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等温压缩 空气压缩机 压缩空气储能 大规模电力储能
【摘要】: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大规模电力储能技术研发的热点,是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新能源并网发电、电网调峰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介绍了空气压缩设备的发展状况,总结了绝热压缩设备效率的不足,分析了螺杆式空压机提升能效的关键因素。比较了压缩空气储能所经历的传统燃气补热压缩、非燃气补热的绝热压缩、等温压缩等阶段不同类型的储能原理和效率,介绍了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的实现方法和进展,并结合当前专利情况展望了未来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关键词】: 等温压缩 空气压缩机 压缩空气储能 大规模电力储能
【分类号】:TK02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传统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气候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如何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此趋势下,中国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逐渐缩小燃煤电厂所占比重,大幅提升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发电比重,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主要方向。由于新能源存在随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玉杰;陈海生;刘佳;谭春青;;风光互补的压缩空气储能与发电一体化系统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0期
2 糜洪元;;国内外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的发展现况与展望[J];电力设备;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霞;;大规模储能技术新突破[N];中国能源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薛皓白;多级单阀膨胀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2 张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高朋艳;风力发电厂压缩空气蓄能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徐军;15T2半无油活塞式空气压缩机设计和开发[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奇;左志涛;周鑫;汤宏涛;陈海生;;离心压缩机低稠度叶片扩压器匹配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6年12期
2 傅昊;张毓颖;崔岩;张璐路;姜彤;;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6年23期
3 徐振阳;;燃气轮机天然气供气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技术改造[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年09期
4 王阳墚旭;陈洁;马榕谷;张宏伟;赵军超;;燃氢燃气轮机燃烧室结构改进[J];热力发电;2016年08期
5 苏小林;李丹丹;阎晓霞;谭逸雪;;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电力建设;2016年08期
6 闫雪;左志涛;梁奇;汤宏涛;陈海生;;带可调导叶离心压缩机变工况性能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7 李辉;李文;刘栋;张雪辉;朱阳历;陈海生;;可调导叶对多级再热向心涡轮特性影响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22期
8 韩中合;刘士名;周权;庞永超;;恒壁温储气模型下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9 马强;王文祥;王建丰;洪毅;;中小型燃气轮机应用发展概述[J];石化技术;2016年05期
10 何青;刘辉;张军良;蔡悠然;刘文毅;;基于正交设计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分析[J];动力工程学报;201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宋加会;ZW型往复式压缩机及其管系振动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陈广慧;大型往复式压缩机曲轴动力学特性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3 彭国勋;一种完全基于风能的供暖系统的基础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訾星星;液气循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5 傅昊;虚拟抽水蓄能试验装置本体及通讯子系统方案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陈伟丽;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的直线电机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7 杜时光;摆杆约束型往复活塞式无油空气压缩机的理论和仿真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海瑛;白晓民;许婧;;考虑风光储协调运行的可靠性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3期
2 卓静;;1MWp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优化设计[J];新疆有色金属;2011年04期
3 于們;周玮;孙辉;郭磊;孙福寿;隋永正;;用于风电功率平抑的混合储能系统及其控制系统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17期
4 张学庆;刘波;叶军;何仲;;储能装置在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10年12期
5 刘佳;夏红德;陈海生;谭春青;徐玉杰;;新型液化空气储能技术及其在风电领域的应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12期
6 张丽英;叶廷路;辛耀中;韩丰;范高锋;;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的相关问题及措施[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25期
7 Thang Ngoc Cong;;Progress in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A critical review[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9年03期
8 王效华;张东凤;;户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与经济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9 贺炜;;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应用展望[J];上海电力;2008年02期
10 吴瑜之;;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发展[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欢;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2 张文龙;活塞排气气动发动机仿真分析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刘小勇;三角转子压缩空气发动机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09年
4 韩二锋;气动发动机准等温膨胀实现途径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马东;活塞式压缩机机构平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韩绿霞;活塞式压缩机计算方法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安达;气动发动机的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傅秋阳;压缩空气发动机系统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9 管宇辉;活塞式压缩机全量程可调气阀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魏昭峰;抽水蓄能电站经济性评价及产业政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友行;邓胜达;;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小规模风力发电新技术[J];装备制造技术;2008年01期
2 周友行;邓胜达;;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小规模风力发电新思路[J];太阳能;2008年04期
3 徐挺挺;;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崇明的应用前景[J];科技风;2012年05期
4 张新敬;陈海生;刘金超;李文;谭春青;;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2年01期
5 尹东伟;;压缩空气储能:比尔·盖茨看好的技术[J];中国产业;2012年12期
6 陈海生;刘金超;郭欢;徐玉杰;谭春青;;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原理[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年02期
7 余耀;孙华;许俊斌;曹晨霞;林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综述[J];装备机械;2013年01期
8 ;美拟建实验性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站[J];技术与市场;2013年07期
9 黄先进;郝瑞祥;张立伟;孙湖;郑琼林;;液气循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压缩效率优化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3期
10 陈海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海生;;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进展[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2 陶芒;陈仲达;;功能卓越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科学方案——循环经济开源节流最佳解读[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马昕;张承慧;李珂;田崇翼;;用于风电平抑的微型压缩空气储能混合储能系统功率控制策略研究[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4 高京生;;压缩空气式储能发电装置与系统——改装航机系统的新用途[A];2013年火电厂污染物净化与绿色能源技术研讨会暨环保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换届(第三届)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高京生;;压缩空气式储能发电装置与系统——改装航机系统的新用途[A];2013 火电厂污染物净化与绿色能源技术研讨会暨环保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换届(第三届)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付永领 李万国;压缩空气储能发电:清洁能源发展的又一选择[N];中国电力报;2011年
2 中航工业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王英杰;话说压缩空气储能[N];中国航空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何英;浅谈压缩空气储能[N];中国能源报;2012年
4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藏风能于地下[N];科技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霞;大规模储能技术新突破[N];中国能源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肖紫烨;中科双良储能致力发展压缩空气储能产业[N];中国电力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金龙;基于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的分布式冷热功联产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张新敬;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张雪辉;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多级向心透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李雪梅;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部件特性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年越;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热力性能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李松泽;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回热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3 张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訾星星;液气循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5 王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全生命周期3E分析与比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郭欢;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7 安琪;微小容量压缩空气储能最大效率点跟踪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94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09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