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与抑制策略

发布时间:2020-09-15 11:48
   大规模风电经固定串补线路送出时,双馈风电机组(DFIG)会由于转子侧换流器(RSC)与固定串补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一种新的次同步振荡问题,称为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在分析DFIG换流器的工作原理及输出特性的基础上,建立其基于交流受控电压源和直流受控电流源的等效仿真模型,避免了开关器件的高次谐波对DFIG电气阻尼计算结果的影响,提高了仿真效率。基于等效模型,采用时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法,计算DFIG在次同步频率范围内的电气阻尼特性,进而分析风速、转子侧换流器PI参数、串补度和线路电阻对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风速的减小、内环增益的增大、积分时间常数的减小、串补度的增加以及线路电阻的减小都会增加DFIG电气负阻尼;外环PI参数对DFIG阻尼特性影响不大。提出在DFIG RSC中附加混合次同步阻尼控制器(H-SSDC)来抑制SSCI的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部分图文】:

分析图,无功,等效模型,设定值


秸竦醋枘崽匦?3.1分析方法复转矩系数法是I.M.Canay提出的一种分析图3受控源等效换流器模型Fig.3EquivalentmodelofconverterwithcontrolledsourcesIdgUdIdt+-Uag+-Ubg+-Ucg+-Uas+-Ubs+-Ucs转子侧受控电压源直流侧受控电流源网侧受控电压源第高本锋,等: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与抑制策略12期0.40.20有功/MW0.60.20无功/Mvar0.48101214有功设定值有功实际值无功设定值无功实际值t/s图4等效模型控制系统阶跃响应Fig.4Stepresponseofcontrolsystemforequivalentmodel

阻尼曲线,电气,阻尼系数,风速


奔涑J烲rq的增大,电气阻尼曲线基本不变。图8系统在不同内环比例增益下的电气阻尼系数Fig.8Electricaldampingcoefficientofsystemfordifferentinner-loopgains10-1De01020304050f/Hzkg2=0.05,kg2=0.1,kg2=0.2参数取值参数取值kg10.01kg20.1ki10.1ki21.0表3转子侧换流器的PI参数Table3PIparametersofrotorsideconverter第高本锋,等: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与抑制策略12期10-1De01020304050f/Hz9m/s,10m/s,11m/s图7系统在不同风速下的电气阻尼系数Fig.7Electricaldampingcoefficientofsystemfordifferentwindspeeds图9系统在不同内环积分时间常数下的电气阻尼系数Fig.9Electricaldampingcoefficientofsystemfordifferentinner-loopintegraltime-constants10-2De01020304050f/HzTriT=0.1riT=0.08,ri=0.0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天姝;孔永乐;肖仕武;张鹏;张涛;刘全;;大规模风电外送中的次同步振荡问题[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2 李伟;肖湘宁;赵洋;;无功发生源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3 王波;卢继平;龚建原;胡明;;含双馈机组转子侧附加控制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J];电网技术;2013年09期

4 张剑;肖湘宁;高本锋;罗超;陈甜妹;;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机理与特性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2期

5 赵睿;李兴源;刘天琪;王渝红;杨毅强;李宽;;抑制次同步和低频振荡的多通道直流附加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年03期

6 张宋彬;江全元;陈跃辉;张文磊;宋军英;;含DFIG风机的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附加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年06期

7 张剑;肖湘宁;高本锋;;并联型无源与有源次同步振荡阻尼装置对比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年06期

8 董飞飞;刘涤尘;廖清芬;岑炳成;孙文涛;宋春丽;赵一婕;;基于IBBO的原子分解算法在次同步振荡抑制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年06期

9 李辉;陈耀君;赵斌;刘盛权;杨东;杨超;胡姚刚;梁媛媛;;双馈风电场阻尼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无功功率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年12期

