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压力及环境背压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影响
本文选题:柴油 + 喷射 ; 参考:《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7期
【摘要】:为探究柴油/松油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基于高压可视化容弹试验台,通过高速摄影技术对掺松油的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喷射压力、背压和燃料物性的改变对喷雾宏观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的喷雾贯穿距离先呈现一定程度的线性增长,然后增长幅度逐渐变小,喷雾锥角呈先减小再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趋势,但全程锥角变化不大;喷射压力从90 MPa升高至150 MPa,混合燃料的喷雾锥角和贯穿距离的平均增幅分别为9.2%和15%;背压从3 MPa增加到5 MPa,混合燃料的平均喷雾锥角增幅约2.6°,而贯穿距离降低11 mm左右,说明背压的改变对喷雾特性影响显著;将广安公式适当地修正可与混合燃料的贯穿距离相互吻合;向柴油中掺混一定比例的松油后,燃料的黏度降低,会引起喷雾锥角、贯穿距离和油束面积均小幅增大,增强燃料的油气混合。试验研究有助于改善柴油的雾化质量,可为柴油机代用燃料的筛选提供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pray 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 / turpentine mixed fuel, the spray process of diesel blended fuel mixed with turpentine was studied by high speed photography based on high pressure visualization test bed, and the injection pressure wa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back pressure and fuel properties on the macro parameters of spr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ray penetration distance of mixed fuel increases linearly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spray cone angle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remains a relatively stable numerical trend, but the whole process cone angle does not change much. When the injection pressure was increased from 90 MPA to 150 MPA, the average increases of spray cone angle and penetration distance were 9.2% and 15%,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spray cone angle increased about 2.6 掳and the penetration distance decreased about 11 mm from 3 MPA to 5 MPA. It shows that the change of back pressur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pray characteristics, the proper modification of the Guangan formula can coincide with the penetration distance of the mixed fuel, and the viscosity of the fuel decreases after mixing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turpentine into the diesel oil, which will cause the spray cone angle. The penetration distance and the area of the oil beam increase slightly to enhance the oil and gas mixing of the fuel. The experimental study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atomization quality of diesel oil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alternative fuels for diesel engines.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076033)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桂科攻1598007-44;桂科攻1598007-45)
【分类号】:TK42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沛森;混合燃料q易J];建筑材料工业;1961年11期
2 ;煤油混合燃料——一种节油扩大煤资源利用的新途径[J];黑龙江电力技术;1979年02期
3 闫淑敏;;法国铀-钚混合燃料新工厂将于1993年投产[J];国外核新闻;1991年03期
4 李德钢,吕兴才,张武高,黄震;乙醇混合燃料压燃式发动机的性能[J];农业机械学报;2005年02期
5 ;煤油混合燃料——一种节油、扩大煤资源利用的新途径[J];哈铁科技通讯;1979年07期
6 李长铨;;煤油混合燃料[J];黑龙江电力技术;1980年01期
7 许方洁;煤油混合燃料输送泵的选型[J];热力发电;1981年06期
8 岑可法;曹欣玉;袁镇福;陆重庆;洪积瑜;;油煤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J];能源工程;1982年01期
9 钟升永;煤油混合燃料中间试验及应用[J];华东电力;1985年10期
10 ;西德成功处理混合燃料[J];国外核新闻;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孔祥忠;贺国珠;周丰群;罗均华;易艳玲;拓飞;;铀—钍混合燃料反应堆的可行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运超;介石磊;;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汽油机上的应用性能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运超;介石磊;;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汽油机上的应用性能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省汽学会理事会议资料[C];2006年
4 韩志强;黄海波;王永忠;贺文江;;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柴油混合燃料的掺烧比例研究[A];2007年汽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赵虎;海洋工程船将首次安装混合燃料系统[N];中国水运报;2012年
2 记者 张新生;巴西混合燃料车减排废气1.22亿吨[N];科技日报;2011年
3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 刘勇;B—1换口粮 美军加速推动“代用燃料”[N];世界报;2008年
4 陈黎;F-22战斗机完成使用合成混合燃料的首次飞行[N];中国航空报;2008年
5 记者 马世骏;瑞典萨伯推出首部零废气排放轿车[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郎楷淳;全球汽车巨头逐鹿节能汽车市场[N];中国商报;2004年
7 ;油多少水多少 消耗少废气少[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任毅;柴油机燃用柴油-含氧化合物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
2 李方成;醇类/柴油混合燃料羰基化合物排放特性及生成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金华;天然气-氢气混合燃料直喷燃烧特性和预混层流火焰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9年
4 梁晨;掺混二甲醚点燃式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性能的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新亚;基于定容燃烧弹的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王雪强;丁醇—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的低温燃烧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花阳;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喷雾模拟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彭升;不同掺混比下丁醇掺氢混合燃料稀燃特性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5 徐丽丽;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料着火特性的试验研究与动力学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6 韩卫;防爆柴油机燃用F-T柴油-PODE-甲醇混合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性[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左鹏;煤基醇类混合燃料对增压中冷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冯浩杰;聚甲氧基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9 刘旋;柴油机燃用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10 吴焓;柴油机燃用短链醇酯混合燃料的燃烧过程及排放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01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00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