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22:15
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能源的大量使用,消耗化石能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难题,世界各国都普遍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安徽省位于中国中部,有五个城市加入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在东部发达城市的大力推动下,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碳足迹还将逐步增加,如何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足迹,成为安徽省当前的必然选择。全省幅员辽阔,地域跨度较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针对安徽省的特点,将全省16个地级市按地理位置分为皖南、皖中和皖北三个区域,对不同区域的碳足迹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结果对各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对安徽省总体和3个区域能源消费及其变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总体和各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从能源消费量上,安徽省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然后各区域却有增有减,其中皖南消费量最大,皖中次之,皖北最少;从能源消费增长率上看,总体上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分区域的增长率各不相同,其...
【文章来源】: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相关研究
二、碳足迹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和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安徽省能源消费和碳足迹概况
第一节 安徽省能源消费概况
一、能源消费总体情况
二、能源消费分区域情况
第二节 安徽省碳足迹概况
一、碳足迹测算方法
二、碳足迹总体情况
第三章 安徽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区域差异分析
第一节 区域碳足迹单要素分析
一、区域碳足迹总量
二、区域人均碳足迹
第二节 区域碳足迹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
一、区域碳足迹强度分析
二、区域碳足迹与经济发展脱钩分析
第四章 安徽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变量选择
一、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二、数据来源
第二节 模型介绍
一、灰色关联分析法
二、STIRPAT模型
第三节 参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一、参数估计
二、安徽省总体估计结果
三、分区域估计结果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安徽省能源消费结构仍是以原煤为主
二、安徽省碳足迹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性
三、安徽省碳足迹与经济增长呈现弱脱钩
四、安徽省碳足迹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性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二、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优化产业结构
四、制定有效的低碳政策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的碳足迹核算体系:国际标准与实践[J]. 童庆蒙,沈雪,张露,张俊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2]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及驱动因素研究[J]. 孙叶飞,周敏.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7(06)
[3]碳排放影响因子与碳足迹文献综述:基于研究方法视角[J]. 王永琴,周叶,张荣. 环境工程. 2017(01)
[4]基于改进STRIPAT模型在碳排放强度预测中的应用[J]. 胡广阔,李春梅,惠树鹏. 统计与决策. 2016(03)
[5]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对我国CO2排放峰值的影响——基于STIRPAT模型的实证分析[J]. 李莉,王建军. 生态经济. 2015(08)
[6]都市农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分析——基于脱钩理论的Tapio弹性分析法[J]. 张玉梅,乔娟. 经济问题. 2014(10)
[7]京津冀能源消耗的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周国富,宫丽丽. 经济问题. 2014(08)
[8]北京市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和偏小二乘模型[J]. 陈操操,刘春兰,汪浩,关婧,陈龙,王海华,张继平,李铮,刘晓洁.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6)
[9]国内外碳足迹研究进展述评[J]. 董雪旺.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02)
[10]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J]. 仲伟周,孙耀华,庆东瑞.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06)
博士论文
[1]湖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系统分析与调控[D]. 赵先超.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中国能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D]. 于凤玲.中南大学 2014
[3]城市框架内的碳足迹量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D]. 冯超.华南理工大学 2014
[4]天津市能源消耗碳足迹影响因素研究[D]. 林涛.天津大学 2013
[5]环境规制、能源生产力与中国经济增长[D]. 张瑞.重庆大学 2013
[6]基于碳排放清单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足迹及碳管理研究[D]. 孙瑞红.上海师范大学 2013
[7]中国碳排放测算分析与减排路径选择研究[D]. 樊星.辽宁大学 2013
[8]中国省区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D]. 王文超.大连理工大学 2013
[9]基于LMDI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 徐军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10]基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的能源政策探讨[D]. 韩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硕士论文
[1]云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驱动力影响分析[D]. 贾贝.昆明理工大学 2017
[2]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D]. 罗杨.西南财经大学 2016
[3]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与碳足迹分析[D]. 江玲.天津大学 2016
[4]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D]. 王标.安徽财经大学 2015
[5]基于能源消费的西北五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与碳足迹研究[D]. 李记红.西北师范大学 2015
