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真空锅炉中换热管束的强化换热研究
本文关键词:燃气真空锅炉中换热管束的强化换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课题是郑州大学节能技术研究中心与河南力威热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是在企业产品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用户反馈信息,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了燃气真空锅炉中换热管束存在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换热管束换热效率低的根源,分别对直径大小不同的换热管的强化换热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改善蒸汽在管束空间的流通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换热管束部分的换热效率。 本课题研究内容,可概况为以下四个方面: (1)结合锅炉应用实践,找出了现有燃气真空锅炉中常用平直换热管束存在的两种主要缺陷:首先是平直换热管内部热阻大,流体流经换热管内表面时,在管壁附近形成边界层,流体的速度梯度变化较大,管内会形成很大的热阻层,严重影响传热性能;其次,由于平直换热管束的密集布置,不能使换热空间充分展开,造成蒸汽通道过窄,而且蒸汽冷凝过程产生的冷凝水不能及时排除,管外冷凝热阻增大。 (2)开发了一种新型等弦波形强化换热管,在场协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等弦波形管的强化传热机理;同时分析了等弦波形管由于其自身特殊的结构,强迫管内主流区流体向边界层及边界层向主流区的流动,改善了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协同性,减小了协同角,起到了强化传热的作用。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实验方法的有效设计,大大的减少了试验次数,运用CFD中的Fluent软件,对16种模型进行了逐一模拟,用极差分析法得到了等弦波形管的最佳结构组合。通过计算得出了等弦波形管内流体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协同角。通过综合热工性能评价,证实等弦波形换热管有较好的热工性能,对流传热系数比直管在相同条件下提高47.6%。最后设计了等弦波形换热管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加工成本低的优点,容易实现企业的规模化生产。 (3)对于管径较大的换热管,改变换热管本身结构来强化管内换热性能难度较大,因而开发了一种流体阻力较小的新型格栅纽带,并对格栅纽带在大管径中的强化换热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重点分析了格栅纽带强化换热的三种方式,即插入格栅纽带当量直径减小引发的强化换热特性、管内流体螺旋流动速度提升的强化换热特性,以及格栅纽带特点和螺旋流动引发二次流的强化传热特性等。接着,构建了结构参数相同的普通螺旋纽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在同等工况下,格栅纽带具有较好的综合换热性能,即虽然传热系数有所降低,但在考虑压降的情况下,比普通纽带有更好的综合价值。最后,建立了五种格栅纽带模型,分别设定了五种试验工况,一共做了二十五组数值模拟试验,得出了不同模型不同工况下格栅纽带的换热和压降特点,总结了格栅纽带的换热系数和压降随雷诺数和扭比的变化规律,为格栅纽带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4)结合锅炉生产厂家及用户的反馈信息,针对燃气真空锅炉现有的换热管束结构存在的不足,为强化管束外相变换热,在锅炉内部设置了新型导流板和折流板等结构,改变了蒸汽冲刷换热管束的方向,实现了真空锅炉中换热管束外蒸汽与冷凝液膜的同向流动,大大促进了液膜在壁面的快速剥离,强化了蒸汽与换热管束壁面的冷凝换热。应用场协同等强化传热理论,对锅炉中换热管束外相变冷凝的强化换热机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上述研究成果对强化燃气真空锅炉中换热管束的对流换热及其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真空锅炉 强化换热 等弦波形管 格栅纽带 相变换热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K229.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1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11-12
- 1.2 真空热水锅炉的工作原理与特点12-13
- 1.2.1 真空热水锅炉的工作原理12
- 1.2.2 真空热水锅炉的特点12-13
- 1.3 强化传热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3.1 管程对流强化传热技术研究进展14-17
- 1.3.2 管外冷凝强化传热技术研究进展17-18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18-21
- 1.4.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9-20
- 1.4.2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0-21
- 2 新型等弦波形强化管开发及强化换热分析21-44
- 2.1 引言21
- 2.2 正弦波形强化换热管开发21-22
- 2.3 基于场协同理论的管内强化换热理论分析22-29
- 2.3.1 管内层流对流换热场协同分析22-24
- 2.3.2 管内湍流对流换热场协同分析24-29
- 2.4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管内强化换热数值模拟与换热管结构优化29-39
- 2.4.1 正交表的选择29-30
- 2.4.2 等弦波形管的结构优化数值模拟30-33
- 2.4.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及优化方案的确定33-36
- 2.4.4 最佳方案的协同角计算分析36-39
- 2.5 等弦波形管的热工性能评价39-41
- 2.5.1 换热管的综合性能评价方法的选取39-40
- 2.5.2 性能评价的计算与分析40-41
- 2.6 等弦波形管的加工方法41-43
- 2.7 本章小结43-44
- 3 管内螺旋格栅扭带开发及强化换热机理分析44-58
- 3.1 引言44
- 3.2 螺旋格栅纽带开发44-45
- 3.3 格栅纽带的强化换热机理分析45-49
- 3.3.1 换热管流通截面当量直径减少的强化换热机理分析45-46
- 3.3.2 螺旋流动速度提升的强化换热机理分析46-48
- 3.3.3 离心力引发二次流的强化换热机理分析48-49
- 3.4 螺旋纽带的强化换热优势与性能分析49-56
- 3.4.1 数值模型与模拟方法50
- 3.4.2 格栅纽带与普通纽带性能对比及其性能优势分析50-53
- 3.4.3 雷诺数、扭比对传热和压降的影响分析53-56
- 3.5 本章小结56-58
- 4 管外蒸汽及冷凝液运动行为对强化相变换热的研究58-66
- 4.1 引言58
- 4.2 蒸汽流动与冷凝液运动对强化相变换热的影响58-62
- 4.2.1 蒸汽流向改变对冷凝换热的影响58-60
- 4.2.2 冷凝液运动行为对相变换热影响的机理分析60-62
- 4.3 管束外蒸汽气流组织及换热管布置62-65
- 4.3.1 壳体内基于气流组织的强化传热改造62-64
- 4.3.2 等弦波形换热管管外强化换热结构布置64-65
- 4.4 本章小结65-66
- 5 结论与展望66-68
- 5.1 结论66-67
- 5.2 课题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1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1-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继安,陈泽敬,李志信,过增元;管内对流换热的场协同分析及换热强化[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2 王玉;王涛;;4种常用强化换热管综合性能研究综述[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6年05期
3 邱广涛,丰艳春;波纹管式换热器(一)——起源、现状与发展[J];管道技术与设备;1998年01期
4 张琳,钱红卫,俞秀民,宣益民,彭德其;自转螺旋扭带管内湍流特性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5 周兴东;马学虎;兰忠;宋天一;;冷凝液运动行为强化含有不凝气的蒸汽冷凝过程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6 庞晶晶;穆春丰;刘天庆;陆巧羽;孙相_g;;表面形貌对初始滴状冷凝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7 陈听宽;对流受热面传热强化研究进展[J];工业锅炉;2004年02期
8 陆应生,陈慕玲,潘宁忠,林奋初,杨懋华;强化传热元件与高效换热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1998年01期
9 陈海波,景强,张正国,林培森;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冷凝强化传热研究[J];化工进展;2001年12期
10 赵起,张东昌,林纪方;离子注入制备滴状冷凝表面材料的研究[J];化工学报;199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记雨;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梁珍祥;凹坑凸胞板式换热器性能的数值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燃气真空锅炉中换热管束的强化换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8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