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中单管流动和传热的CFD模拟
本文关键词:换热器中单管流动和传热的CFD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和动力等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适应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开发和设计新型换热器提高换热效率是发展的方向。降膜式换热器以较高的换热效率,更小的换热体积和低制冷剂注入量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将降膜式换热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象简化获得数值模型,采用单元流道法研究水平管外流动和传热性能,为结构的改进提供理论根据。 降膜式换热器的典型特征就是换热元件外的连续流动的液膜,本文采用CFD模拟的方式建立适当的数值模型研究液膜的流动和传热性能。由于流动是传热的基础,传热是流动的目的,因此没有对流动特征的详细了解去研究传热难度比较大。二维模拟是三维模拟的基础,二维模拟能节省大量计算内存和计算时间,加快收敛速度。 对于三维流动主要以覆盖面积和持液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管径、工质物性和进料高度等因素对液膜流动的影响,,主要为获得更大面积的连续流动薄膜,尽量获得传热系数高、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的理想设备。 三维传热的研究以传热系数的高低作为评估标准,在具备管外液膜连续完全覆盖的理想情况下,研究了不同换热壁面规格、不同模式和不同喷淋量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并考察其对传热系数影响的程度,确定主要和次要因素,进而为工艺设备的设计和开发提供适当的参数。 提高或改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不仅可以采用降膜式,而且可以通过改变换热元件的表面结构,增加壁面处的扰动产生局部二次流,降低了边界层的厚度或者引起流动方向的改变导致边界层分离。文中研究了波节管、螺旋槽管和螺旋纹管三种强化管的传热系数和摩擦系数等特征,而结构的变化引起摩擦系数的增加,导致能量损耗增加,因此引入综合系数性能参数,其数值越大换热性能越好。 不过由于模拟采用单元流道方法,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研究结果仍然为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将来可以考虑采用整体结构数值模拟使其更贴近工艺设备需求。
【关键词】:换热器 液膜 流动 传热 CFD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124;TK17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文献综述8-19
- 1.1 引言8-9
- 1.2 喷淋式蛇管换热器的研究9-13
- 1.2.1 喷淋式蛇管换热器工作原理9-10
- 1.2.2 换热性能的因素及研究进展10-13
- 1.3 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13-17
- 1.3.1 管壳式换热器工作原理13-14
- 1.3.2 换热元件强化传热的研究14-17
- 1.4 课题分析及意义17-19
- 第二章 2D 水平圆管外液膜流动特征的 CFD 模拟19-32
- 2.1 引言19
- 2.2 物理模型的建立19-21
- 2.3 数学模型21-25
- 2.3.1 控制方程21-22
- 2.3.2 动量源相的确定22-23
- 2.3.3 基本假设23
- 2.3.4 条件设置23-24
- 2.3.5 网格无关性24-25
- 2.4 计算结果与讨论25-30
- 2.4.1 不同平面液膜速度分布特征25-26
- 2.4.2 液膜厚度的分布特征26-27
- 2.4.3 进料高度对流动影响27-28
- 2.4.4 次管液膜流动特征28-30
- 2.5 模拟可靠性验证30-31
- 2.6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3D 圆管外液膜流动特征的 CFD 模拟32-44
- 3.1 引言32
- 3.2 物理模型32-33
- 3.3 数据计算33-35
- 3.3.1 覆盖面积的面积分33-34
- 3.3.2 持液量的体积分34
- 3.3.3 统计数据34-35
- 3.4 模拟结果与讨论35-43
- 3.4.1 管径的影响35-37
- 3.4.2 工质的比较37-41
- 3.4.3 进料高度的影响41-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圆管外理想液膜传热的 CFD 模拟44-54
- 4.1 引言44
- 4.2 物理模型44-46
- 4.3 数学模型46-49
- 4.3.1 控制方程46
- 4.3.2 基本假设46
- 4.3.3 条件设置46-47
- 4.3.4 数据计算47-49
- 4.4 计算结果与讨论49-53
- 4.4.1 换热管壁规格的影响49-51
- 4.4.2 降膜式和满液式传热效果51-52
- 4.4.3 喷淋密度对传热的影响52-53
- 4.5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强化管传热的 CFD 模拟54-66
- 5.1 引言54-55
- 5.2 物理模型及结构参数55-56
- 5.3 数据计算56-58
- 5.4 计算结果与讨论58-63
- 5.4.1 不同强化管温度分布58-59
- 5.4.2 不同强化管摩擦系数分布59-61
- 5.4.3 不同强化传热系数和综合性能61-63
- 5.5 模拟可靠性验证63-65
- 5.6 本章小结65-6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6-68
- 6.1 结论66-67
- 6.2 展望67-68
- 符号说明68-69
- 参考文献69-73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3-74
- 致谢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阳;波节管换热器的强化换热分析[J];北京节能;2000年03期
2 蒋章焰,马同泽,赵嘉琪,霍秀和;垂直管外降落液膜的流动和传热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8年01期
3 孟继安,陈泽敬,李志信,过增元;交叉缩放椭圆管换热与流阻实验研究及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4 王建国,徐志明,周立群,杨善让;缩放管污垢性能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5 阎维平,叶学民,李洪涛;液体薄膜流的流动和传热特性[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李春兰;新型高效螺旋扁管换热器的设计与应用[J];化工机械;2005年03期
7 路慧霞;马晓建;;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的实验研究进展[J];化工机械;2008年02期
8 张亚君,欧阳荣,邓先和,李志武;强化传热管内的自然对流沸腾换热[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邵雪;杨春光;张宁;高霞;;制冷系统水平管降膜蒸发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节能;2010年01期
10 谭晶莹,李志安,金丹;内压作用下波纹换热管应力分析[J];机械强度;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东光;水平管降膜蒸发器液体分布装置与液体在管间流动模式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2 翟玉燕;水平管式降膜蒸发器性能仿真及优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罗再祥;管壳式换热器传热对比研究与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安琪;壁面结构对降膜蒸发器内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换热器中单管流动和传热的CFD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4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41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