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耦合详细反应机理的非预混富氢燃烧的大涡模拟

发布时间:2017-11-27 13:06

  本文关键词:耦合详细反应机理的非预混富氢燃烧的大涡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富氢燃烧 非预混火焰 大涡模拟 反应动力学 燃烧机理 线性涡模型 点火延迟时间


【摘要】:化石燃料燃烧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依旧是当前社会的主要能量来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中温室气体(CO2为主)排放、提高燃烧效率以及控制氮氧污染物排放是当前热门课题。在此需求下,H2或H2/CO合成气燃烧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无论是在火电厂制备合成气,还是开发新型燃烧设备或CO2收集设备,均需要对富氢燃烧有更深入的理解。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增强,高精度数值模拟在湍流燃烧中应用更加广泛。其中大涡模拟(LES)因具备直接求解大尺度湍流结构的能力,又能通过亚格子模型获得小尺度涡团信息,已成为当前研究H2和H2/CO非预混燃烧高效的工具。独立的线性涡模型(LEM)建立在对一维湍流混合维向论描述上。通过生成一维的随机事件模化湍流掺混效应,能够直接求解流场中分子扩散和化学反应,非常适合研究非预混火焰中的湍流-燃烧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因为氢气燃烧时具有可燃区间大、自点火时间短等特点,富氢燃料的燃烧特性也与传统化石燃料有明显差别。准确描述火焰燃烧特征需要详细反应动力学,加之H2和H2/CO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能为其它碳氢化合物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因此文中主要采用详细反应机理完成计算。本文通过有限容积法对大涡模拟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并引入LEM实现对亚格子不可求解项的封闭。系统全面回顾H2和H2/CO合成气燃烧的反应动力学,从中找出多组较新的燃烧机理,并耦合到LES-LEM程序中,发展出先进的湍流燃烧模拟工具。然后对新的计算方法进行测试,包含计算量评估,加速性能测试,多气体冷态流场模拟等。证实模型具备捕捉复杂流动结构的能力,之后针对富氢燃烧做了以下工作:采用19步H2/O2燃烧机理和31步H2/CO燃烧机理分别对两种典型富氢燃料非预混火焰Flame M2和Flame CHN2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利用公开的燃烧实验数据验证了新发展的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尤其是在不稳定的剪切层区域,火焰温度和组分分布以及各参数的RMS波动都与实验符合得较好。说明包括LEM和详细反应机理在内所有模型都能够用来描述富氢燃料非预混火焰中的扩散及化学过程。先后改变燃料中H2和CO比例,从流动-化学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富氢燃料在不同混合分数下火焰发展的差别。H2含量的增加会使火焰温度较高,但减少了流场的涡旋结构,这是由氢气低粘度、高扩散系数决定的。而CO的含量的增加会明显加强火焰不稳定性。改变环境压力,发现增压会抑制一些中间组分的沉降进而能促进火焰发展,并对NO生成的起正面影响。改变伴流中的O2,会通过改变OH的生成直接影响了整个流场温度。但自点火过程的反应机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伴流加入H20能生成大量OH和HO2,导致化学动力学发生较大变化,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CO的氧化,以及NO排放。在充分调研H2/O2燃烧机理后,最终采用业界公认的GRI3.0燃烧机理,以及两组H2/O2详细反应机理、一组H2/CO燃烧机理和一组半简化氢气燃烧机理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植入LES-LEM方法中,然后对DLR Flame M2进行模拟计算,以此评估不同反应动力学在三维燃烧场模拟中的表现。通过与实验对比温度场和主要组分分布,说明常见的机理都能给出合理的火焰结构。只有简化机理预测的温度极值偏高200-300 K。分析中间组分H、OH和H02空间分布和对混合分数标量分布以及化学通量项空间变化,量化比较五组机理的表现。结果表明简化机理在HO2自由基的混合分数分布上与详细机理偏差较大。不同机理在H2-02直接反应部分和主要组分演化上基本一致,但在中间组分尤其是H02生成上所表现的机制不尽相同。综合来看O Conaire机理在体现湍流-化学反应相互影响上总体表现最为优异。在简单均相反应器模型上研究了五组机理的点火延迟时间和层流火焰蔓延速度,比较几种反应机理的适用范围和不确定性。考虑到实际燃烧设备中射流均为三维湍流,在给定的新的点火延迟时间定义下,在三维求解区域完成五组反应机理对点火延迟时间的预测。发现不能将简单模型中的点火延迟时间与射流温度和当量比的关系应用到三维燃烧场景中。再计算不同机理预测的火焰前锋传播速度,也能得到类似结论。本次研究凸显了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在模拟非预混火焰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能够为研究设计H2或H2/CO合成气燃烧设备提供一些实际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玄珍;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探索[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2 蒋勇,邱榕,董刚,范维澄;耦合天然气详细反应机理的三维湍流预混火焰结构数值预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3 赵继全,,罗玉忠,傅宏祥;原位红外对苯甲川九羰基三钴催化的氨羰化反应机理的研究[J];河北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4 王国贤;;零价铁还原硝基苯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J];水资源保护;2007年04期

