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上下表面电弧特性的交流绝缘子污秽闪络电压计算

发布时间:2018-07-01 09:22

  本文选题:交流局部电弧 + 上下湿污表面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0期


【摘要】:根据上下湿污表面交流局部电弧特性的差异,建立了交流污闪电压双电弧计算模型。为获得模型参数,测量了三角形玻璃板上下表面的局部电弧,分别获得了上下表面局部电弧的静态伏安特性和重燃条件;利用高速摄像机对局部电弧进行观察,得到了上下表面弧道半径与泄漏电流峰值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型玻璃板装置闪络过程中局部电弧延伸过程,发现上下表面局部电弧弧长均随泄漏电流峰值线性增加,弧长增量之比与表面盐密有关,由此获得了上下表面弧长之比与表面盐密的关系式。结果表明:该双电弧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交流绝缘子的污闪电压。
[Abstract]: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AC local ar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wet surfaces, a double arc calculation model for AC flashover voltage i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model parameters, the local arc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 of the triangular glass plate was measured, and the static voltam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burning conditions of the local arc on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and the local arc was observed by high-speed video camer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c radiu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and the peak leakage current is obtained, and the local arc extension process in the flashover process of the fiberglass plate device is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the local arc length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peak leakage current in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The ratio of arc length increment is related to the surface salt densit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rc length ratio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 and the surface salt density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uble arc model can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flashover voltage of AC insulator.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2011CB209406)~~
【分类号】:TM2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兆林;1996年末华东电网雾闪故障分析及对策[J];电网技术;1997年08期

2 张志劲;蒋兴良;孙才新;;污秽绝缘子闪络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电网技术;2006年02期

3 李庆峰;范峥;吴穹;高剑;宿志一;周文俊;;全国输电线路覆冰情况调研及事故分析[J];电网技术;2008年09期

4 关志成;龙彪;张福增;毛苏春;王黎明;文华;马仪;;高海拔地区直流绝缘子不同悬挂方式污闪特性[J];高电压技术;2007年10期

5 张福增;王黎明;关志成;王新;刘振;文华;马仪;;高海拔地区大吨位绝缘子直流污闪特性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8年06期

6 张志劲;蒋兴良;胡建林;孙才新;;低气压下的直流电弧特性[J];高电压技术;2009年04期

7 祝卫X;;电轴法在静电场中的应用[J];物理与工程;2007年06期

8 周建国;华东电网 500 kV 大面积污闪的反措探讨[J];华东电力;1998年01期

9 关志成,张仁豫;染污绝缘子在交流电压下的污闪条件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10 李立mg;蒋兴良;孙才新;张志劲;胡建林;;±800kV直流复合绝缘子短样人工污秽闪络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凤良;胡绳荪;高忠林;赵立志;;等离子体电弧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6期

2 张晖,杨志懋,丁秉钧,顾海澄;阴极材料的电弧烧蚀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5期

3 肖应超,汤海滨,刘宇;集气腔总压对电弧喷射推力器工作过程的影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4 董瑞涛;索双富;;高速电弧喷枪中电弧场的数值模拟[J];中国表面工程;2006年04期

5 杜贵平,黄石生;等离子喷涂能量传递特征及其高效电源研究[J];表面技术;2005年01期

6 刘丹,张海鸥,王桂兰;氩氮气体混合比对等离子射流温度和涂层特性的影响[J];材料工程;2003年11期

7 韩永全;郭龙;陈树君;杜茂华;吴永军;;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熔池受力及焊缝成形稳定性[J];材料工程;2011年12期

8 段波,李克平,赵兴中;影响金属超微粉粒径的几个因素[J];材料工程;1996年02期

9 卜智翔;施雨湘;彭志方;夏力;;焊接气溶胶喷射速率模型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年06期

10 杨士勤,阎久春,王小峰,田修波,蔡七雄;高频脉冲微束等离子电弧温度场的测试及分析[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永全;姚青虎;杜茂华;吴永军;李国伟;;铝合金等离子焊接电弧行为对平焊焊缝成形的影响[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殷志祥;冯超;;输电塔结构分灾抗冰设计方法初探[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冉启鹏;胡家华;李杰;王欣;;瓷绝缘子结构、型式对其交流污闪特性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云南电力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兵虎;;不溶性阳极系统电镀锡板烧点缺陷研究[A];2009年全国冷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谭志龙;陈松;管伟明;郭俊梅;;AgNi10低压直流单次分断燃弧机理及电腐蚀形貌的试验研究[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戚力彦;王鹏;赵大平;;覆冰条件下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的性能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刘贞瑶;;基于线路绝缘子泄漏电流在线监测的状态检修试验研究[A];2009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青松;劳建明;侯炜;王孟龙;;输电线路覆冰的实时计算和监测[A];2009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董骁;金立军;李水清;娄颖;;550 kV SF_6断路器短燃弧时间的研究[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水清;董骁;娄颖;金立军;;分闸速度对半自能式SF_6高压断路器灭弧室气压特性的影响[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湘莲;交流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潜供电弧自熄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张顺善;双丝间接电弧焊电弧特性及熔滴过渡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春莹;聚酯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及喷墨印花应用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韩海玲;等离子枪体的换能效果及电弧特性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5 马国明;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宋文庆;层状金属复合板件等离子体弧柔性成形技术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高莹;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激光与脉冲MIG电弧作用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杨松林;AlN和ZnO纳米结构的电弧放电法制备及生长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石里男;焊接电弧引燃过程的机理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10 陈凌;旋转圆柱体覆冰增长模型与线路覆冰参数预测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敏;连续弧等离子点火电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沈洋;橡胶模具等离子体清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冯超;输电塔—线体系覆冰荷载下的断线分析及分灾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王晓波;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弧炉电流预测模型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挺;东莞地区不同运行年限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叶畅;动车组弓网系统电磁骚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孙丽达;纳米ITO粉末制备工艺技术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瑾;气相法制备超细锡基无铅焊料粉体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汪华磊;脉冲阴极弧电源的设计[D];东华大学;2011年

10 李e,

本文编号:2087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087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0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