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矩形通道内过冷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20:12

  本文关键词:矩形通道内过冷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燃机 柴油机 冷却水腔 强制流动 过冷沸腾


【摘要】:以高强化发动机缸盖材料蠕铁作为加热块材料,在矩形通道内开展了接近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不同流动工况下过冷沸腾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流动工况取发动机常用范围:压力为0.10~0.25MPa,主流温度为60~95℃,流速为0.347~6m/s。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冷却液流速可以强化壁面对流换热强度,但是存在沸腾换热的低流速工况同样能够达到高流速工况下换热效果,系统压力和主流温度都会影响冷却液过冷度,进而影响沸腾传热效果。可视化结果表明:气泡直径增大、生长频率升高及气泡之间相互作用都会使气泡对边界层流体扰动增强,从而提高传热效率。在压力为0.2MPa、主流温度为95℃、流速为1m/s工况下,在壁温达到170℃以上时沸腾开始出现,在壁温达到210℃时,沸腾传热效率比单相对流换热提高了40%以上。
【作者单位】: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关键词】内燃机 柴油机 冷却水腔 强制流动 过冷沸腾
【分类号】:TK401
【正文快照】: 0概述随着高强化柴油机体积不断缩小,功率密度不断提高,缸盖热负荷问题日显突出,对冷却系统要求越来越高,沸腾传热由于其高传热性能,在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发动机冷却通道局部利用过冷沸腾,一方面可以适度减少冷却液流量及冷却水腔容积,提高其升功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泽军,陈炳德,贾斗南;微重力下沸腾传热研究进展[J];核动力工程;2003年05期

2 李春辉,王补宣,彭晓峰;添加铁磁性微颗粒对沸腾传热的影响[J];热科学与技术;2003年01期

3 吴伟,杜建华,林旭平,王补宣;多孔表面新型复杂结构优化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3年01期

4 谭华玉;高春阳;刘立新;;多孔表面的制造方法及其强化沸腾传热效果的比较[J];流体机械;2006年01期

5 孙立成;阎昌琪;曹夏昕;;竖直环形流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董非;郭晨海;范秦寅;蔡忆昔;姜树李;;发动机冷却水腔内沸腾传热的模拟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1年04期

7 于春健;马学虎;兰忠;吴静波;;浓盐水低压沸腾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8 何联格;左正兴;向建华;;考虑两相流沸腾传热的气缸盖温度场仿真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3年03期

9 胡自成;王谦;谢强;宋新南;;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池热核沸腾传热的试验研究[J];化工进展;2013年07期

10 童明伟;辛明道;陈远国;;采用抑泡孔板的沸腾传热[J];重庆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海阳;钱才富;张智;赵福臣;杨开远;王凤君;;不同厚度铝喷涂管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四届换热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赵红霞;韩吉田;徐永田;邵莉;王美霞;;强化沸腾传热表面的研究进展[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3 孔超;田瑞峰;谭思超;;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计算模型评价[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4 赵建福;万士昕;;微重力沸腾传热研究:现状与展望[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5 刘佳;阎昌琪;李勇;;竖直管束大容积沸腾传热的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6 许建俊;华泽钊;刘宝林;傅行军;;平板在过冷液氮中的淬冷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低温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宋永吉;任晓光;蒋英杰;程刚;;纳米结构超疏水表面的沸腾传热[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刘明言;姜峰;强爱红;李修伦;林瑞泰;;气液固三相流自然循环沸腾传热可视化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李铁凤;任晓光;宋永吉;程刚;;池沸腾传热强化及阻垢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苏顺玉;环状狭缝通道流动沸腾传热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周述璋;多孔结构的烧结成型机理及沸腾传热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陈海波;汽油机固—液耦合及沸腾传热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傅松;缸盖冷却水套内沸腾传热特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倩侠;替代制冷工质在强化管外的冷凝与沸腾传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崔文智;三维微肋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传热与流型[D];重庆大学;2003年

7 唐彪;表面纳米多孔结构制备及其强化沸腾传热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夏春林;窄通道内自然对流沸腾传热[D];清华大学;199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鹏飞;微纳多孔表面的制备及其沸腾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勇;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沸腾传热强化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王冠雄;汽油机水套内过冷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拟计算[D];吉林大学;2013年

4 刘永;冷却水腔内沸腾传热与缸盖工作状态仿真[D];山东大学;2007年

5 张猛;沸腾传热高效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梁祥飞;竖直矩形窄缝内饱和流动沸腾传热[D];重庆大学;2004年

7 邓君;微细通道内饱和流动沸腾传热特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雷冬旭;气缸盖冷却水腔内过冷沸腾传热多相流数值模拟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杨扬;汽液固三相流动沸腾传热系统的非线性建模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钟晓城;微/小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特性及可视化试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05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105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7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