[6]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 林景伟.云南财经大学 2014
[7]基于能源消费的贵州省碳排放和碳足迹分析[D]. 戴彦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8]江苏省能源消费的碳足迹特征分析[D]. 朱婵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9]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影响因素[D]. 卢婷.浙江工商大学 2013
[10]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 潘淑清.江西财经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21415
【文章来源】: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相关研究
二、碳足迹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和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安徽省能源消费和碳足迹概况
第一节 安徽省能源消费概况
一、能源消费总体情况
二、能源消费分区域情况
第二节 安徽省碳足迹概况
一、碳足迹测算方法
二、碳足迹总体情况
第三章 安徽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区域差异分析
第一节 区域碳足迹单要素分析
一、区域碳足迹总量
二、区域人均碳足迹
第二节 区域碳足迹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
一、区域碳足迹强度分析
二、区域碳足迹与经济发展脱钩分析
第四章 安徽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变量选择
一、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二、数据来源
第二节 模型介绍
一、灰色关联分析法
二、STIRPAT模型
第三节 参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一、参数估计
二、安徽省总体估计结果
三、分区域估计结果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安徽省能源消费结构仍是以原煤为主
二、安徽省碳足迹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性
三、安徽省碳足迹与经济增长呈现弱脱钩
四、安徽省碳足迹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性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二、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优化产业结构
四、制定有效的低碳政策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的碳足迹核算体系:国际标准与实践[J]. 童庆蒙,沈雪,张露,张俊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2]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及驱动因素研究[J]. 孙叶飞,周敏.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7(06)
[3]碳排放影响因子与碳足迹文献综述:基于研究方法视角[J]. 王永琴,周叶,张荣. 环境工程. 2017(01)
[4]基于改进STRIPAT模型在碳排放强度预测中的应用[J]. 胡广阔,李春梅,惠树鹏. 统计与决策. 2016(03)
[5]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和能效提高对我国CO2排放峰值的影响——基于STIRPAT模型的实证分析[J]. 李莉,王建军. 生态经济. 2015(08)
[6]都市农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关系分析——基于脱钩理论的Tapio弹性分析法[J]. 张玉梅,乔娟. 经济问题. 2014(10)
[7]京津冀能源消耗的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周国富,宫丽丽. 经济问题. 2014(08)
[8]北京市能源消费碳足迹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和偏小二乘模型[J]. 陈操操,刘春兰,汪浩,关婧,陈龙,王海华,张继平,李铮,刘晓洁.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6)
[9]国内外碳足迹研究进展述评[J]. 董雪旺.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02)
[10]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J]. 仲伟周,孙耀华,庆东瑞.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06)
博士论文
[1]湖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系统分析与调控[D]. 赵先超.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中国能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D]. 于凤玲.中南大学 2014
[3]城市框架内的碳足迹量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D]. 冯超.华南理工大学 2014
[4]天津市能源消耗碳足迹影响因素研究[D]. 林涛.天津大学 2013
[5]环境规制、能源生产力与中国经济增长[D]. 张瑞.重庆大学 2013
[6]基于碳排放清单的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碳足迹及碳管理研究[D]. 孙瑞红.上海师范大学 2013
[7]中国碳排放测算分析与减排路径选择研究[D]. 樊星.辽宁大学 2013
[8]中国省区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D]. 王文超.大连理工大学 2013
[9]基于LMDI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 徐军委.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10]基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的能源政策探讨[D]. 韩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硕士论文
[1]云南省能源消耗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驱动力影响分析[D]. 贾贝.昆明理工大学 2017
[2]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D]. 罗杨.西南财经大学 2016
[3]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与碳足迹分析[D]. 江玲.天津大学 2016
[4]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D]. 王标.安徽财经大学 2015
[5]基于能源消费的西北五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与碳足迹研究[D]. 李记红.西北师范大学 2015
[6]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 林景伟.云南财经大学 2014
[7]基于能源消费的贵州省碳排放和碳足迹分析[D]. 戴彦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8]江苏省能源消费的碳足迹特征分析[D]. 朱婵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9]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影响因素[D]. 卢婷.浙江工商大学 2013
[10]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 潘淑清.江西财经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21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22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