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门红柳峡白垩系—新近系沉积相与古地理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05 23:08
酒泉盆地西缘红柳峡地区发育白垩系-新近系,自下而上分别为下沟组、中沟组、火烧沟组、白杨河组和疏勒河组,均以陆源碎屑岩为主,主要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泥灰岩,白杨河组地层中含石膏层。砾岩主要包括颗粒支撑的河道砾岩和杂基支撑的重力流成因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在不同层位均有分布,其物源无明显差异。泥灰岩只分布于下沟组上部,与泥岩互层。石膏层分布于白杨河组下部,多与泥岩、粉砂质泥岩和钙质泥岩呈互层状产出。下沟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包括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平原亚相包括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两种微相。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和河口坝四种微相。下沟组上部湖泊相包括浅湖和半深湖-深湖相亚相。中沟组、火烧沟组和疏勒河组均为扇三角洲相,主要包括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平原亚相包括泥石流和沼泽微相,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和河口坝等微相。白杨河组湖泊相分为咸化湖和浅湖亚相。早白垩世下沟组沉积初期为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沉积后期,湖平面上升,红柳峡地区变为半深湖-深湖沉积,早...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23413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玉门市(研究区)交通位置图
图1-1玉门市(研究区)交通位置图西坳陷、酒东坳陷、营尔凹陷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李奋其,2003)。总结前人成果,对研究区及邻区下白垩统沉积特征,断陷类型,展布规律做进一步归纳(李相博等,2006),不难发现在该时期成岩过程中,地壳活动频繁剧烈,沉积受构造控制现象明显,红柳峡整....
图2-1红柳峡大地构造位置示意图(据薛沛霖,2012修编)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红柳峡地层为祁连山山前拗陷的白垩系-新近系,主要岩性为陆源碎屑期风化和流水的侵蚀形成了近东西向的山岭。北祁连造山带和天山-兴活动频繁,区域内发育大量次级构造(李明杰等,2005)。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区受控于天山-兴蒙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这两大构造单元(王崇孝)。....
图2-3红柳峡地区白垩系-新近系综合柱状图
9图2-3红柳峡地区白垩系-新近系综合柱状图岩石密度较大,是地球陆壳的重要组成物质,SiO2含量约占45-52%。在玄武岩开成的孔隙中,部分充填有火山玻璃和磁铁矿,含量较少。辉绿岩出露于红柳峡火山颈下部。灰黑色或深灰绿色的辉绿岩是基形侵入岩的典型代表,因为没有喷发所造成的压....
图2-4红柳峡地区构造纲要图(据刘海等,2013修编)
2.5.1褶皱研究区褶皱发育,在景观“飞天”西南侧、红柳峡道班、“万山红遍”等处均有褶皱发育(胡文瑞等,2014)。“飞天”西南侧向斜两翼平缓,在空间上其轴面接近垂直且枢纽近水平状,核部新地层,翼部老地层,核部地层厚度无明显变化,为直立水平向斜。红柳峡十三道班背斜,两翼地层对称....
本文编号:4023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02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