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空气预混气在轴向叶片式旋流器中回火特征大涡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甲烷—空气预混气在轴向叶片式旋流器中回火特征大涡模拟研究
【摘要】:贫预混燃烧是燃气轮机燃烧室中最有实用前景的低NOx燃烧技术。贫预混燃烧方式需要燃料和空气提前混合,存在着火的倾向。回火问题是这类喷嘴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之一。许多燃烧室采用轴向旋流喷嘴完成掺混和稳焰功能。本文针对轴向叶片式旋流器中的回火问题进行了大涡模拟研究。本文首先对一典型的旋流预混火焰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实验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对比,验证了大涡模拟方法的可靠性。本文将轴向叶片式旋流器内的回火问题分解为环形通道内的回火问题和叶栅通道内的回火问题两个部分分别加以研究。在对环形通道回火过程的研究中,本文考察了在环形通道入口轴向流速骤降后流动和火焰的响应。结果表明,回火过程发生在环形通道的内壁面侧。速度突变后,旋流数不变和旋流数加倍两个工况下,都会发生核心区回火,而旋流数加倍工况下还会发生燃烧诱导涡破碎型回火。针对叶栅通道回火过程的研究包括单通道模型和多通道模型,研究了强制点火后火焰面在通道内的发展过程。单通道的计算结果表明,叶片吸力面附近着火后,火焰沿吸力面侧的回流区向上游传播,最终火焰根部驻定在吸力面流动分离的位置;叶片压力面附近着火后,火焰会被气流吹向下游,后经叶片尾缘或通道内壁面传播至叶片吸力面,进而在吸力面表面驻定。叶片间多通道的计算结果表明,叶片吸力面附近着火后通道内的火焰发展过程与单通道计算结果相近,而且火焰面能够沿内壁面顺叶片旋向方向传播。叶片压力面附近着火后,火焰通过内壁面分别沿顺/逆旋向传播,沿顺叶片旋向传播时,火焰可以逐级沿叶片吸力面尾迹向上游传播,并驻定在叶片表面;火焰逆叶片旋向传播至强制点火叶片的吸力面后,未观察到沿这一方向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贫预混 轴向旋流 通道 回火 大涡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4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背景及意义11
- 1.2 研究现状11-17
- 1.2.1 叶栅流动12-13
- 1.2.2 回火研究13-16
- 1.2.3 湍流燃烧数值模拟研究16-17
- 1.3 本文的研究对象17-19
- 第2章 计算方法简介及验证19-29
- 2.1 引言19
- 2.2 大涡模拟(LES)方法简介19-21
- 2.3 层流有限速率/涡概念模型(FR/ED)模型简介21
- 2.4 化学反应机理21-22
- 2.5 用于验证的物理模型简介22-24
- 2.6 计算方法验证24-28
- 2.6.1 不带反应下的轴向流速云图24
- 2.6.2 带反应下典型的轴向流速云图24-25
- 2.6.3 带反应下典型的温度云图25-26
- 2.6.4 不带反应下流场结果和实验值对比26
- 2.6.5 带反应下流场结果和实验值对比26-28
- 2.7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环形通道回火研究29-35
- 3.1 引言29
- 3.2 回火过程的捕捉与分析29-33
- 3.2.1 轴向速度减半,旋流数不变时的回火过程30-31
- 3.2.2 轴向速度减半,旋流数加倍时的回火过程31-33
- 3.3 本章小结33-35
- 第4章 单通道回火特征大涡模拟研究35-51
- 4.1 引言35
- 4.2 物理模型介绍35-38
- 4.3 不带反应下的流动过程38-42
- 4.4 回火过程的捕捉和分析42-50
- 4.4.1 诱发回火方式42-43
- 4.4.2 近吸力面点火过程的回火过程43-46
- 4.4.3 近压力面点火的回火过程分析46-50
- 4.5 本章小结50-51
- 第5章 多通道回火特征大涡模拟研究51-75
- 5.1 引言51
- 5.2 双通道回火特征研究51-68
- 5.2.1 物理模型51-52
- 5.2.2 回火过程的捕捉和分析52-68
- 5.3 三通道回火特征大涡模拟研究68-73
- 5.3.1 物理模型介绍68-69
- 5.3.2 点火位置简介69
- 5.3.3 回火过程捕捉与分析69-73
- 5.4 本章小结73-75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75-77
- 6.1 主要结论75
- 6.2 本工作的主要创新点75-76
- 6.3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76-77
- 参考文献77-83
- 主要符号说明83-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5-87
- 致谢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玲;大涡模拟理论及其应用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辛宝玉;席光;;显式滤波大涡模拟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 席光;辛宝玉;;四阶精度显式滤波大涡模拟方法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S1期
4 杨小龙;符松;;速度估计模型在大涡模拟中的应用[J];计算力学学报;2007年06期
5 张楠;刘凯;陆利蓬;袁湘江;;基于相干结构的大涡模拟壁面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杨小龙;;热力羽流的大涡模拟[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7 傅慧萍;缪国平;;大涡模拟在噪声计算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8 梁开洪;曹树良;陈炎;祝宝山;;轴流泵叶轮内部流场大涡模拟及分析[J];流体机械;2009年11期
