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等离子体增强含硼燃气二次燃烧实验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2 11:16

  本文关键词:等离子体增强含硼燃气二次燃烧实验分析 出处:《航空学报》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等离子体炬 固冲发动机 补燃室 扩散火焰


【摘要】:为研究等离子体助燃条件下含硼燃气在补燃室的二次燃烧特性,建立了排除来流空气掺混效应的扩散燃烧实验模型。利用高速摄影仪拍摄了含硼燃气在补燃室的火焰照片,得到了有无等离子体条件下的燃烧火焰形貌;测量了补燃室不同截面的静压和总压,分析了有无等离子体条件下含硼推进剂在固冲发动机中的燃烧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含硼燃气二次燃烧过程中加入等离子体炬,等离子体炬后方区域火焰更加明亮,硼燃烧更加充分;断开等离子体炬后,补燃室静压和总压出现压力突降台阶,说明加入等离子体后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含硼燃气在固冲发动机中的燃烧效率,从而提高了补燃室的压强;且放电功率越高,含硼燃气在固冲发动机中燃烧效率的增长率越高。
[Abstract]:Study on boron plasma assisted combustion conditions of gas in the two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 flow of air out diffusion mixing effect combustion experiment model. Taking boron containing gas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flame photos using high-speed camera are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plasma flame morphology; afterburning chamber and hydrostatic pressure in different section of the total pressure measurement, analysis with and without boron under plasma conditions in solid propellant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the engine. 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plasma torch in two primary combustion of boron containing gas in the process of the plasma torch rear area of flame combustion of boron is more bright, more fully broken; a plasma torch, static pressure and total pressure of afterburning chamber pressure plunge steps, that can speed up the rate of chemical reaction with plasma, improve the boron containing gas in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Guchong engine, from The higher the pressure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he higher the discharge power, the higher the growth rate of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of the boron containing gas in the solid punching engine.

【作者单位】: 装备学院激光推进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72356)~~
【分类号】:V430
【正文快照】: 网络出版地址:www.cnki.net/kcms/detail/11.1929.V.20160131.1257.010.html引用格式:张鹏,洪延姬,丁小雨,等.等离子体增强含硼燃气二次燃烧实验分析[J].航空学报,2016,37(9):2721-2728.ZHANG P,HONG Y J,DING X Y,et al.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plasma assisted secondary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于丹;孔成栋;卓建坤;姚强;李水清;;硼颗粒着火阶段氧化性能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年04期

2 张鹏;洪延姬;沈双晏;丁小雨;;等离子体强化点火的动力学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4年07期

3 琚诒光;;燃烧基础研究的进展和挑战(英文)[J];力学进展;2014年00期

4 刘杰;李进贤;冯喜平;郑亚;;旋转射流对含硼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的影响[J];推进技术;2011年03期

5 谢玉树,张小兵,袁亚雄,周跃;固体推进剂等离子体点火研究[J];推进技术;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建新;含硼推进剂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工作过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东;许爱国;张广财;祝成民;;一个高效的离散Boltzmann爆轰模型[J];计算物理;2016年05期

2 曹军伟;何国强;单睿子;莫展;;高温燃气射流对固冲发动机二次燃烧效率影响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6年02期

3 刘鹏飞;何立明;祁文涛;张华磊;曾昊;白晓峰;;航空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射流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6年03期

4 张鹏;洪延姬;丁小雨;纪海龙;;等离子体增强含硼燃气二次燃烧实验分析[J];航空学报;2016年09期

5 丁小雨;金星;张鹏;;B/O/H/C体系气相燃烧化学动力学模型的数值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5年09期

6 何立明;陈高成;赵兵兵;祁文涛;张华磊;苏建勇;;空气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的光谱特性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5年09期

7 张鹏;洪延姬;丁小雨;沈双晏;冯喜平;;等离子体对含硼两相流扩散燃烧特性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5年20期

8 李平;穆海宝;喻琳;姚聪伟;许桂敏;张冠军;;低温等离子体辅助燃烧的研究进展、关键问题及展望[J];高电压技术;2015年06期

9 刘肖;汪春梅;李晶晶;姚登举;彭杨茗;;非平衡等离子体对降低点火延迟的数值研究[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5年03期

