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燃煤电站锅炉燃烧特性与NO_x排放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22:28

  本文关键词:燃煤电站锅炉燃烧特性与NO_x排放的数值模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数值模拟 燃尽风率 过量空气系数 燃烧特性 低NO_X排放


【摘要】:作为煤炭生产大国,火力发电目前和未来短时间内仍在我国电力行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人均用电量的上升,电厂装机容量随之上升,火电厂污染物排放量也将增大,其中燃煤锅炉氮氧化物的排放对环境影响巨大,如何有效提高锅炉效率同时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是火电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以某电厂660MW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用GAMBIT建立了该锅炉炉膛的网格模型,采用FLUENT对该锅炉进行了燃烧数值模拟,选用模型如下:气相湍流模型选用k-e双方程模型,辐射模型选用P1模型,燃烧选用非预混燃烧模型,颗粒相追踪选用随机轨道模型,焦炭燃烧选用动力/扩散限制反应模型,利用这些模型进行了设计工况的数值模拟,围绕高效率低排放展开研究,预测了炉内温度场、各气体组分物质及NO_X的生成量及浓度分布,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较优的燃烧方案,并与电厂实际运行相对比,验证了模拟的合理性。本文依据NO_X控制理论,在如下影响因素下对锅炉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1)在各层风率一定的前提下,对炉内过量空气系数为1.10、1.15、1.20、1.25四种情况作了模拟对比,得出了炉内过量空气系数较优的燃烧方案;2)在过量空气系数一定的前提下,对炉内燃尽风配风量分别为10%、20%、30%三种情况做了模拟对比。模拟结果表明,最优过量空气系数为1.15,当过量空气系数增大,炉膛出口CO含量降低,但NO_X浓度上升时,主燃烧区温度也因为冷风稀释,温度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减少,炉膛出口CO上升,且由于主燃烧区氧气过少,导致燃烧缓慢,主燃烧区温度偏低。燃尽风率的模拟结果表明,当燃尽风率为20%时,NO_X排放控制在298.82mg/m3,炉膛出口烟温较低,锅炉效率较高,出口的CO水平也比较理想,当燃尽风率减少到10%,NO_X排放量增加,当燃尽风率增加到30%时,炉膛出口平均温度略高。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比较,得出了较优的燃烧方案,可以对该锅炉的运行起到指导参考作用。
【关键词】:数值模拟 燃尽风率 过量空气系数 燃烧特性 低NO_X排放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21.2;X77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9
  • 1.1 研究背景8-10
  • 1.2 NO_X的危害10
  • 1.3 NO_X的生成机理10-13
  • 1.4 低NO_X控制技术13-17
  • 1.5 本文研究内容17
  • 1.6 本章小结17-19
  • 第2章 数值模拟的模型选择19-33
  • 2.1 软件介绍19
  • 2.2 模型及选择19-21
  • 2.2.1 煤燃烧过程19-20
  • 2.2.2 基本方程20-21
  • 2.3 气相湍流模型21-23
  • 2.4 辐射换热模型23-25
  • 2.4.1 模型选择23
  • 2.4.2 P-1 模型计算23-25
  • 2.5 煤粉燃烧及其模型选择25-29
  • 2.5.1 气固两相流模型25
  • 2.5.2 挥发分析出模型25-27
  • 2.5.3 气相湍流燃烧27-28
  • 2.5.4 焦炭模型28-29
  • 2.6 NO_X模型29-33
  • 2.6.1 热力型NO_X生成预测29-30
  • 2.6.2 燃料型NO_X生成预测30-32
  • 2.6.3 快速型NO_X生成预测32-33
  • 第3章 锅炉33-40
  • 3.1 锅炉设备简介33-35
  • 3.2 燃烧器及布置35-36
  • 3.3 煤及选择36-37
  • 3.4 模型的建立与网格的划分37-39
  • 3.5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风量配比对锅炉燃烧特性及NO_X生成影响的数值模拟40-54
  • 4.1 本章所用煤种及分析40
  • 4.2 边界条件说明40-42
  • 4.3 本章模拟选用的模型42
  • 4.4 模拟结果及分析42-53
  • 4.4.1 温度分布42-46
  • 4.4.2 炉膛O_2、CO、CO_2浓度分布46-51
  • 4.4.3 NO_X浓度分布51-53
  • 4.5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过量空气系数对锅炉燃烧特性及NO_X生成的影响的数值模拟54-60
  • 5.1 本章所用煤种及分析54-55
  • 5.2 边界条件说明55
  • 5.3 本章模拟选用的模型55-56
  • 5.4 模拟结果及分析56-59
  • 5.5 本章小结59-60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0-62
  • 6.1 总结60-61
  • 6.2 展望61-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李保庆;用热重技术研究煤焦的燃烧特性[J];煤炭转化;1996年03期

