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含氧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物质含氧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两大难题。柴油机以高的热效率和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但因为柴油机扩散燃烧模式决定了NO_X排放和碳烟排放比较高,并二者之间存在“trade-off”关系。乙醇、生物柴油为生物质含氧燃料,具有自供氧功能,并且来源广泛,可以再生。通过柴油与乙醇、生物柴油的混合可以有效地降低发动机碳烟排放,达到降低排放、缓解石化能源危机的目的。 本研究是在一台增压中冷柴油机上进行了最大扭矩转速(1500r/min)和标定转速(2300r/min)的负荷特性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乙醇(分析醇)与柴油混合、生物柴油与柴油混合对柴油机性能、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影响;另外还在柴油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比较了含氧燃料成分(乙醇、生物柴油、乙醇与柴油1:1混合)对柴油机性能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当发动机燃用乙醇与柴油混合燃料时,折合油耗率与燃用纯柴油时的基本相当,只有在低负荷时略有偏高。随着乙醇比例的增大,发动机的压力升高率峰值后移,最大压力升高率升高,发动机的最大爆发压力位置推迟,最大爆发压力在1500r/min时略有升高,而在2300r/min时降低,预混燃烧放热延迟,放热峰值增大。在排放方面,乙醇柴油与柴油相比,NO_X和碳烟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HC和CO排放,转速对其影响比较大,随着乙醇比例的增大,发动机转速为1500r/min时,HC排放和CO排放均降低,发动机转速为2300r/min时,HC排放和CO排放均有所升高。 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与柴油混合燃料与燃用纯柴油相比较,折合油耗率基本相当,最大爆发压力和压力升高率降低,放热率峰值降低,并且随着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大,放热率峰值出现位置先滞后再提前。在排放方面,NO_X和碳烟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HC和CO排放,当发动机转速为1500r/min时降低,并且随着生物柴油比例的增大,二者均有所降低,而当发动机转速为2300r/min时,多数工况偏高,但在高负荷HC排放降
【关键词】:生物质含氧燃料 乙醇 生物柴油 性能 燃烧过程 排放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K428.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7
- 1.1 引言11-14
- 1.2 柴油机排放的控制措施14-18
- 1.2.1 前处理14-15
- 1.2.2 过程处理15-16
- 1.2.3 后处理16-18
- 1.3 含氧燃料介绍18-20
- 1.4 乙醇在柴油机上的应用及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特点、发展现状20-23
- 1.5 生物柴油燃料特点及其发展现状23-24
- 1.6 本课题意义和研究内容24-27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方法27-32
- 2.1 实验装置27-30
- 2.1.1 实验装置介绍27-29
- 2.1.2 压力传感器标定29-30
- 2.2 实验方法30-32
- 第三章 乙醇与柴油混合对柴油机性能、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影响32-49
- 3.1 乙醇与柴油的混合32-34
- 3.2 折合油耗率分析34-36
- 3.2.1 折合油耗率定义34-35
- 3.2.2 折合油耗率的变化规律35-36
- 3.3 燃烧过程分析36-42
- 3.3.1 缸内压力分析36-40
- 3.3.2 放热率分析40-42
- 3.4 排放分析42-48
- 3.4.1 HC排放42-43
- 3.4.2 CO排放43-44
- 3.4.3 NO_X排放44-45
- 3.4.4 碳烟排放45-46
- 3.4.5 NO_X排放和碳烟排放的trade-off关系46-47
- 3.4.6 十三工况排放47-48
- 3.5 本章小结48-49
- 第四章 生物柴油与柴油混合对柴油机性能、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影响49-61
- 4.1 折合油耗率分析49-51
- 4.2 燃烧过程分析51-56
- 4.2.1 缸内压力分析51-54
- 4.2.2 放热率分析54-56
- 4.3 排放分析56-60
- 4.3.1 HC排放56-57
- 4.3.2 CO排放57-58
- 4.3.3 NO_X排放58
- 4.3.4 碳烟排放58-59
- 4.3.5 NO_X排放和碳烟排放trade-off关系59-60
- 4.4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生物质含氧燃料成分对柴油机性能、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影响61-71
- 5.1 燃料特性介绍61-62
- 5.2 折合油耗率分析62-63
- 5.3 燃烧过程分析63-67
- 5.3.1 缸内压力分析63-66
- 5.3.2 放热率分析66-67
- 5.4 排放分析67-70
- 5.4.1 HC排放67-68
- 5.4.2 CO排放68
- 5.4.3 NO_X排放68-69
- 5.4.4 碳烟排放69-70
- 5.5 本章小结70-71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71-74
- 6.1 全文总结71-72
- 6.2 工作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77
- 致谢77-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裕清;李志中;王施芹;肖杨;;减压精馏分离乙醇与异丙醇二元混合物[J];化学工程师;2011年07期
2 谢敬;;木质纤维素乙醇的新进展[J];发酵科技通讯;2011年03期
3 范金霞;杨谦;姚琳;陈刚;;木糖发酵产乙醇丝状真菌的鉴定及发酵特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季力;杨晶;李健;;CeO_2掺杂对ZnO薄膜气敏特性的影响[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7期
5 吕长和;朱德春;孙虹;张凌云;陈红;施建军;高大明;;乙醇-乙酸乙酯-二甲基亚砜多元系汽液平衡的热力学性质[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11年02期
6 蒋亚萍;陈余道;刘汉乐;黄月群;眭华生;;乙醇在地下水硝酸盐原位去除中的可利用性[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8期
