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分布式供能系统场景竞争力的分类评价模型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1-17 21:35

  本文关键词:分布式供能系统场景竞争力的分类评价模型及应用 出处:《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分布式供能系统 场景竞争力 分类评价 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摘要】:分布式供能系统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发展场景类型多样,针对其投建规划与经济评价中缺乏量化方法的问题,文中建立一种分布式供能系统场景竞争力的分类评价模型。首先,考虑反映场景竞争力的软硬性条件,建立分布式供能系统场景竞争力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指标高贡献率及数据易获取性为原则,筛选出场景竞争力的实用评价指标;然后,对分布式供能系统进行自上而下的全面逐级分类,系统分析各类型场景的发展特点;最后,以实用评价指标为输入变量,以场景竞争力的分类评价值为输出变量,在采用熵权法针对不同场景引入指标贡献系数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场景竞争力评价值的求解。基于南方部分省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统计数据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Abstract]: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istributed energy supply system are numerous and complex, and the development scenarios are various, aiming at the lack of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the planning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distributed energy supply system. In this paper, a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scene competitiveness of distributed energy supply system is established. Firstly, considering the soft and hard conditions reflec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cene, a three-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cenario competitiveness of the distributed energy supply syste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high contribution rate and easy access to data, a practical evaluation index of scene competitiveness is selected. Then, the distributed energy supply system is classified from top to bottom, an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kind of scene 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Finally, taking the practical evaluation index as the input variable and the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value of the scene competitiveness as the output variable,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is used to introduce the index contribution coefficient for different scenario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distributed energy supply system in some southern provinces and regions, the valid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are verified.
【作者单位】: 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7060)~~
【分类号】:TK01
【正文快照】: 上网日期:2016-02-02。0引言自国家推进节能减排政策以来,分布式供能系统(distributed energy supply system,DESS)便以高效性、环保性、安全性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1-2]。本文定义DESS的场景竞争力为:在保证投资主体获得安全、可靠供电的同时,DESS能够实现本地多样化能源形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念;夏明超;肖伟栋;钟亚娇;;考虑多种分布式电源及其随机特性的配电网多目标扩展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8期

2 阿辽沙·叶;祝恩国;成倩;章宏伟;;用电设备安全评估的改进区间层次分析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5年01期

3 王进;李欣然;杨洪明;陈戈;;与电力系统协同区域型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集成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6期

4 王成山;武震;李鹏;;分布式电能存储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6期

5 王锡;杨勇平;;内燃机联产双源系统与建筑物负荷匹配及运行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6 乔蕾;段绍辉;汪伟;刘海;;独立微网系统优化规划设计方法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3年02期

7 杨允;张士杰;肖云汉;肖小清;阚伟民;;蒙特卡罗法在分布式供能系统不确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8 季阳;艾芊;解大;;分布式发电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的协同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10年12期

9 王坤林;游亚戈;张亚群;;海岛可再生独立能源电站能量管理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4期

10 郭力;许东;王成山;王守相;;冷电联供分布式供能系统能量优化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威;微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杨允;南方地区分布式供能系统优化配置与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3 任鸿远;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负荷预测与应用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晓华;欧阳森;杨家豪;;分布式供能系统场景竞争力的分类评价模型及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10期

2 黎嘉明;郑雪阳;艾小猛;文劲宇;孙树敏;李广磊;;独立海岛微网分布式电源容量优化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10期

3 白晓清;赵瞻;鲍海波;;基于CLARA算法的考虑时序特性分布式电源规划[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6年05期

4 董雷;鲁丹丹;陈乃仕;蒲天骄;王晓辉;;含柔性直流装置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研究[J];电力建设;2016年05期

5 张嘉X;韦钢;朱兰;迟吉运;褚佳媛;;基于盲数模型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08期

6 赵健;王茗萱;;基于动态规划法的微网动态经济调度[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7 胡殿刚;刘毅然;王坤宇;韩旭杉;智勇;何欣;艾欣;;多商业型虚拟发电厂联合竞标及分配策略[J];电网技术;2016年05期

8 匡慧敏;罗安;陈智勇;陈燕东;周乐明;李鸣慎;;多逆变器并网耦合谐振机理及有源阻尼优化方法[J];电网技术;2016年04期

9 杨勇平;吴殿法;王宁玲;彭浩;;一种考虑权重不确定性的机组综合评价模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10 杨雪蛟;李征;;家庭并离网一体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J];电子设计工程;201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文森;生物质气冷热电联供系统设计与优化控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贺子恩;冷热共用管网的优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二雷;杨耀权;曹敏;张建伟;;基于AMI的家庭智能用电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4年01期

