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柴油及其混合燃油喷雾撞壁特性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1 09:22
【摘要】:为了实现柴油机的高效清洁燃烧,增强内燃机缸内油-气混合效果的早喷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过早的喷油时刻会使燃油“湿壁”现象加剧,影响发动机缸内混合气燃烧及排放。而目前对于柴油及其混合燃油撞击润滑油膜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大多数的研究还只是关注柴油及其混合燃油撞击干壁或同种燃油油膜的情况。本课题利用自主搭建的燃油喷雾撞壁可视化实验系统,模拟研究发动机缸内柴油及其混合燃油喷雾撞壁形态及附壁燃油的特性。本文使用高速摄影法研究燃油喷雾撞壁特性及混合气的形成,研究不同参数(燃油温度、环境温度、壁面温度、环境压力及撞壁距离等)对柴油及其混合燃油喷雾撞壁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纯柴油,环境温度对铺展半径和卷吸高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喷雾油束和附壁油膜边缘区域的蒸发作用;壁面温度的影响与环境温度的影响比较接近,主要影响燃油撞击壁面后油雾铺展过程中的蒸发过程,进而影响撞壁特性;而燃油温度的变化则影响了燃油的粘度、表面张力等理化特性,使燃油在撞壁面上的流动特性及与周围气体的卷吸作用发生变化。对于柴油-醇类混合燃油,随着燃油温度的升高,混合燃料撞壁油束的铺展半径和卷吸高度变化各不相同;环境温度的升高使混合燃料撞壁油束的铺展半径和卷吸高度均减小,减小幅度主要取决于醇类燃料的沸点;随着环境压力的升高,混合燃料撞壁油束的铺展半径和卷吸高度均减小;随着撞壁距离的增加,不同种类混合燃料撞壁油束的铺展半径和卷吸高度均减小,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本文使用高精度油膜测厚仪测量燃油喷雾撞壁后形成的附壁燃油油膜厚度,研究不同参数对柴油及其混合燃油喷雾撞壁后形成的附壁油膜特性(油膜直径、厚度及油膜形状)的影响。研究表明:燃油油束垂直撞击干壁时,随着撞壁距离的增大,四种混合燃油的附壁燃油率都增大;撞击湿壁的情形与干壁相类似,但相比于干壁,燃油喷雾撞击湿壁后的附壁燃油率更大;随着撞壁距离的增大,混合燃油喷雾撞击干壁后的附壁油膜直径也逐渐变大,撞击湿壁后的附壁油膜直径大于撞击干壁后的;油束撞击干壁后,撞壁中心区域的油膜厚度最大,形成一个凸台结构;燃油喷雾撞击湿壁后形成的附壁油膜形状与干壁不同,为一个凹坑结构,此时最大油膜厚度点并不在撞壁中心处。
[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 fuel temperature , ambient temperature , wall temperature , ambient pressure and wall distance ) on the wall morphology of diesel oil and its mixed fuel are studied . For a dimple structure , the maximum oil film thickness point is not at the center of the crash wall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洁,王锡斌,蒋德明;混合限制蒸发油束模型在准维模型中的应用[J];内燃机学报;2003年06期

2 高光海;胡宗杰;邓俊;李理光;;壁面热条件对撞壁油束发展影响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7年05期

3 Mitsushige Nakayama;龚允怡;;用电算层析摄影法显示油束结构[J];小型内燃机;1987年04期

4 董尧清,杨中极,朱晓敏;应用激光全息术对柴油机油束着壁形状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1989年04期

5 黄勇成,周龙保,李维,蒋德明;缸内直喷周向分层燃烧系统火花塞附近油束发展历程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1年06期

6 恩斯特·夏特;徐焕新;;壁面碰撞对柴油油束扩展及着火特性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1991年04期

7 林其钊,颜富纯,高希彦,陈家骅;柴油机喷雾油束内温度与浓度分布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1998年04期

8 高浩卜;李向荣;耿文耀;赵陆明;刘文鹏;刘福水;;双卷流燃烧室与油束夹角匹配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9 姚春德,息树和,岳勇,王宝亮,王海;轴针式喷油嘴燃油束撞击时雾化特性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0年02期

10 杜慧勇,刘建新,李民,宗永平,赵致和,傅茂林;一种研究喷油嘴油束发展过程的新方法[J];热科学与技术;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高光海;胡宗杰;黄成杰;邓俊;吴志军;李理光;;热壁面撞壁油束发展的试验研究[A];2006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媚;陆守香;;溢出火羽流卷吸理论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孔祥忠;贺国珠;周丰群;罗均华;易艳玲;拓飞;;铀—钍混合燃料反应堆的可行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运超;介石磊;;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汽油机上的应用性能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小剑;刘泽勤;陆佩强;牛建会;;卷吸空气在自由下落微粒流中的特性探讨[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运超;介石磊;;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汽油机上的应用性能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省汽学会理事会议资料[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赵虎;海洋工程船将首次安装混合燃料系统[N];中国水运报;2012年

2 记者 张新生;巴西混合燃料车减排废气1.22亿吨[N];科技日报;2011年

3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 刘勇;B—1换口粮 美军加速推动“代用燃料”[N];世界报;2008年

4 陈黎;F-22战斗机完成使用合成混合燃料的首次飞行[N];中国航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一yN;排水系统中跌水结构的气体卷吸和能量耗散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任毅;柴油机燃用柴油-含氧化合物混合燃料燃烧与排放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

3 李方成;醇类/柴油混合燃料羰基化合物排放特性及生成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健;柴油及其混合燃油喷雾撞壁特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张登;发动机喷雾油束图像特性参数软件开发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3 张亚运;柴油机喷雾油束宏观特性测试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4 叶飞;不同型式喷油器的燃油喷雾特性可视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张宪会;GDI发动机缸内滚流特性及其对喷雾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张彬彬;零卷吸条件下弹流油膜表面凹陷现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代民;二甲醚发动机喷雾油束图像特性参数的检测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韩亮;共轨条件下燃油喷雾碰壁特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胡新亚;基于定容燃烧弹的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10 王雪强;丁醇—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的低温燃烧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35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135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c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