2 周捍东;邹玲;赵妍;孙军;刘翔;谢启强;;蘑菇种植废弃木屑燃烧特性及应用研究[J];木材加工机械;2006年06期

3 刘典福;魏小林;盛宏至;;煤及煤焦燃烧特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江西能源;2008年01期

4 秦成,田文栋,肖云汉;垃圾衍生燃料热重法的燃烧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4年03期

5 夏云春;吴静;;旋转火焰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6 董爱霞;张守玉;王健;郭熙;陈川;熊绍武;吕俊复;丁艳军;董建勋;;煤焦燃烧特性及反应活性探究[J];洁净煤技术;2013年01期

7 孙康;蒋剑春;卢辛成;谢新苹;王金表;;麦秆与麦秆成型块燃烧特性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3年01期

8 李伟;李诗媛;任强强;吕清刚;包绍麟;;宁夏石沟驿煤气化残炭燃烧特性研究[J];煤炭转化;2013年03期

9 于陶然,李成之,战志刚;热分析法研究煤的燃烧特性[J];冶金能源;1989年05期

10 沙兴中,曹建勤,任德庆;加压下煤气化及燃烧特性评价(一)——加压下煤炭反应性的评定[J];煤气与热力;199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东晓;;利用压力能平衡天然气燃烧特性的节能技术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2 鲍文;胡吉超;常军涛;;水等离子点火稳燃支板在超声速条件下的燃烧特性[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3 欧阳德刚;罗安智;朱善合;邹明金;王海清;;混煤燃烧特性的研究[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秦志春;陈西武;周彬;徐汉中;田桂蓉;杜其学;徐振相;;小型点火器燃烧特性的光电子诊断[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钱秋兰;;用DSC试验评价煤的燃烧特性[A];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八届学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龙世刚;孟庆民;徐春;曹绍辉;;废塑料燃烧特性的实验室研究[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7 史少辉;朱宝忠;沈杰;李浩;孙运兰;;微米铝粉在CO_2气氛中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孙辉;张建良;王广伟;刘征建;邵久刚;;基于非等温热重法的煤焦燃烧特性及反应动力学研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9 马保国;王耀城;穆松;袁龙;;稻壳燃烧特性对多孔材料烧成工艺的影响[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龙世刚;孟庆民;汪志全;;富氧对废塑料燃烧特性的影响[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定邋俞叶丹;输美服装应加强面料阻燃性能检测[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晗;ABE/柴油混合液的喷雾特性和燃烧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张静;柠条固体燃料成型机理与物性及燃烧特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3 马玉坡;低温环境下柴油喷雾与燃烧特性试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姜莉;丁醇燃烧机理及时发动机使用性能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5 谭福太;秸秆建材燃烧特性及生命周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袁海荣;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助燃剂研制及燃烧特性试验与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7 赵威风;狭长空间油池火燃烧特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韩咚林;绿色新能源铝/水基燃料燃烧特性研究和绿色生物质材料的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邓俊;可控热氛围下柴油喷雾自燃及燃烧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杨广峰;柴油在含醇氛围内燃烧特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昱萌;船舶固体废弃物燃烧特性与无害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许崇涛;生活垃圾层燃特性实验研究及低NO_x燃烧技术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齐建荟;磷酸二氢铵对生物质固钾、灰熔融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刘淑金;几种常见地板燃烧特性实验与热解可燃气体成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邱佐祯;液体燃料在毛细管出口处燃烧特性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杜诗萌;基于光谱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的火焰燃烧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熊绍武;生物质制燃料炭燃烧特性实验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4年

8 袁俊勇;基于内部EGR的HCNG发动机燃烧特性仿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胡桂秋;垃圾、秸轩和煤混燃的燃烧特性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10 蒋志鹏;柴油机变组分进气的燃烧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51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051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b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