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基于离子液体—有机胺水溶液脱碳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06:00
  在CO2捕集方面,利用醇胺燃烧后湿法脱碳技术应用较广泛,技术相对成熟。但醇胺脱碳法能耗较大,易挥发易降解,离子液体具有不挥发、热稳定性好、安全环保等特点,将传统的醇胺工艺与离子液体技术相结合可以兼顾两者的优点。本文首先研究与优化了离子液体-乙醇胺(MEA)水溶液的脱碳过程,在Aspen Plus8.8中使用平衡级模型对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N-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Bpy]bf4)与MEA混合水溶液脱碳流程进行了模拟。然后对比MEA、H2O质量分数分别30%,70%的溶液脱碳过程,分析优化了一定配比[Bmim]bf4-MEA-H2O,[Bpy]bf4-MEA-H2O溶液的脱碳工艺,得到结果:在MEA水溶液中添加离子液体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脱碳再生能耗。其次对广东电科院提出的MCA(N-甲基环己胺)与甲基咪唑类离子液体混合水溶液脱除燃煤电厂二氧化碳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实验考察了新型低温脱碳试剂MCA混合[Bmim]bf4、[Bpy]bf4水溶液的脱碳性能,对比30%wt(M...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离子液体—有机胺水溶液脱碳技术的研究


地球人为CO2累积排放示意图

基于离子液体—有机胺水溶液脱碳技术的研究


地球温度及降水量变化示意图

基于离子液体—有机胺水溶液脱碳技术的研究


醇胺法脱碳流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在现阶段中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的可行性研究[J]. 王桂洲,欧克鹏.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6(09)
[2]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立法和监管体系研究[J]. 黄莹,廖翠萍,赵黛青.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04)
[3]PZ/AEEA混合吸收剂脱碳性能研究[J]. 湛志钢,周旭萍,徐齐胜,李方勇,余岳溪,方梦祥,刘飞,王涛,骆仲泱.  动力工程学报. 2016(07)
[4]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反应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J]. 樊钰佳,吴素芳.  化工进展. 2016(S1)
[5]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燃煤机组热力系统性能分析[J]. 赵文升,白睿,王营营,王继选,韩中合.  太阳能学报. 2016(02)
[6]基于乙醇胺碳捕集及氨法脱硝的太阳能-燃煤机组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分析[J]. 王继选,高艳丰,张相洲,王江江,刘赟.  太阳能学报. 2016(02)
[7]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新协议 中国提出新承诺[J].   中国对外贸易. 2016(01)
[8]太阳能辅助碳捕集:适用技术、性能比较和发展趋势[J]. 赵睿恺,邓帅,赵力,刘一楠,何俊南.  化工进展. 2016(01)
[9]基于技术经济学的碳捕集系统参数影响分析及优化[J]. 韩中合,白亚开.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10]燃烧前脱碳技术与工程进展[J]. 张启阳,黄凤敏,陆诗建,刘海丽,尚明华.  应用化工. 2015(07)

博士论文
[1]国家利益博弈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构建[D]. 叶辉华.暨南大学 2015
[2]MEA/离子液体混合水溶液吸收CO2的传质—反应机理[D]. 吕碧洪.浙江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离子液体用于CO2捕集工艺的流程模拟研究[D]. 马涛.北京化工大学 2016
[2]基于乙醇胺法与氨水法碳捕集能耗特性分析与系统优化[D]. 白亚开.华北电力大学 2016
[3]离子液体改进醇胺工艺捕集二氧化碳的应用研究[D]. 樊斯斯.北京化工大学 2015
[4]基于碳捕集的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性能研究[D]. 王营营.华北电力大学 2015
[5]基于燃煤烟气CO2捕集的相变吸收剂试验研究[D]. 汪明喜.浙江大学 2013
[6]合成氨脱碳系统的模拟与研究[D]. 李波.大连理工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314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314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9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