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住宅小区接入电动汽车的供电方式研究
本文选题:电动汽车 + 车载充电机 ; 参考:《电网技术》2014年04期
【摘要】:针对3种典型住宅小区的供电方式,首先计算了住宅小区供电系统公共连接点及低压母线上的电能质量指标及变压器的K系数,然后深入讨论了规模化电动汽车接入对居民住宅小区的电能质量影响、小区现有设备接纳电动汽车的能力、小区供电改造等问题,最后,提出适合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接入的小区供电方式和允许接入小区的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的特性条件。研究发现:别墅小区生活供电系统可同时承担电动汽车车载充电负荷和普通负荷;多层小区及高层小区生活供电系统无法支撑电动汽车车载充电负荷直接接入,需为其配置独立的供电设施。采取上述充电供能方式后,普通型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也能满足各住宅小区生活供电电能质量指标,以及公共连接点的电能质量指标。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ower supply modes of three typical residential areas, the power quality index and K coefficient of transformers on the common connection points and low-voltage busbar of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in residential areas are first calculated. Then, the influence of large-scale electric vehicle access on the power quality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the ability of the existing equipment to accept electric vehicle, the power supply transformation of residential area and so on are discussed in depth. Fin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ower supply mode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suitable for the charging load access of the electric vehicl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conditions of the on-board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which is allowed to access the area. It is found that the living power supply system of villa district can bear both the on-board charge load and the ordinary load of electric vehicle, and the life power supply system of multi-storey residential area and high-rise residential area can not support the on-board charging load of electric vehicle directly. It needs to be equipped with independent power supply facilities. After adopting the charging and energy supply mode, the on-board charger of the common electric vehicle can also meet the power quality index of the life power supply and the power quality index of the public connection point in each residential district.
【作者单位】: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基金】:国家863高技术基金项目(2011AA11A279)~~
【分类号】:TM72;U469.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谦;韩维健;俞集辉;李春燕;史乐峰;;电动汽车充电站仿真模型及其对电网谐波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2 李惠玲;白晓民;;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7期
3 李娜;黄梅;;不同类型电动汽车充电机接入后电力系统的谐波分析[J];电网技术;2011年01期
4 高赐威;张亮;;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J];电网技术;2011年02期
5 林弘宇;田世明;;智能电网条件下的智能小区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11年12期
6 宫鑫;林涛;苏秉华;;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J];电网技术;2012年11期
7 高赐威;吴茜;;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13年04期
8 杨敏霞;刘高维;房新雨;娄宇成;解大;;计及电网状态的充放储一体化站运行模式探讨[J];电网技术;2013年05期
9 董伟杰;白晓民;朱宁辉;周子冠;李慧玲;;间歇式电源并网环境下电能质量问题研究[J];电网技术;2013年05期
10 李海英;冯冬;宋建成;;中压真空断路器状态的雷达图法评估模型[J];电网技术;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维昊;陈哲;王晓茹;;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2 刘国海;魏明洋;陈兆岭;;电动汽车充电机谐波抑制工作机理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12期
3 尹春杰;张倩;刘振;张承慧;;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12期
4 秦睿;汪红燕;葛智平;黄永卫;杨萍;;甘肃虚拟智能园区建设的关键技术[J];电力建设;2012年06期
5 乔鹏程;吴正国;李辉;;基于改进雷达图法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06期
6 丁泽俊;朱永强;;连续型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的分析[J];电气技术;2010年02期
7 黎瑞明;;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研究[J];电气技术;2011年09期
8 宋永华;阳岳希;胡泽春;;电动汽车电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11年04期
9 杜爱虎;胡泽春;宋永华;吴俊阳;;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优化的配电网规划[J];电网技术;2011年11期
10 薛飞;雷宪章;张野飚;刘红超;高赐威;;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从V2G到B2G的全新结合模式[J];电网技术;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科;张乐平;吴俊阳;张明明;雷金勇;;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控制技术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何世恩;刘峻;靳丹;;含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甘肃电网中电动汽车的应用前景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胡泽春;项顶;宋永华;毕大强;;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实验平台的设计与搭建[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蓓蓓;;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与配电网协调技术探讨[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耿群锋;吕晓荣;;基于PLC的电动汽车自适应充电控制方法[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李天阳;刘琼;;供电营业厅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姚勇;刘林生;顾健辉;陈林;李科江;赵晓;;电动汽车发展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娅琳;沈浩东;杜红卫;赵浚婧;鲁文;;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研究综述[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王楠;张黎明;满玉岩;;计及换电站电池充放电优化的机组组合模型[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曾远方;张步涵;吴俊利;别佩;李枚;赵爽;;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风电场等值方法的研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第五届“智能电网”暨“电机能效提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静铁岩;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徐立中;微网能量优化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胡国珍;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功率变换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以晨;吉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预报预警系统建设[D];吉林大学;2012年
5 邱威;考虑间歇性能源接入和运行安全的多目标有功优化调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史乐峰;需求侧管理视角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定价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苗轶群;含电动汽车及换电站的微网优化调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张学清;风电预测、协同调度及电网电压安全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张维戈;纯电动公交车换电站优化设计和经济运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李高望;含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运行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华金;大功率充电机充电性能优化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一楠;东北电网风电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3 黄润;电动汽车入网对电网负荷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顾羽洁;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对电网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黄昤;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高颂九;配电网谐波系统性监测治理和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孔ng;电能质量的研究及其数字化分析平台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8 薛红红;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之协调充电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何战勇;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方法及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杨俊秋;电动汽车充放电容量预测及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梅;黄少芳;姜久春;;电动汽车充电机(站)接入电力系统的谐波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陈实;郑秋,
本文编号:1924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1924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