10 王洪远;徐义华;胡旭;曾卓雄;;空气旋转进气对含硼固体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性能影响的研究[J];兵工学报;201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剑飞;硼颗粒点火燃烧促进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杨栋;硅橡胶基绝热材料及其热化学烧蚀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李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绝热层烧蚀及结构参数对烧蚀的影响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夏强;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工作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利亚;镁基水冲压发动机内部燃烧过程与燃烧组织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刘巍;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燃烧组织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牛文玉;燃气流量可调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胡凡;镁基燃料水冲压发动机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宋志兵;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吴雄;固体发动机燃气二次喷射理论与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俞刚;范学军;;超声速燃烧与高超声速推进[J];力学进展;2013年05期

2 王峰;何立明;王晟达;兰宇丹;杜宏亮;;甲烷/空气混合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动力学机理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1年02期

3 杜宏亮;何立明;丁伟;于锦禄;左红;;空气放电等离子体中活性粒子数浓度演化规律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0年08期

4 谢维杰;李龙海;周保学;蔡伟民;;氧气常压介质阻挡放电的发射光谱及能量传递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05期

5 冯喜平;董韬;李进贤;唐金兰;;中心进气旋转射流冲压燃烧室湍流流动数值模拟[J];固体火箭技术;2007年03期

6 胡建新,夏智勋,王志吉,郭建,张炜,罗振兵,缪万波;非壅塞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室进气方案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4年01期

7 谢玉树;袁亚雄;张小兵;;等离子体与发射药相互作用的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1年01期

8 张健,S.Nieh;强旋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数学模型及其在涡旋燃烧炉的应用(Ⅰ)——模型[J];化工学报;1995年05期

9 张健,S.Nieh;强旋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数学模型及其在涡旋燃烧炉的应用(Ⅱ)——应用[J];化工学报;199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余勇;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理论和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罗世彬;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发动机一体化及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谷良贤;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导弹总体一体化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陈小前;飞行器总体优化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5 卫成业;燃煤锅炉炉膛火焰温度场和浓度场测量及燃烧诊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黄玉辉;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稳定性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莹;吴虎;韩文俊;;含硼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中燃气旋流角对补燃室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4期

2 胡建新,夏智勋,王志吉,罗振兵,张为华,张炜,郭健,张钢锤;非壅塞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流场数值模拟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02年03期

3 胡春波,韩新波,何洪庆,濮思康,杨玉新;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冷态流场实验研究[J];推进技术;2004年02期

4 胡建新,夏智勋,赵建民,郭健,张炜,罗振兵,缪万波;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的响应面法优化设计[J];推进技术;2004年06期

5 高岭松,何国强,刘佩进,李江;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掺混与燃烧流场数值模拟[J];固体火箭技术;2005年03期

6 李宇飞,何国强,刘佩进,魏祥庚,董昊;固冲补燃室内流场冷流模拟及显示[J];推进技术;2005年05期

7 陈林泉,毛根旺,霍东兴,刘霓生;燃气喷射方式对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掺混效果的影响[J];固体火箭技术;2005年01期

8 徐颖军;高峰;王鹏;;某型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流场仿真[J];火箭推进;2007年04期

9 张龙;夏智勋;胡建新;;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补燃室火焰温度场测量[J];火箭推进;2007年06期

10 赵春宇;李斌;鞠玉涛;;环向进气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流场数值模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永芝;李卓;李海龙;;冲压发动机补燃室三维数值计算研究[A];四川省力学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宇飞;何国强;刘佩进;;基于粒子散射的固冲补燃室冷态内流场显示技术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2005年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发动机分册)[C];2005年

3 张永芝;傅安;;超声速补燃室流场数值模拟[A];力学与工程应用[C];2012年

4 余晓京;何国强;李江;刘洋;;固冲补燃室绝热层烧蚀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推进剂分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磊;增程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燃烧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胡建新;含硼推进剂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工作过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梁华;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绝热层传热烧蚀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铮;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气粒反应流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2 胡志刚;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燃烧过程的数值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邓仁杰;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含硼推进剂的燃烧及结构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斌斌;固冲发动机补燃室掺混燃烧特性及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肖云雷;硼颗粒着火燃烧过程及其促进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胡旭;涡旋掺混对硼颗粒点火燃烧影响的数值仿真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7 孙玉香;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旋转条件下的燃烧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8 高岭松;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赵春宇;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工作过程数值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许超;补燃室结构对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影响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68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368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a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