7 孙武举;翁海波;李萍萍;晋果果;;纤维素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乙醇[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8 张琴;李艳宾;何智慧;;汽爆棉秆水提物分析及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9 刘春光;卢平;;食用白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TGF-β_1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生物燃料领域的10大战略投资者[J];低碳世界;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健准;谢伦嘉;张明森;亢宇;赵思源;;ZSM-5/MCM-41介微孔复合分子筛的制备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孙亚娟;黄促杰;;指尖血中乙醇含量的测定[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3 张保才;蔡伟杰;徐奕德;申文杰;;Ir/CeO_2催化剂上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黄庆科;;血红素加氧酶1对大鼠急性乙醇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A];2006华东地区消化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浙江省分册)[C];2006年
5 王丽霞;刘士艳;朱万春;吉定豪;王振旅;;乙醇一步法合成乙酸乙酯的MoSx/C催化剂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6 毛雅君;陈广城;李景琦;励建安;;多次乙醇神经阻滞对严重骨骼肌痉挛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郭新彪;索中军;;乙醇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机理探讨[A];海峡两岸首届毒理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周正洪;李康应;唐除痴;;含次膦酰胺基乙醇结构单元的手性磷配体催化剂在对映选择的酮的硼烷还原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杨玉霞;徐贤伦;;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上VOCs的催化燃烧[A];第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曹红岩;龚茂初;王健礼;沈美;闫生辉;刘志敏;陈耀强;;添加不同助剂的铈基储氧材料对低浓度乙醇低温催化燃烧活性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奉芳;降低回流提取中乙醇的挥发[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陈铁 李瑞;6吨秸秆生产1吨乙醇[N];中国环境报;2011年
3 陈慧;取消补贴无碍乙醇行业发展[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朱行;巴西乙醇出口将占全球出口总量近2/3[N];粮油市场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陆晓辉;非粮乙醇确定高目标 1.5代技术成主流[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6 朱行;美国启动第二代乙醇商业生产[N];粮油市场报;2011年
7 魏曙光;美国将解除对乙醇玉米消费管制[N];证券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孟刚;垃圾制乙醇:有多少难题待解[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9 甘良河;共青引进10万吨乙醇项目[N];北大荒日报;2010年
10 北京石景山医院药材料 翟静贤;乙醇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闯;锌离子添加和颗粒尺度调控对自絮凝酵母SPSC01乙醇耐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颜培钢;乙醇对小鼠纹状体抗坏血酸与一氧化氮释放相关性与机理[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3 杨德胜;基于分散低温预混合燃烧概念的柴油机TR燃烧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何代平;二氧化锆基催化剂上合成低碳醇和酮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5 完强;乙醇对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山东大学;2005年
6 彭峰;乙醇常压气相羰基化Ni-Zn/C催化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6年
7 王炳元;乙醇对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结构的影响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8 袁丽霞;电催化水蒸汽重整生物油及乙醇制氢的基础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方显忠;柴油机掺烧含羟基液体或燃料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杏文;游离及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制取乙醇[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根;生物质含氧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2 高光英;醇—水体系加盐萃取精馏过程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彭逊;乙醇、乙醛对神经及心脏活动影响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蒋严军;非均相催化合成碳酸甲乙酯[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杭春燕;乙醇和聚乙二醇作有机辅助剂对MCM-22分子筛织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6 邱兴天;休哈塔假丝酵母抑制性差减文库的建立及其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杨波;乙醇在点燃模型的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8 白玉;发酵菊芋生产酒精菌种的筛选与发酵条件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曲红光;甜瓜藤有效部位抗实验性肝损伤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翔;催化裂解无水乙醇制备纳米碳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生物质含氧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43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