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气管内颗粒的粒径分布与氧化特性
本文关键词: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气管内颗粒的粒径分布与氧化特性
更多相关文章: 柴油机 颗粒 排放控制 排气管 粒径 氧化特性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柴油机颗粒在排气管内的变化过程,分析柴油机颗粒粒径分布和氧化特性的变化趋势,采用废气排放颗粒物粒径谱仪(engine exhaust particle Sizer,EEPS),测量了柴油机沿排气气流运动方向,不同位置的颗粒粒径,研究了不同位置颗粒粒径的分布规律;应用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分析了沿排气气流方向不同位置颗粒的表观活化能、着火温度、燃尽特性指数等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柴油机排气气流方向,核态颗粒数量减小,聚集态颗粒数量增加;聚集态颗粒的粒径增大。热重试验结果表明:沿柴油机排气气流方向,在SOF挥发阶段和soot氧化过程中,颗粒失质量速率增加,失质量峰值对应温度降低;颗粒中H2O质量由1.3%增加到2.46%,SOF质量由38.21%增加到42.05%,soot质量由57.84%减少到52.24%,灰分质量由3.01%增加到3.25%;颗粒的指前因子由7.93×1012减小到4.67×1012,反应活化能由157.3降低到127.9,着火温度由546℃降低到501℃,降低了约8.2%,燃烧特性指数由8.16×10-9增加到1.62×10-8,燃尽特性指数上升了14.5%。该研究是对颗粒衍化机理的完善,可为颗粒捕集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6083,5150601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3_0672,KYLX_1035)
【分类号】:TK423
【正文快照】: 王忠,孙波,赵洋,瞿磊,赵怀北,李铭迪.小型非道路柴油机排气管内颗粒的粒径分布与氧化特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0):41-46.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6.10.006 http://www.tcsae.orgWang Zhong,Sun Bo,Zhao Yang,Qu Lei,Zhao Huaibei,Li Mingdi.Characteristics o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卓丹,张洪涛,莫建文;现代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控制新技术[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焦天民;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2年02期
3 廖世勇,蒋德明;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内燃机;2002年03期
4 张守臣,赵修仁,刘长厚,陈家骅;二氧化氮消除柴油机排气中炭烟过程基础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2年02期
5 张洪涛,武小冰;柴油机排气污染控制思路与相关措施[J];车用发动机;2002年01期
6 李祝斌;柴油机排气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J];工程机械;2002年06期
7 刘长灼;柴油机排气颜色异常的成因与解决办法[J];矿山机械;2003年08期
8 裴梅香 ,林赫,黄震;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及发展方向[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3年02期
9 张春润,王斌,资新运,邓成林,姜大海,李新;柴油机排气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技术[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3年06期
10 苏岭,周龙保,蒋德明,李维;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的现代进展[J];内燃机;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福明;;柴油机排气微粒污染及其控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邱卓丹;张洪涛;莫建文;;现代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控制新技术[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周慈成;;柴油机排气门的高温氧化腐蚀失效[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袁守利;杜传进;颜伏伍;候献军;;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A];2003湖北汽车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霞明;陈廷明;丁连生;;基于某型柴油机排气管排机油故障的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陈宝森;;柴油机排气管窜油故障的分析及其改进措施[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培清;王宁会;王宪成;;电晕放电柴油机排气微粒荷电与捕集的实验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牟水元;有损农机的五种不良习惯[N];湖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晓光;基于红外加热再生的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王伟;柴油机四效催化转化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冯向宇;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朋;柴油机排气微粒部分流等动态稀释取样系统开发[D];吉林大学;2013年
2 陈仁煌;柴油机排气烟羽颗粒物二次生长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群涛;复合氧化物净化柴油机排气污染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刚;柴油机排气处理器微波再生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齐丽丽;防爆柴油机排气系统流动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张丹玲;柴油机排气净化消声器声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文志永;柴油机排气净化消声器总体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崔欣洁;TBD234V12柴油机排气系统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刘婷婷;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CRT老化及失效故障诊断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47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147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