9 龚斌;刘喜兴;杨帅;张静;董鑫;;90°圆形截面弯管内流动的大涡模拟[J];过程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10 何子干,,倪汉根;大涡模拟法的二维形式[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何国威;陆利蓬;;条件滤波大涡模拟中亚格子模型的数值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崔桂香;张兆顺;;城市大气微环境的多尺度大涡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张楠;沈泓萃;姚惠之;马丽君;;水下航行体壁面脉动压力的大涡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宫伟力;张德祥;布何;刘达;;大涡模拟理论综述及示例解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夏振华;史一蓬;肖左利;陈十一;;约束大涡模拟方法在分离流中的应用[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史一蓬;肖左利;夏振华;王建春;江舟;洪仁楷;张日葵;陈十一;;约束大涡模拟方法的进展[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周兆明;万夫;练章华;;污染气体扩散风洞试验的大涡模拟[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8 岳蕾;张志国;蒋奉兼;;圆球绕流的大涡模拟分析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9 李廷秋;张华;常杏;方田;;大涡模拟风浪流下沉管周围流场变化[A];第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并周培源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文集(上册)[C];2012年
10 胡宁;刘欢;佘振苏;;大涡模拟模型对湍流结构系综的效应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斌;大涡模拟滤波网格分析及网格自适应控制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陈晓春;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涡模拟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基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雪松;基于可压缩流方法的大涡模拟及其工程化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孙小波;可压缩剪切湍流的直接模拟和大涡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邓小兵;不可压缩湍流大涡模拟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8年
6 潘徐杰;基于大涡模拟的移动粒子半隐式法研究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秦文瑾;内燃机缸内湍流特性及其循环变动的大涡模拟与本征正交分解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8 李启;含运动边界钝体绕流风场的大涡模拟数值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霍岩;有限开口空间热驱动流大涡模拟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许常悦;圆柱可压缩绕流及其流动控制的大涡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yN;基于OpenFOAM的可压缩流动与传热大涡模拟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蔡德琛;基于LES液雾两相燃烧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靖含;基于回收—变换—控制方法的大气边界层湍流风场大涡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刘霞;城市下垫面微模型中颗粒弥散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5 葛林瀚;颗粒在脉动气流场中的运动与分离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朱宏;基于大涡模拟方法的二冲程发动机循环变动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邹文杰;甲烷—空气预混气在轴向叶片式旋流器中回火特征大涡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8 李杰;基于大涡模拟的室内悬浮颗粒运动规律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刘晓军;大涡模拟后台阶湍流流动及流场中颗粒的弥散[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刘一秀;方槽内单颗粒存在时湍流场的大涡模拟[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04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10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