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过程中碳烟辐射特性预测方法评述
本文关键词:燃烧过程中碳烟辐射特性预测方法评述 出处:《推进技术》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燃烧 辐射特性 吸收系数 复折射率 碳烟聚合物 Rayleigh理论
【摘要】:碳烟辐射特性研究对正确预测火焰连续辐射非常重要。对基于Rayleigh理论的经典碳烟光谱吸收系数和灰体吸收系数预测模型进行了详细综述与分析,并对与预测模型密切相关的碳烟复折射率研究状况和碳烟吸收系数模型常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对碳烟聚合物辐射特性的预测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分析认为,目前燃烧碳烟辐射特性预测仍以传统的Rayleigh理论近似方法为主,但需注意模型常数的不确定性及选取。基于分形理论的碳烟聚合物辐射特性预测方法更加准确,但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目前主要以方法研究为主,鲜见用于燃烧过程中火焰辐射的模拟,因此火焰中碳烟聚合物的辐射特性预测仍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06004) 国家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分类号】:TK16
【正文快照】: 1引言辐射换热是工业炉、锅炉、内燃机、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等燃烧装置内重要的传热方式之一,与燃烧温度、火焰结构及污染物排放的预测、燃烧装置热防护等问题密切相关,因此非常重要。对碳氢燃料而言,火焰的热辐射除了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的非发光辐射之外,还包括固体碳烟颗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刚;煤和生物质燃烧碳烟生成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童世唯;煤粉燃烧中碳黑颗粒的辐射特性计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俞伟伟;煤粉颗粒群射流着火特性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傅维标,张燕屏,韩洪樵,王涤非;煤粒热解通用模型(Fu-Zhang模型)[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8年12期
2 苏桂秋,卢洪波,崔畅林;基于热重—红外联用方法的煤质热解特性分析[J];节能技术;2003年06期
3 周俊虎,平传娟,杨卫娟,刘建忠,程军,岑可法;用热重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混煤热解特性[J];燃料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4 何旭;马骁;王建昕;;用激光诱导炽光法定量测量火焰中的碳烟浓度[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武;龚金科;谭理刚;高为国;倪小丹;钟志华;;直喷柴油机碳烟生成和氧化历程的数值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6年01期
2 马其华;宋建桐;;燃用小比例乙醇柴油对降低柴油机碳烟排放的试验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7年06期
3 石秀勇;李国祥;周雷;;基于平均反应率的现象学碳烟氧化模型研究及应用[J];内燃机学报;2008年02期
4 鞠洪玲;成晓北;汪方阳;王志;;采用改进碳烟模型的柴油机碳烟颗粒物生成及尺寸分布[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2年01期
5 刘近平;魏明锐;肖合林;;基于矩方法的碳烟颗粒动力学演化过程[J];内燃机学报;2014年02期
6 赵霏阳;于文斌;裴毅强;苏万华;;柴油机高密度-低温燃烧过程参数对碳烟生成影响的模拟[J];内燃机学报;2014年03期
7 赵霏阳;于文斌;裴毅强;苏万华;;基于碳烟表面活性的多步碳烟生成机理研究柴油机碳烟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J];科学通报;2014年14期
8 舒新前,刘天绩,徐精求,郑宏锋,毕冬冬,李分霞,Brilhak J F,Gilot P;柴油机碳烟低温燃烧(氧化)过程及其动力学参数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4年01期
9 蒋卫东,沈颖刚,申立中,颜文胜;代用燃料发动机碳烟排放的试验研究[J];山东内燃机;2005年04期
10 姚春德;王洪夫;宋金瓯;;柴油-甲醇组合燃烧碳烟排放模型[J];天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晓北;黄荣华;鞠洪玲;王兆文;;发动机碳烟排放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石秀勇;李国祥;周雷;;碳烟氧化模型的研究及在柴油机中的计算应用[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昭良;李倩;王晓;张业新;辛颖;;负载钾的氧化物催化碳烟燃烧的普适中间物种和机理[A];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S05 大气污染与控制[C];2013年
4 覃建果;魏小林;郭啸峰;李腾;;甲烷/空气高压燃烧层流扩散火焰碳烟形成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辛颖;杨曦;蒋品;张昭良;;量子点级铈基燃油添加型催化剂去除碳烟颗粒物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张晓敏;王仲鹏;李倩;王立国;张昭良;;镧锡烧绿石纳米球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碳烟颗粒燃烧[A];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S05 大气污染与控制[C];2013年
7 张昭良;于鹏飞;张业新;牟宗刚;倪献智;鲍猛;;碳烟颗粒在NOx存储-还原催化剂上的催化燃烧行为[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张桂臻;何洪;訾学红;邱文革;戴洪兴;邓积光;;碳烟催化燃烧用三维有序大孔Pd-修饰三元铈锆固溶体[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张桂臻;赵震;刘坚;段爱军;姜桂元;徐俊峰;;大孔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及其对碳烟燃烧的催化性能[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张昭良;韩栋;辛颖;王仲鹏;;铈铁复合氧化物四效催化剂在碳烟燃烧中的协同效应[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鞠洪玲;柴油机碳烟颗粒生成规律和尺寸分布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胡恩柱;生物基燃油碳烟摩擦学特性及摩擦诱导其结构转变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3 陈亮;柴油燃料燃烧碳烟颗粒生成机理与演变规律的试验和数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熊刚;煤和生物质燃烧碳烟生成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5 王宇;电场作用下火焰中碳烟颗粒的分布与聚积规律[D];清华大学;2009年
6 刘宇;生物柴油燃料喷雾、燃烧及碳烟生成过程可视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斌;镍系钙钛矿同时去除氮氧化物和碳烟颗粒的催化性能[D];天津大学;2010年
8 隋丽娜;柴油机尾气碳烟氧化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活性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
9 毕小杰;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碳烟形成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付名利;二氧化硫气氛下含铈氧化物催化剂氧化碳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德_g;乙烯层流预混火焰中碳烟颗粒长大规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斌;生物质燃油碳烟的形态、结构与组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杨琼琼;负载Co_3O_4-CeO_2的SBA-15整体柱用于催化消除柴油车尾气中碳烟颗粒物[D];湘潭大学;2015年
4 贾延峰;柴油机碳烟形成历程经验模型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陶冶;柴油机碳烟缸内氧化过程的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李政;预混火焰分析系统开发及反应工况对碳烟结构特性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2年
7 晏冬霞;铈铁基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碳烟燃烧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魏少杰;稀土氧化物碳烟燃烧催化剂活性氧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9 方凌;发动机碳烟对润滑油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蒋一奇;复杂环境中燃烧排放碳烟理化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3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35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