2 于青;刘刚;刘自发;刘幸;;基于量子微分进化算法的分布式电源多目标优化规划[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14期

3 曹津平;刘建明;李祥珍;;面向智能配用电网络的电力无线专网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11期

4 王承民;孙伟卿;衣涛;颜志敏;张焰;;智能电网中储能技术应用规划及其效益评估方法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5 徐迅;陈楷;龙禹;程浩忠;倪炜;王自桢;王晓丹;;考虑环境成本和时序特性的微网多类型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规划[J];电网技术;2013年04期

6 陆志刚;王科;刘怡;董旭柱;段卫国;;深圳宝清锂电池储能电站关键技术及系统成套设计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1期

7 严干贵;朱星旭;李军徽;穆钢;罗卫华;杨凯;;内蕴运行寿命测算的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1期

8 杨允;张士杰;肖云汉;肖小清;阚伟民;;蒙特卡罗法在分布式供能系统不确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9 肖峻;白临泉;王成山;于建成;;微网规划设计方法与软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5期

10 王成山;于波;肖峻;郭力;;平滑微电网联络线功率波动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郑剑娇;分布式供能中的吸收式制冷机变工况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王荣桂;广东省能源供求预测与发展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林怡;微小燃机热电冷联供与地下水源热泵耦合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0年

4 刘爱国;我国南方地区燃气轮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5 蒋润花;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9年

6 黄纯浩;主动蓄能模式分布式供能系统集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7 何源;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分析及优化[D];天津大学;2007年

8 陆伟;城市能源环境中分布式供能系统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7年

9 桑振远;100kW微型燃气轮机总体方案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明融;;分布式供能系统及其在上海的发展前景[J];上海电力;2005年01期

2 刘惠萍;;上海分布式供能系统发展研究与问题思考[J];上海节能;2010年01期

3 刘惠萍;;上海分布式供能系统发展实践与思考[J];上海电力;2010年02期

4 施明融;;上海分布式供能系统工程发展状况及政策初探[J];上海节能;2010年09期

5 杨晚生;郭开华;;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定义及其内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杨锦成;李冰;薛飞;;国内分布式供能系统推进中的问题和建议[J];上海节能;2011年02期

7 李静;陆明刚;;无锡市分布式供能系统发展初探[J];能源与节能;2013年01期

8 高威;王玉璋;翁一武;;改善国内分布式供能系统经济性的建议[J];燃气轮机技术;2014年01期

9 魏必华 ,王如竹;分布式供能系统[J];太阳能;2004年03期

10 毛雄飞;《分布式供能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在上海正式实施[J];上海节能;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施明融;;上海分布式供能系统工程发展状况及认识[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翁一武;;天然气分布式供能技术应用与发展分析[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静;陆明刚;;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发展及在无锡地区应用初探[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八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阮哲明;刘树;;提高商务区分布式供能系统经济性的规划策略探索[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郭家宝;;分布式供能系统优化设计和节能效益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何耀淳;;低碳背景下的中国城市能源供应发展趋势——分布式供能系统初探[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锦德;;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发展燃气分布式供能[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推广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N];文汇报;2008年

2 陈颖蓉;七一一所分布式供能系统 为世界最大交通枢纽工程节能[N];中国船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杨群;五方面入手鼓励分布式供能[N];解放日报;2008年

4 记者 陈江;上海大力发展分布式供能[N];解放日报;2005年

5 通讯员  刘建;上海市累计发展使用燃气空调670多台[N];中国石油报;2007年

6 章迪思;能源“排队”利用:一年可省十八万[N];解放日报;2005年

7 ;上海利用价格杠杆鼓励发展燃气空调[N];中华建筑报;2004年

8 首席记者 刘娴;我市推行三级隐患排查督办制[N];石家庄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胡泉;上海再扩分布式供能补贴范围[N];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

10 罗仁霄;上海:燃气空调市场有待挖掘[N];中国电子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锡;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严晓辉;适用于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储能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离网地区小型太阳能分布式供能系统的设计及优化[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纯浩;主动蓄能模式分布式供能系统集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3 朱晓红;中电投高培中心分布式供能系统的配置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董菁雯;创新型项目立项和决策的框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姚均天;基于LCA的分布式供能系统的评价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1年

6 杨允;南方地区分布式供能系统优化配置与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7 武亚奇;基于MODBUS协议宏通信的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宋少华;冷热电分布式供能系统方案研究及性能仿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池里杰;生物质燃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陶莉;基于用户的楼宇型分布式供能系统模型研究及评价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38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1438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3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