10 高本锋;张学伟;李忍;;大规模风电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研究综述[J];电气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帆;徐政;;电力系统稳定器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效果[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2 蒋平;王贯义;;抑制次同步谐振的并联结构PSS参数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10期

3 高本锋;肖湘宁;赵成勇;郭春林;赵洋;;混合串联补偿装置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1期

4 郑翔;徐政;张静;;TCSC次同步谐振附加阻尼控制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5 李伟;肖湘宁;赵洋;;无功发生源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6 吴熙;蒋平;;SEDC与TCSC联合抑制次同步振荡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4期

7 凌均淑;;机组作用系数在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2006年03期

8 黄北军;王奔;郭春平;李泰;;基于输出反馈控制理论的HVDC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J];电气应用;2008年10期

9 梅念;陈东;杜晓磊;杨媛;王赞;程炜;;±400kV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换流站三维数字化移交[J];电力建设;2012年05期

10 白菲菲;和鹏;张鹏;王晓茹;;可控串补抑制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仿真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兴刚;;“十二五”多回直流对云南电网大机组次同步振荡影响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崔亚辉;张俊杰;顾煜炯;金铁铮;赵宗彬;薛成勇;;超临界600MW机组次同步振荡仿真研究[A];第11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4)论文集(下册)[C];2014年

3 陈波;吴政球;;改善双馈风电机组轴系阻尼的控制方案研究[A];2014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震;多馈直流系统接入对交流电网的影响及混联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高毅;交直流电力系统稳定性仿真的多速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刘敏;可控串补的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葛廷友;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5 郑翔;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洪涛;新型直流输电的控制和保护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周长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郑超;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分析[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6年

9 赵建军;静态同步串联补偿器机电暂态及电磁暂态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5年

10 伍凌云;复杂交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分析与控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洋;基于VSC-HVDC附加阻尼控制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丁国栋;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天姝;孔永乐;肖仕武;张鹏;张涛;刘全;;大规模风电外送中的次同步振荡问题[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2 刘其辉;贺益康;张建华;;交流励磁变速恒频双馈型异步发电机的稳态功率关系[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2期

3 蒋平;王贯义;;抑制次同步谐振的并联结构PSS参数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10期

4 郭成;李群湛;;基于改进PSO算法的SSSC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5 高本锋;肖湘宁;赵成勇;郭春林;赵洋;;混合串联补偿装置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1期

6 李伟;肖湘宁;赵洋;;无功发生源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7 郑超,周孝信,李若梅;新型高压直流输电的开关函数建模与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8期

8 李立mg;洪潮;;贵广二回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7期

9 谢小荣;杨庭志;姜齐荣;林惊涛;武云生;;采用SVC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4期

10 谢小荣;武云生;林惊涛;张银山;姜齐荣;;采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优化设计SVC次同步阻尼控制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帆;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荆龙;鼠笼式异步风力发电机的优化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学广;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并网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孔永乐;大规模风电外送次同步振荡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2 王波;含双馈机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抑制[D];重庆大学;2013年

3 宋修璞;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模拟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卢云;双馈风电场经串补线路并网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平,陈允平,刘会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J];湖北电力;2002年06期

2 胡云花,赵书强,马燕峰,黄常抒;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统一模型阻尼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年07期

3 宋述波;袁鹏;;贵广直流次同步振荡抑制原理[J];继电器;2007年05期

4 伍凌云;李兴源;孙衢;杨煜;洪潮;晁剑;康鹏;;时域和频域相结合的次同步振荡分析方法[J];中国电力;2007年05期

5 刘海洋;李兴源;徐大鹏;;基于小波分析的次同步振荡检测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08年01期

6 张晓光;;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理论分析及仿真软件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08年05期

7 王瑞闯;;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概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年02期

8 刘林;林涛;徐遐龄;;采用复原子解耦调制滤波的次同步振荡模态分析方法及其仿真[J];高电压技术;2011年08期

9 刘

本文编号:2818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18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4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