5 周鲁;复杂反应机理简化方法[J];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7年06期

6 陈永华;;物质结构等因素对无机反应机理的影响[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唐仲谋;酸性条件下碘酸钾与亚硫酸钠的反应机理探讨[J];邵阳高专学报;1995年01期

8 乔瑜;徐明厚;姚洪;;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甲烷反应机理优化简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唐新村;陈静波;贾殿赠;罗卓;李连兴;曾智文;肖元化;;氮川三乙酸的脱水反应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梁卫东;张鑫;贺晓娟;梁俊玺;;胺型离子液体合成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艳蓬;安太成;赵存元;李桂英;;邻苯二甲酸酯深度氧化降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卢彦霞;王文亮;王渭娜;;CH_3SS+HO_2/DO_2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丁万见;方维海;刘若庄;;丙酮酸光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瑜;王伯周;葛忠学;李华;;多元曲线分辨结合在线红外研究3-氨基-4-氨基肟基呋咱的合成反应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孟文君;王鹏;孟子晖;娄忠良;李清霞;宋红艳;温鸿亮;葛忠学;王伯周;;1,3-二烷基-5,5-二硝基嘧啶烷的合成及其反应机理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张君;蔡政亭;冯大诚;;若干小体系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永;韩克利;;细胞色素P450蛋白酶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谢湖均;;硝酸根还原酶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永军;高军;刘成卜;;QM/MM方法在复杂生物体系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刘畅;赵亚娟;吕娜;王文亮;;2-甲基-2-丁烯酸甲酯与臭氧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学进;耦合详细反应机理的非预混富氢燃烧的大涡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张文斌;几类多重键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吉来;几类重要卤素原子自由基—分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家旭;几种重要自由基与二氧化氮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石国升;含氧自由基和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齐艳;直接动力学研究多原子体系的反应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7 王永;细胞色素P450蛋白酶催化下几种典型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8 董浩;环境中几类重要的自由基—分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岱霖;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效能和选择性以及查尔酮合酶的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来才;大气中臭氧损耗和燃烧过程中污染物间反应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洋;甲醇定向转化制苯乙烯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邹坡;基于五氧化二氮和离子液体绿色硝化体系制备HMX及反应机理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高士珠;吡啶类N-O化合物催化苯甲醛烯丙基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陈艳;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机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刁玲;羟基自由基和核酸碱基对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6 周涛;金催化炔烃加成反应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7 刘琼;Os~+、Al_2O_3~+及Ga-ZSM-5催化CO还原N_2O反应机理的理论计算[D];湖北大学;2012年

8 张碧军;催化量的烷基高价碘在合成α-磺酰氧基酮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9 任馗玮;气相中Pd_n~+(n=1-4)活化甲烷分子中C-H键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温增强;Ru(0001)表面甲醇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1231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231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8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