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波管的乙烯点火延时特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激波管的乙烯点火延时特性的研究
【摘要】:乙烯是内燃机、燃气涡轮发动机等推进设备的烯烃类碳氢燃料,也是碳氢燃料热裂解过程中的重要小分子产物。因此,乙烯的点火特性研究对碳氢燃料点火燃烧反应动力学的模型验证具有重要意义。进行点火延时研究的实验装置有很多种,例如喷射搅拌反应器、快速压缩机、定容弹、激波管等等。其中激波管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不需要大功率电源,不需要冷却系统,能够比较容易的将气体加热、加压和加速至很高参数值等优点,因此在点火延时研究中的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自主搭建的激波管实验平台上测定了高Ar气稀释度,不同温度、压力、当量比条件下,乙烯的点火延时时间。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总结了现有的激波管实验装置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设计搭建了一套激波管实验平台。搭建的实验平台主要由激波管、配气系统、压力测量系统、光学测量系统组成。激波管包括管体及其支撑系统;配气系统由高压预混气室、低压预混气室、气瓶、真空泵组、压力计、真空计阀门和管路等部件组成;压力信号由压电传感器采集,经电荷放大器放大后,由数字示波器采集;光谱测量系统由滤光片,单色仪,光电倍增管。其次,采用LABVIEW软件,基于理想激波管运行参数计算公式编写了LABVIEW仿真计算界面。结合计算界面进行了入射激波马赫数标定实验、入射激波衰减率测定实验、缝合接触面运行实验,完成了激波管实验平台的调试,为点火延时实验做好准备。最后,利用CH自由基在432nm处的急剧变化作为点火发生的标志,测量了Ar/O_2/C_2H_4混合气在Ar气稀释度93%,实验温度范围1050-1700K,当量比Φ=0.5、1、3,压力1.5atm、6atm的实验条件下的乙烯的点火延时时间,分别考察了压力和当量比对点火延时的影响。通过拟合获得了乙烯点火延时与温度、压力、化学当量比、燃料、氧化剂的浓度等参数相关性的拟合公式。
【关键词】:点火延时 激波管 激波 乙烯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038;TK407.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5
- 1.2.1 点火延时定义9-10
- 1.2.2 点火判据10
- 1.2.3 研究点火延时的实验装置10-13
- 1.2.4 乙烯点火延时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 本文研究内容15-17
- 第2章 激波管实验方法17-26
- 2.1 引言17
- 2.2 激波管实验原理17-19
- 2.3 理想激波管内参数计算19-23
- 2.4 缝合接触面运行23-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激波管设计和开发26-38
- 3.1 引言26
- 3.2 国内外激波管结构及运行参数26-29
- 3.3 激波管实验台设计29-37
- 3.3.1 激波管30-33
- 3.3.2 配气系统33-34
- 3.3.3 压力信号测量系统34-35
- 3.3.4 光谱信号测量系统35-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4章 LABVIEW仿真界面及激波管运行调试38-50
- 4.1 引言38-43
- 4.1.1 仿真计算软件38-39
- 4.1.2 LABVIEW计算界面39-43
- 4.2 入射激波马赫数标定实验43-45
- 4.3 缝合接触面运行调试实验45-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乙烯点火延时实验50-60
- 5.1 引言50
- 5.2 实验50-54
- 5.2.1 稀释气体选择50-51
- 5.2.2 实验过程51-53
- 5.2.3 乙烯点火延时计算53-54
- 5.3 实验结果分析54-57
- 5.4 乙烯点火延时参数拟合57-59
- 5.5 本章小结59-60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0-62
- 6.1 全文总结60-61
- 6.2 未来工作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家权;刘培启;赵文静;代玉强;刘凤霞;胡大鹏;;激波管中非定常凝结现象的数值分析[J];化工学报;2012年04期
2 丁广骧;瓦斯热激波管热力动力问题和热力参数计算[J];煤炭学报;1999年02期
3 汪亮;;激波管及其在化学动力学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1987年10期
4 汤明钧;可燃云雾中的激波特性[J];爆炸与冲击;1989年03期
5 常熹钰,刘定安,刘石明;煤粉热解研究的激波管技术[J];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92年03期
6 南北;刘文佳;李振华;吕兴才;黄震;;利用激波管测量丁醇着火延时的试验[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7 谷壮志;王超;施红辉;董若凌;章利特;贾会霞;;激波诱导火焰变形的数值模拟[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亓洪训;张苹;章利特;施红辉;黄保乾;;激波加载固定单双球模型有效阻力测量[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9 郑波,胡栋,丁庾;铝粉尘激波点火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7年02期
10 王新厚,贝沼美帆,中泽贤;基于激波管实验的空气袋织物透气率的测试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桐;翟志刚;司廷;罗喜胜;杨基明;;柱状汇聚激波的参数测量[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龙桐;王明虎;司廷;罗喜胜;;环形激波的生成及其参数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3 沙莎;陈志华;范宝春;姜孝海;;激波与矩形凹槽相互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4 翟志刚;司廷;罗喜胜;杨基明;;激波诱导下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朱浩;宫建;沈清;;自由活塞驱动激波管缝合接触面条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朱浩;宫建;;变截面激波管流动的拟一维模型[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2年
7 廖钦;徐胜利;;两相激波管设计和气体燃料点火延时测量研究[A];第七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翟志刚;司廷;罗喜胜;;汇聚激波作用下界面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9 许东洋;吴锤结;;激波与多涡列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树海;;激波与强旋涡干扰的数值研究[A];第十届全国分离流、旋涡和流动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华民邋本报特约记者 刘逢安;钢铁“盾牌”是这样铸成的[N];解放军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丰雷;影响激波管动态压力校准精度的关键问题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2 陈宏;笛卡尔网格下激波与物质界面相互作用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翟志刚;运动激波作用下气体界面不稳定性演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王泽军;二维轴对称活塞问题激波解的存在性[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高峰;基于激波管实验平台的甲烷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王显圣;极小曲面特征界面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邹立勇;激波冲击气体界面不稳定性和射流发展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8 沙莎;激波与不同物质界面的作用机理及其诱导的波系结构[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李娜;激波与球阵相互作用的动态阻力与激波结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2 杨帆;大口径激波管动态校准系统设计[D];中北大学;2016年
3 余琪琪;激波管中冲击波与砂层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阳;柱状汇聚激波冲击单模界面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许一博;基于激波管的乙烯点火延时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6 南北;高压激波管的开发及碳氢燃料着火延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博;激波与微粒相互作用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张光;微型激波管内流体特性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9 雷勇;激波与堆积粉尘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10 唐敖;可燃气体中激波聚焦的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95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09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