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状多孔铜微通道热沉的散热性能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藕状多孔铜微通道热沉的散热性能优化研究 出处:《制冷学报》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藕状多孔铜是一种具有长直圆孔的新型微通道结构,可用于对大功率电子器件进行散热。通过实验和Flow Simulation数值计算系统地研究了以水为工质,具有均匀微槽道结构的多孔铜热沉的散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热沉具有很高的换热系数,在110 m L/s流量下,换热系数可达10.1 W/(cm~2·K)。模拟结果表明存在最佳的微槽道数和微槽道方向使得多孔铜热沉的散热性能最优。以水为工质时,最佳槽道数和微槽道方向分别为7~11和45°。随着微槽道宽度减小,热沉散热性能提高,对比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并分析了其存在差异的原因。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K124
【正文快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集成度不断提高,在性能提高的同时,其功率也随之增大,而同时冷却空间却不断减小。散热问题逐渐成为了阻碍电子器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1]。传统的风冷由于其所需空间大,噪音大,散热能力较低等缺点[2],已不能满足大功率、高集成度芯片的散热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修干;刘国青;刘敏;何鸿辉;;大型液氮热沉中流动与传热均匀性数学模拟与分析[J];低温工程;2008年02期
2 单巍巍;丁文静;刘敏;王紫娟;;气氦热沉结构优化设计[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9年S1期
3 徐向华;刘明艳;梁新刚;;带射流微小通道热沉的数值模拟及优化[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12期
4 夏国栋;刘青;王敏;马晓雁;刘启明;马重芳;;岐管式微通道冷却热沉的三维数值优化[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5 赵孝保;卢铃;刘志刚;朱晓华;李奇贺;;微/小圆柱针肋热沉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2011年03期
6 李骥;史忠山;;电子冷却热沉基板的三维数值优化[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12期
7 潘瑶;李林;陈彬彬;杨瑞琦;杨金国;刘伟;;前疏后密叉排微细通道热沉特性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4期
8 李祖光,高涵,厉刚,何肇瑜,林瑞森;吸热型碳氢燃料热沉的测定[J];推进技术;1998年02期
9 林林;陈杨杨;王晓东;;双层微通道热沉关键参数的优化[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年03期
10 潘瑶;杨瑞琦;李林;陈彬彬;杨金国;刘伟;;进出口方式对微小通道热沉性能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单巍巍;刘波涛;丁文静;刘敏;;重力式自循环系统中热沉结构设计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冯上升;邝九杰;卢天健;;翅片/泡沫热沉冲击换热特性数值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用鹿;高效微小通道热沉散热系统设计及其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珍珍;微针肋热沉结构优化及Micro-PIV系统下单相与两相可视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金漫丽;高效微小通道热沉的设计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晓雁;高效微射流阵列热沉内流体压降和传热特性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3 李宴君;流体横掠叉排微针肋热沉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4 张凯;复杂结构热沉强化传热的数值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焦琥;微针肋热沉流动与换热特性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袁嘉隆;基于不同入口角度下矩形微通道热沉流动和换热特性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7 岳珊;规则多孔铜气孔结构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向红;CPU水冷热沉流动和换热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樊鹏;一种LED热沉的流动传热性能及结构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13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31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