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圆管外石蜡相变传热过程数值模拟及传热强化

发布时间:2017-11-18 09:27

  本文关键词:圆管外石蜡相变传热过程数值模拟及传热强化


  更多相关文章: 石蜡 数值模拟 翅片管 熔化 自然对流


【摘要】:能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各地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对现有的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新型环保能源的开发上。由于部分能源如太阳能、工业废热以及电网的“移峰填谷”等都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其供给和需求无法很好的匹配和协调,实际应用中的利用效率低。采用蓄能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能源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利用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的相变潜热进行能量的贮存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蓄能技术。对于相变蓄热设备,必须对相变材料相变过程中进行深入的传热分析,它对相变材料的有效利用和系统的优化设计有着很大的作用。由于相变传热传热问题是强非线性问题,同时考虑了相变过程中自然对流的作用,导致求解变得复杂,一般借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求解。本文使用Fluent软件中的Solidification/Melting模型对考虑自然对流下水平圆管外石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石蜡的初始温度和壁面温度对相变过程的影响以及自然对流对石蜡熔化和凝固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对流是石蜡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固-液相界面的形状不规则的主要原因。在熔化过程中圆管上方的石蜡熔化速度大于圆管下方的石蜡的熔化速度而在凝固过程则相反。另外,圆管壁面的温度对石蜡的熔化过程影响很大,提高加热壁面的温度能够提高石蜡的熔化速率而石蜡的初始温度对其熔化过程影响较小。考虑到相变材料的低导热性,阻碍了相变蓄热设备的传热过程。采用翅片管是目前提升相变蓄热器传热速率的主要方法。本文对翅片管外石蜡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固-液相界面随时间的变化。通过改变翅片的厚度、翅片间距等参数,分析了不同的翅片参数对熔化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作为翅片可以缩短熔化完成的时间,当翅片的导热系数大于200W/(m?K)后,影响不大;翅片间距是影响蓄热时间的关键因素,间距越窄,蓄热时间越短;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翅片的厚度能够减少传热热阻,强化相变储热过程,之后继续加厚翅片对传热的影响减小。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业涛,关振群,顾元宪;求解相变传热问题的等效热容法[J];化工学报;2004年09期

2 罗小平;;微细通道相变传热的动力学特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3 张奕;胡洪;翁雯;刘佳;祝用华;;蓄冷冰球中相变传热过程的数值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真空式相变传热废热回收热水器[J];北京节能;1985年04期

5 王世宇;;真空式相变传热器[J];机械工程师;1985年04期

6 冯毅;马义伟;;相变传热的强化[J];节能;1987年10期

7 曾欣,辛明道;耦合求解焓及移动边界位置的多维相变传热问题的数值焓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8 管建春,朱华,阿迪尔M.S,屠传经;储冰球相变传热数值计算及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9 王发刚,李瑞阳,刘永启,郁鸿凌;相变传热相关问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顾元宪;周业涛;赵国忠;;相变传热问题的灵敏度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J];力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丽蓉;解国珍;;论述相变传热问题的一种数值解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2 马学虎;;强化相变传热的新思路:液固表面自由能差效应[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学生;徐宏;侯峰;刘阿龙;;强化相变传热换热管束的制造技术及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精选集[C];2005年

4 周继军;;微尺度相变传热中的两相间歇流动[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左海滨;张建良;杨天钧;;考虑相变传热的炉缸传热模型的研究与应用[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杨海天;何宜谦;;基于Sigmoid函数光滑化的等效热容法求解相变传热问题[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任川;吴清松;;环路热管蒸发器主芯中渗流和相变传热现象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模拟[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王世焕、许祖华;我低温相变传热技术获重大突破[N];人民日报;2003年

2 王世焕 许祖华;我自主开发低温相变传热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张苓;我国低温相变传热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冶金报;2003年

4 ;我国低温相变传热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云南经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许名扬;内燃机附壁油膜蒸发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柯彬彬;圆管外石蜡相变传热过程数值模拟及传热强化[D];江苏大学;2016年

3 周业涛;相变传热问题的灵敏度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许彬;结构化网格中冰水相变传热过程的数值计算[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贾月;一种用于大功率LED冷却的高强度散热器的设计及性能测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6 赵学政;高温热泵工况下自然工质混合物两类传热窄点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李金峰;竖直管相变传热强化实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8 胡聪香;多孔表面相变传热及其应用实例-Vapor Chamber[D];清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9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199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0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