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牛顿流体薄膜的流动传热传质解析研究
【图文】:
第 3 章 具有松弛延迟特征的粘性耗散与松弛特征的化学反应对 Oldroyd-B 流体薄膜传热传质的影响引言近年来,经流延法制得的高聚物薄膜的流动传热与传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的表体比(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剪切作用强,导致粘性耗散生成的热量粘性耗散是影响高聚物流延膜温度分布的重要因素;讨论化学反应对传质的影于研发多品种薄膜。本章节将粘性耗散同 Oldroyd-B 流体的本构方程相结合,提出了具有松弛,延粘性耗散模型。同时首次在薄膜的非稳态热质传递过程中应用了 Cattaneo-Ch散模型,进一步讨论了具有松弛特性的化学反应对传质的影响。本章节就以上了讨论。非稳态拉伸板上上随体 Oldroyd-B 流体流动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考虑拉伸平板上上随体不可压缩 Oldroyd-B 流体薄膜的非稳态流动问题。假定以笛卡尔坐标原点为起点,物理模型如图 3-1 所示:
从而证明了本文所使用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表 3-2 当 S 取不同值时,γ 值的比较。Table 3-2 Variations of γ for different values of S.Sβ1=0.1, β2=0.2 β1=0.2, β2=0.1γ γ1.3 0.15732 0.421491.4 0.21723 0.383291.5 0.25559 0.316851.6 0.25887 0.23084表 3-2 显示了不稳定参数 S 对薄膜厚度的影响。可以看出,当 β1<β2时,随着参数S 的增大,薄膜厚度增大;但是当 β1>β2时,随参数 S 增大,,薄膜厚度减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373;TK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涛;纪军;彭晓峰;王补宣;;当前国际传热传质研究的发展趋势[J];国际学术动态;2005年01期
2 归宇斌,王如竹,许煜雄,吴静怡;吸附床的传热传质强化及设计实例[J];流体机械;2000年09期
3 李准;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会议在江苏杨州市召开[J];发电设备;1987年02期
4 本刊通讯员;;国际传热传质中心简介[J];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5 姚爱如,王进修,程尚模;冷冻干燥过程中非定常传热传质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88年06期
6 邹梦娟,杨强生,陈汉平;横流式冷却塔传热传质数值计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7 汪超;董飞英;范利武;俞自涛;胡亚才;;盐水冷却塔传热传质特性的实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4期
8 张鑫;袁竹林;;顺流式滚筒干燥器内丝状物料的传热传质特性研究[J];干燥技术与设备;2014年02期
9 宫克勤;孙苗苗;;多孔介质中传热传质机理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04期
10 熊;;传热传质技术及设备进展点滴[J];石油化工设备;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子烨;徐珊珊;宋锦;韩晓飞;王浩嘉;秦铭远;;包含多孔结构腔体局部热壁面下传热传质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7年
2 贾伯琦;杨立军;谢络;;气体速度振荡条件下存在传热传质现象时受限旋转圆环液膜的线性稳定性分析[A];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3 陈士发;宁志芳;李晶;陆彭飞;张磊;;冰箱门封传热传质数值分析[A];2014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4 宋晓燕;刘宝林;;真空冷却中上海青下表皮对其传热传质的影响[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樊丽娟;黄翔;吴志湘;;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系统中强化管外传热传质方法的对比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热泵与系统节能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敏杰;王煤;余徽;纪平均;许峰;;竖直环形多孔介质封闭腔体内的自然对流传热传质[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7 刘雪梅;许友生;;格子Boltzman方法研究竖直多孔介质板内混合对流传热传质问题[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宇卿;韩战;;多孔介质球体颗粒模型传热传质数值模拟及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彭润玲;徐成海;李全顺;刘长勇;;螺旋藻细胞冷冻过程微尺度传热传质的模拟[A];第八届全国冷冻干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申江;刘丽;;蒸发式冷凝器的性能实验研究[A];第六届中国冷冻冷藏新技术、新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伟 高建敏;脚踏实地 从细微做起[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路平;华工研发出一项节能新装备[N];广东科技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微;为“中国创新”培养人才[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
4 记者 黄虎波;推动东莞能源 科技成果产业化[N];东莞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洪伟;微小气泡界面热质传递现象和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李静原;吸收式热泵中吸收器传热传质与匹配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3 杨俊红;植物性含湿多孔介质在干燥过程中优化传热传质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1998年
4 林亚玲;红外杀青脱水苹果片传热传质模拟与装置研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陈治良;温度场中气溶胶颗粒运动与传热传质研究[D];四川大学;2012年
6 宋晓燕;食品真空冷却的传热传质机理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5年
7 黄斯珉;膜式液体除湿流道共轭传热传质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操瑞兵;叉排管束与M-W引流丝网交替热质传递结构吸收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欧阳裕文;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倾斜流动与传热传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耿文广;考虑交叉耦合扩散效应时多物理场自然对流传热传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博;非牛顿流体薄膜的流动传热传质解析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年
2 张子涵;蚕豆在冷冻及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9年
3 邢永强;双层输油管道内层泄漏介质传热传质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4 杜文平;聚光及变压传热传质强化下太阳能吸附制冷解吸特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孙文凯;低密度碳/酚醛复合材料传热传质与力学表观性能参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黄伟豪;膜接触器用于液体除湿及吸收式热泵的传热传质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7 陈睿;热源塔布液优化及其对传热传质影响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8 闻学宇;自然通风排烟冷却塔塔内流动及传热传质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9 王志星;绿植围护结构传热传质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年
10 陈思宇;硅胶/水吸附制冷系统中吸附剂粒径对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9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629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