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网络优化节能技术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换热网络优化节能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一些物流需要加热,另一些物流需要冷却,换热网络把这些物流匹配在一起,利用热物流加热冷物流,提高系统的热回收,减少公用工程加热与冷却的负荷,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换热网络需要具有最小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并满足在各种约束条件下,把每一物流由初始温度加热或冷却到目标温度。换热网络的设计是一个优化问题,是石油化工生产节能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换热网络的设计一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一是需要借鉴更多的经验知识。本文把粒子群优化算法加以改进,结合经验设计规则,运用到换热网络的设计中,目的在于提高换热网络设计过程的智能化、快速性和设计结果的优良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本文采用不同的超结构模型分别描述无分流和有分流换热网络,提出了换热网络的粒子群同步综合设计法,以最小总费用为设计目标,同步考虑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 在无分流换热网络的设计中,以换热网络中各个换热器的换热量为演化个体,按照一定的顺序,借鉴夹点技术的设计规则,按照粒子群算法寻优设计,计算各个换热器的存在及其换热量的大小。 在有分流换热网络的设计中,以各流股在各级的分流情况为演化个体,采用两级优化方法,首先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各流股在各级的分流股数,再在确定的分流股数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最佳分流情况。 整个设计解决了各个换热器的换热量受到多种约束条件、相互制约等影响设计的难题,仿真研究证明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以某炼油厂的常减压蒸馏过程换热网络的设计为实际仿真对象,解决了实际目标温度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定值的问题,设计的换热网络的总体性能较好。 本文的研究工作证明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等优化技术在换热网络节能设计中的可行性,并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进一研究与完善,以提高换热网络设计的智能性和节能效果。
【关键词】:换热网络 节能 优化 超结构 粒子群 分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K1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5
- 第一章 绪论15-27
- 1.1 换热网络的优化设计15-16
- 1.2 换热网络的设计方法16-23
- 1.2.1 经验法16
- 1.2.2 最优化搜索法16-17
- 1.2.3 数学规划法17-19
- 1.2.4 夹点设计法19-22
- 1.2.5 基于遗传算法的设计方法22-23
- 1.3 换热网络设计的发展方向23
- 1.4 群体智能优化技术23-25
- 1.5 论文的研究范围和组织结构25-27
- 第二章 换热网络设计的经验规则及模型27-39
- 2.1 换热网络的经验设计规则27-32
- 2.1.1 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27
- 2.1.2 最小总传热面积设计的基本原则27-29
- 2.1.3 最小能量设计的基本原则29-30
- 2.1.4 最少换热单元设计的基本原则30-32
- 2.2 换热网络设计模型32-37
- 2.2.1 换热网络的超结构32-34
- 2.2.2 换热网络同步综合模型34-37
- 2.3 本章小结37-39
- 第三章 换热网络的粒子群优化设计方法39-61
- 3.1 粒子群优化算法39-40
- 3.2 无分流换热网络的粒子群同步综合法40-50
- 3.2.1 无分流换热网络同步综合方法40-45
- 3.2.2 无分流换热网络设计的仿真研究45-50
- 3.3 有分流换热网络的粒子群同步综合法50-58
- 3.3.1 有分流换热网络同步综合方法50-54
- 3.3.2 有分流换热网络设计的仿真研究54-58
- 3.4 无分流和有分流情况的讨论58-60
- 3.4.1 无分流和有分流情况的比较58-59
- 3.4.2 无分流和有分流情况的统一59-60
- 3.5 本章小结60-61
- 第四章 常减压蒸馏过程换热网络的设计61-73
- 4.1 常减压蒸馏过程的换热网络61-64
- 4.2 设计换热网络64-68
- 4.3 换热网络的控制68-71
- 4.3.1 换热网络的调整和控制68-70
- 4.3.2 换热网络的评价和改造70-71
- 4.4 本章小结71-73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1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1-83
- 作者和导师简介83-84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84-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礼;;改造换热网络,降低能源消耗[J];节能;1982年02期
2 李志红,华贲;无分流换热网络的弹性设计(Ⅰ)基于温度波动情形[J];化工学报;1999年03期
3 姚平经,郑轩荣,刘传栋,唐葆生,滕学;换热网络系统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4 李志红,华贲;有分流换热网络的弹性设计-基于温度波动情形[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5 杨东华;节能热力学和热经济学《连载》[J];能源研究与信息;1987年01期
6 尹洪超,,袁一,王晓云,施光燕;换热网络非等温混合多目标同步最优综合[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7 张慧平,刘洪谦,麻德贤;专家系统+遗传算法在换热网络综合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李志红;基于专家系统有分流大规模换热网络超结构模型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2000年06期
9 蒋兆贵,朱立嘉,吉旭;换热网络稳态模拟算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冯跃武;能量回收换热网络的构造与优化[J];节能;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乃清;;节能技术在建筑业的发展和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2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A];全国玻璃纤维专业情报信息网第二十八次工作会议暨信息发布会论文集[C];2007年
3 姜继海;;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A];第一届全国流体动力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陈良铜;王文博;;半导体厂洁净空调换气节能技术之研究[A];第五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1年
5 冯胜山;;电弧炉熔炼节能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6 ;关于印发电子信息节能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推荐目录通知[A];电子信息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专集[C];2009年
7 申进忠;;气候变化的制度因应:以建筑节能为例[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巍;;城市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现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9 李巍;;城市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现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杨玲玲;刘海清;;节能技术在煤矿电力系统中的应用[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上海科学节能展示厅免费开放[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邓新灵邋通讯员 谢伟恒;“新型电梯能源再生科技”节能技术获好评[N];广东建设报;2007年
3 记者 王岚;印染业节能降耗要打科技牌[N];宁波日报;2007年
4 袁涛;山东节能技术项目将获重奖[N];西部时报;2007年
5 郭宇;推行节能技术LED将主导照明产业[N];中国工业报;2008年
6 梁磊;对焦化厂节能技术拓展的思考[N];中国冶金报;2009年
7 中国消费者报 张磊;超级节能技术成了“金钥匙”[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8 记者 程秀芬;节能技术使ABB公司彰显骄人业绩[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9 洁能;格力空调节能技术三度荣获巴西政府最高奖[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范国清;朗肯好“风水” 节能一枝花[N];建筑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谦;智能全局优化策略的研究及其在过程系统工程中的实践[D];北京化工大学;1999年
2 靳遵龙;换热网络多级综合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3 葛玉林;常减压蒸馏流程模拟与优化及换热网络综合[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马相坤;低温过程多流股换热器网络柔性综合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夏翔鸣;基于能级分析和场协同原理的歧化系统节能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慧平;过程系统工程综合方法及其求解策略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0年
7 鄢烈祥;过程系统全局优化搜索新算法[D];北京化工大学;1998年
8 廖祖维;工业水网络分析与合成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秦岭;基于人工智能的传感器网络节点能耗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周春艳;东北地区农村住宅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适宜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杰;原油梯级蒸馏节能技术及换热网络的优化[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中博;乌石化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网络模拟与分析[D];新疆大学;2010年
3 王立哲;大庆油田电机及电力系统节能技术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晓玲;换热网络设计与运行优化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闫东;并行原油蒸馏系统的工艺流程模拟及换热网络耦合与优化[D];天津大学;2010年
6 傅瑛;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换热网络综合设计及优化[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7 李飞;基于C++的最优换热网络合成与分析程序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雷;基于压降的换热网络优化设计方法[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贾涛;换热网络优化节能技术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10 郑美玲;换热网络及壳管式换热器的热力过程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换热网络优化节能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1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