2012年06期
8 舟丹;;碳捕集与封存[J];中外能源;2012年12期
9 刘阳升;周任军;李星朗;陈云;杨雨薇;;碳排放权交易下碳捕集机组的厂内优化运行[J];电网技术;2013年02期
10 ;发改委力推碳捕集产业示范[J];深冷技术;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仲平;彭斯震;张九天;贾莉;;发达国家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王从敏;郭燕;罗小燕;李浩然;;阴离子功能化离子液体碳捕集的热力学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发改委或补贴电价推动央企碳捕集项目[A];《电站信息》2013年第06期[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媛媛;气候组织发布中国碳捕集与封存报告[N];中国环境报;2010年
2 记者 贾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距商业化应用还有距离[N];科技日报;2011年
3 CNE记者 赵坤;碳捕集和封存要走低成本低能耗道路[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记者 张婧;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加强碳捕集和封存[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5 记者李韶辉;中国将稳步推进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发展[N];中国改革报;2012年
6 李北陵;“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亦喜亦忧[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郭力方;国家发改委力推碳捕集产业示范[N];中国证券报;2013年
8 路晓宇 白栋;延长石油领先 碳捕集封存利用[N];中国能源报;2013年
9 吴贤军;发改委首次明确在火电水泥等行业开展碳捕集试验项目[N];中国建材报;2013年
10 赵琳琳;碳捕集:未来在自己手中[N];中国石化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继选;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机组热力系统耦合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卢斯煜;低碳经济下电力系统规划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博;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安全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2 杨磊;碳捕集电厂灵活运行及其对风电消纳能力研究分析[D];燕山大学;2014年
3 夏明昭;基于多阶段减排规划的发电厂碳捕集系统优化配置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卢聪颖;电厂碳捕集系统的投资规划与低碳效益分析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吴倩;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区域碳捕集与封存系统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6 谭雨亭;水泥窑余热发电辅助MEA碳捕集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李海鹏;能源系统优化条件下辽宁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藏斌;氨法碳捕集机理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李欣;火电厂烟气脱碳工艺全流程模拟及工艺改进[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10 孙晨辰;碳捕集过程中SO_2对乙醇胺降解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43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343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