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结构系统瞬态响应仿真研究
本文关键词:发动机结构系统瞬态响应仿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车辆高速化和轻量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发动机的功率、体积和重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发动机的设计日益向着提高效率、增加可靠性、减轻重量、降低燃油消耗率以及降低排放等方向发展,其强化指标不断提高,导致零部件工作条件恶化,经常出现疲劳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已成为社会和生产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并且由于疲劳破坏的产生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往往没有很明显的征兆,易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开展发动机结构系统瞬态响应分析的研究,及时发现发动机主要结构件的强度问题和疲劳问题,对于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单缸大排量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结合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特点,综合考虑计算精度和求解时间这个建模的根本问题,建立了发动机机体组件、曲柄连杆机构、平衡轴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发动机多转速工况的瞬态响应仿真分析,计算了发动机主要零件在这些工况下的动态应力和疲劳寿命,并找到了该发动机的结构强度薄弱环节,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整篇论文的研究工作和成绩归纳如下: ①论文以滚动轴承及其轴承座的瞬态有限元仿真为例,重点研究了发动机结构系统瞬态有限元分析中,各零件之间动态结合部与静态结合部的有效处理方法,为进行整机的动态仿真奠定了基础; ②论文针对发动机机体整机结构复杂、零件众多的具体情况,从平衡计算时间与计算精度矛盾的角度出发,在确保计算精度的情况下,根据各零件的工作原理与受力情况,对各重要的结构零件与部位进行了详细处理、对次要的部位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处理,合理建立了各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接触关系、运动关系,最后得到整机的有限元瞬态分析有限元模型; ③论文还针对机体组件为发动机的骨架和核心部件,建立了机体组件模态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分析,得到了机体组件在自由和约束条件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同时分析了机体组件的模态特征和振型特点,确定了机体的薄弱区域,为后续的瞬态响应分析和疲劳寿命分析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④在考虑发动机机体组件、曲柄连杆机构、平衡轴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等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并根据发动机的各种工况确定了载荷和边界条件,对发动机进行了六种工况、每种工况下含五个工作循环时间的瞬态响应分析,得到了各零部件的动态应力分布情况; ⑤在发动机结构系统瞬态响应分析的基础上,对发动机典型零部件进行了疲劳寿命分析,得到了各零部件在发动机不同转速工况时的疲劳寿命情况; ⑥根据瞬态响应及其疲劳寿命分析的结果,针对发动机中在结构强度方面存在问题的零部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通过再分析验证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发动机 有限元 模态分析 瞬态响应分析 疲劳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K40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现状10-13
- 1.2.1 国外方面10-11
- 1.2.2 国内方面11-13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13-15
- 2 零件结合部有限元建模方法探讨15-24
- 2.1 轴承模拟方法的选择15-19
- 2.2 接触单元类型对轴孔接触模型的影响19-21
- 2.3 轴承外圈与轴承座配合关系模型的建立21-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3 发动机整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4-34
- 3.1 机体组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4-28
- 3.1.1 缸体、缸头和缸头盖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4-26
- 3.1.2 曲轴箱、侧盖和右端盖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6-28
- 3.2 曲柄连杆机构和平衡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8-31
- 3.2.1 曲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8-29
- 3.2.2 连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9-30
- 3.2.3 活塞有限元模型的建立30
- 3.2.4 平衡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30-31
- 3.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31-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4 发动机机体组件模态分析34-42
- 4.1 机体组件模态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34-35
- 4.2 机体组件自由模态分析35-37
- 4.3 机体组件约束模态分析37-40
- 4.4 模态分析总结40-41
- 4.5 本章小结41-42
- 5 发动机结构系统瞬态响应分析42-83
- 5.1 发动机结构系统瞬态响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42-49
- 5.1.1 边界条件的确定42-43
- 5.1.2 载荷的确定43-47
- 5.1.3 发动机各零部件材料模型的建立47-48
- 5.1.4 阻尼系数的选取48-49
- 5.1.5 计算控制参数选择49
- 5.2 发动机结构系统瞬态响应结果分析49-82
- 5.2.1 机体组件的计算结果分析49-52
- 5.2.2 连杆的计算结果分析52-56
- 5.2.3 曲轴的计算结果分析56-58
- 5.2.4 活塞的计算结果分析58-63
- 5.2.5 平衡轴的计算结果分析63-65
- 5.2.6 支架的计算结果分析65-70
- 5.2.7 橡胶软垫的计算结果分析70-82
- 5.3 本章小结82-83
- 6 发动机典型零部件的疲劳寿命分析83-97
- 6.1 疲劳强度的分析理论基础83-88
- 6.1.1 应变——寿命疲劳分析理论83-86
- 6.1.2 材料对应变历程的响应及疲劳寿命的计算86-88
- 6.2 发动机典型零部件的疲劳强度分析88-96
- 6.2.1 左曲轴箱的疲劳寿命分析88-90
- 6.2.2 右曲轴箱的疲劳寿命分析90-91
- 6.2.3 曲轴的疲劳寿命分析91-92
- 6.2.4 连杆的疲劳寿命分析92-94
- 6.2.5 支架的疲劳寿命分析94-96
- 6.3 本章小结96-97
- 7 结构改进研究97-108
- 7.1 改进方案97-99
- 7.2 改进结构的瞬态响应分析99-104
- 7.2.1 改进前后左曲轴箱分析结果对比99-101
- 7.2.2 改进前后后右支架分析结果对比101-104
- 7.3 改进结构的疲劳强度分析104-107
- 7.3.1 改进前后左曲轴箱分析结果对比104-106
- 7.3.2 改进前后后右支架分析结果对比106-107
- 7.4 本章小结107-108
- 8 结论108-110
- 致谢110-111
- 参考文献111-113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发荣,姬芬竹,刘德海;内燃机机体有限元模态分析[J];柴油机;2003年03期
2 郑明军,谢基龙;压缩状态下橡胶件大变形有限元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王忠,王小哲,袁银南,李健康;多缸柴油机机体试验模态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4 李俊宝,杨庆佛;柴油机机体振动响应有限元分析[J];内燃机工程;1995年03期
5 李小雷,崔志琴,苏铁熊,杨世文,张保成,赵冬青;大功率柴油机复杂组合结构的有限元模态分析[J];内燃机工程;2002年01期
6 王良国,胡德波;368Q型发动机曲轴疲劳强度有限元分析[J];内燃机学报;2000年03期
7 王义亮,谢友柏;主轴承力作用下的多缸内燃机机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J];内燃机学报;2002年05期
8 戴旭东,王义亮,袁小阳,谢友柏;多缸内燃机缸体瞬态动力分析[J];内燃机学报;2003年03期
9 靳卫新,陈国华,王海成,张保中;大功率柴油机机体三维模态分析[J];内燃机学报;1997年02期
10 刘德海,孙德林,钱程,杜发荣,丁丽霞;ZH1105柴油机齿轮室盖有限元模态分析[J];洛阳工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世英;内燃机活塞机械疲劳损伤与可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海潮;F168小汽油机机体振动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柯俊峰;1.3L轿车汽油机曲轴强度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杨平;柴油机结构系统的模态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发动机结构系统瞬态响应仿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0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