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辽东半岛南部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时空分布及动力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5-01-07 02:57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构造调查和对前人大量资料的综合研究,在辽东半岛南部共识别出4个变质核杂岩体,分别为金州变质核杂岩、万福变质核杂岩、新房变质核杂岩和栗子房变质核杂岩.其中新房变质核杂岩和栗子房变质核杂岩是本次首次发现并提出的.它们在形成时间和运动学特征上既具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宏、微观运动学特征表明,金州、新房变质核杂岩总体为上盘相对下盘由东向西剪切滑移,万福、栗子房变质核杂岩总体由西向东剪切滑移.通过对辽东半岛南部变质核杂岩的演化过程、形成模式及形成机制综合分析得出,金州变质核杂岩、新房变质核杂岩、万福变质核杂岩和栗子房变质核杂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Izanagi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1 辽东半岛南部变质核杂岩分布简图

图1 辽东半岛南部变质核杂岩分布简图

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基底岩系主体为太古宙片麻杂岩和表壳岩,北部地区有古元古代辽河群变质岩系.太古宇岩石主要有以得胜片麻杂岩为代表的早期TTG岩系和由亮甲店片麻岩构成的晚期石英闪长岩系岩石,它们占据了太古宇岩石发育区的主体(>95%).变质表壳岩由具密切伴生关系的角闪石岩、斜长角闪岩....


图2 新房变质核杂岩地质构造简图及岩石露头

图2 新房变质核杂岩地质构造简图及岩石露头

新房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带沿盖层岩系(新元古界—古生界)底部青白口系钓鱼台组与太古宙片麻岩之间接触界面发育,呈缓倾斜的波状曲面,在平面上总体呈穹隆状展布,形态为向北西开口的反“C”型,是在伸展体制下形成的一种低角度脆韧性正断层,产状较缓,分别向西、南、东倾斜.由于后期叠加及改造,现....


图3 栗子房变质核杂岩地质构造简图及岩石露头

图3 栗子房变质核杂岩地质构造简图及岩石露头

栗子房变质核杂岩的上盘岩石包括前寒武纪沉积盖层及白垩纪伸展盆地,二者都经历了拆离断层同期的次生正断层的改造作用.上部盖层主要由古元古代辽河群和少量南华系桥头组构成.主体出露于变质核杂岩东部大孤山一带,岩性主要为片岩、千枚岩、板岩.受拆离断层伴生的剪切作用与伸展期后变形作用的改造,....



本文编号:4024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024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