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日照地区110kV智能变电站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13:56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也将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我国许多地方都在不断建设新的用配电装置。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有重大意义。 首先,本文简要讲述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背景,分析了常规变电站的弊端,介绍了智能化变电站的优点,并且对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包括智能变压器、电子互感器、智能开关、IEC61850标准以及网络和通信技术。 其次,本文结合日照地区电网的具体情况,以日照地区110kV朱家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为依托,对变电站进行了智能化设计。主要包括变电站一次部分和二次部分的设计,一次部分主要包括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防雷接地、站用电及照明;二次部分主要包括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调度自动化、站内通信系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主要对电子式互感器和二次设备进行了智能化设计和优化配置。 最后,针对日照地区110kV朱家变电站工程中电子式互感器以及部分二次设备的智能化配置,对其可行性及可靠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罗氏线圈型电子互感器能够满足智能化变电站数字化电气量测系统、高计量精度采集电流等电气量的要求,可提升站内保护的可靠性和快速性;并且罗氏线圈型电子互感器为目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中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类型,在几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中故障率最低,可靠性最高。同时指出了电子式互感器对二次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智能变电站建设工作在我国各地陆续展开,与其相关的各个设备制造领域也将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各种智能化电气设备也会逐渐发展起来,为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63;TM76
【图文】:

示意图,变压器设计,智能,示意图


4图 2-1 智能变压器设计示) 变压器智能化保护装置主要是用来收集智能过对电压和电流信号的调节来实现对变压器的的保护和控制;) 智能化合并单元主要是用来采集合并单元里到的电流、电压等电量信号的数值通过特定的) 变压器智能化测控装置主要是用来采集智能以一定的方式传递给站控层网络,并且在一定

示意图,电子式互感器,示意图


6图 2-2 电子式互感器分类示意图有源式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有电容分压型、电阻分压型、电感分压型及阻均属于电磁测量原理。无源式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有磁光玻璃型和全光纤型两种。磁光玻璃型电利用法拉第磁旋光效应,即利用“线性偏振光通过置放在磁场中的法拉的振动角度将发生正比磁场平行分量的偏转”的原理。全光纤型电流互塞格奈克效应,即利用“一个光路中两个对向传播光的光程差与其旋转光路轨道的几何参数有关,与轨道形状、旋转中心位置及折射率无关”无源式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有基于普克尔效应型和逆压电效应型两种。

示意图,变电站,示意图,回电


众多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企业落户该处,其中以威亚发动机、沃泰变速箱、车桥等为代表的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发展规模最大。随着落户企业的逐步建成投产,区域内用电负荷高速增长。2012 年,该区域供电负荷已达 42MW,根据开发区土地开发的利用状况,预计 2015 年区域最高用电负荷将达到 62MW。3.2 电气一次部分设计3.2.1方案的确定3.2.1.1 变电站建设规模110kV朱家变电站规划建设3×50MVA变压器、电压等级为110/10kV,本期建设2×50MVA变压器。110kV 进线:本期 2 回电缆进线,采用线变组接线方式,最终 3 回电缆进线,按照线变组接线的方式进行。10kV 出线:近期的目标是 24 回电缆出线,按照单母线接线的方式进行;远期的目标是 36 回电缆出线,按照单母分段的接线方式进行。无功补偿装置:每台变压器分别配置 1 组(4.8+3.6)Mvar 框架式无功补偿并联电容器组,分别接在 10kV母线上。本期配置 2 组(4.8+3.6)Mvar 框架式无功补偿并联电容器组,远期 3 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郝晓光;何磊;高志强;;智能变电站应具有的功能及建设策略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09年S1期

2 卿小毅;;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毕艳冰;面向智能电网的通信中间件的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49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749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