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基于燃料设计的部分预混压燃燃烧模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6 05:00

  本文关键词:基于燃料设计的部分预混压燃燃烧模式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部分预混压燃 着火促进剂 汽柴油 燃烧 排放


【摘要】: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使得新型燃烧方式的研究开发成为内燃机领域的工作重点。部分预混压燃(PPCI)作为均质充量压燃(HCCI)技术的衍生概念,是一种介于均质充量压燃和传统柴油机压燃之间的燃烧方式,通过延长缸内混合气的滞燃期,使燃料在着火前与空气更加充分的混合,能同时降低氮氧化物和碳烟的排放。本文首先利用CHEMKIN软件,从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角度,对着火促进剂改善代用燃料(异辛烷、正庚烷、甲苯和2-戊烯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四组分燃料)的着火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着火促进剂的使用能够显著的改善代用燃料的着火能力;代用燃料中着火促进剂的添加量越多,着火始点越提前。在加入着火促进剂后,缸内有明显的两阶段燃烧特性,着火促进剂改善代用燃料的着火性能主要体现在对低温反应阶段的促进效果上,在此阶段着火促进剂能快速释放自由基(OH·等),燃料被大量的消耗,加快了低温反应的进行和H2O2的积累,H2O2是低温反应阶段的重要产物,当缸内温度超过1000K后,反应进入高温反应阶段,H2O2迅速分解释放大量OH·,引发着火。在一台单缸柴油机试验台架上,在不改变原机喷油参数的情况下,进行了不同着火促进剂对汽柴油混合燃料部分预混压燃的影响试验。与汽柴油混合燃料必须在进气温度达到50OC以上时才能压燃相比,加入着火促进剂硝酸异辛脂(EHN)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BP)后发动机在35OC时就能正常着火,显著改善了汽柴油混合燃料的低温着火性能。着火促进剂的添加量越大,缸内燃烧的着火始点和燃烧相位越靠前,CO和未燃HC的排放越低,但NOx排放有所增加,且在高负荷下有爆震倾向。对比EHN和DTBP的试验结果发现,相同添加比例下,EHN对燃料的低温着火性能的提高要比DTBP更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4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明;压燃汽油机的研究[J];小型内燃机;1992年04期

2 郭凤华;黄国华;宋涛;;压燃机燃用醇-柴混溶燃料的性能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88年01期

3 ;Question & Answer[J];世界汽车;2013年07期

4 宋进桂;;梅里特催化压燃发动机(一种新型发动机)[J];山东交通科技;1990年02期

5 郑朝蕾;尧命发;;分层充量压燃简化动力学模型及燃烧机理[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1年02期

6 周亚利,李捷;体院北中压燃气楼前调压系统现状分析及改进[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7 裴毅强;苏万华;林铁坚;;油嘴喷射锥角对柴油可控预混压燃燃烧特性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6年06期

8 郭晓平;王占杰;;甲基、甲烷、甲醇在正庚烷压燃内燃机中的演变历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7年03期

9 王真;乔信起;张德全;侯军兴;张俊军;黄震;;均质二甲醚/乙醇喷雾压燃的燃烧和排放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10 姜春生,刘凤军;新的发动机燃烧方式——均质充量压燃燃烧(HCCI)[J];天津汽车;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洪强;汽油类燃料多段预混压燃模式的试验研究与数值解析[D];清华大学;2013年

2 于洋;柴油机分层预混压燃燃烧及多阶段高效清洁燃烧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肖合林;LPG压燃发动机喷雾及燃烧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洋洋;重型柴油机部分预混压燃模式下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张一博;基于燃料设计的部分预混压燃燃烧模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谭凌;改性汽油部分预混压燃发动机的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孟庆媛;分层充量压燃燃烧及排放机理多维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宋云超;预混合压燃氢气/柴油发动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段震中;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系统开发与压燃汽油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何超;燃料添加剂改善均质充量压燃(HCCI)发动机性能的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8 马鑫;柴油均质充量压燃微粒演化历程及非常规排放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李韫U,

本文编号:1147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147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e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