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汽车余热驱动的喷射式制冷系统建模与控制

发布时间:2017-07-30 20:12

  本文关键词:汽车余热驱动的喷射式制冷系统建模与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汽车空调 喷射式制冷 热力学模型 压缩比 PID控制


【摘要】:喷射器技术的研究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喷射器是提高流体压力而不直接消耗机械能的设备。蒸汽喷射式制冷可以利用低品位余热作为驱动能源,因其结构简单可靠、运转费用低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如今汽车空调系统依然是压缩式制冷为主,汽车余热驱动的喷射式制冷空调研究主要在实验与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外对喷射式制冷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喷射器结构设计、制冷工质的研究及运行参数的设定等,在控制领域研究很少。基于以上现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蒸汽喷射制冷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水蒸汽为制冷介质,基于能量守恒及传热理论建立了喷射制冷系统关键部件喷射器的一维模型。对于结构固定的喷射器,喷射器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主要受工作蒸汽与引射蒸汽的焓值变化所影响。本文对引射流体可控部分的膨胀阀开度进行控制,通过数据模型求解计算,应用Matlab R2014a辨识工具,建立了制冷系统中以喷射器引射流体压力为输入,喷射器出口压力为输出的传递函数。以此为基础,结合运行参数,应用PID控制,在MATLAB软件中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压缩比反应了喷射器引射流体的能力,即可以很好的表征喷射系统制冷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及加入随机干扰的情况下,PID控制器实现了喷射制冷系统中喷射器出口压力的稳定控制,在输出压力0.3Mpa~0.8Mpa下可以稳定跟踪,实现了喷射制冷性能可控并稳定。结论还表明,采用常规PID控制完全可以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于汽车空调的控制。
【关键词】:汽车空调 喷射式制冷 热力学模型 压缩比 PID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851;TK1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2
  • 1.2 国内外喷射制冷研究动态12-17
  • 1.2.1 喷射式制冷发展历史12-14
  • 1.2.2 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现状14-16
  • 1.2.3 应用前景16-17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17-18
  • 第2章 喷射式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18-25
  • 2.1 喷射式制冷系统18-20
  • 2.1.1 常规汽车空调系统18-19
  • 2.1.2 喷射式制冷系统在汽车空调中的应用19
  • 2.1.3 喷射器作为膨胀装置在典型空调系统中的应用19-20
  • 2.2 喷射制冷系统工作原理20-22
  • 2.3 喷射器工作原理22-24
  • 2.4 本章总结24-25
  • 第3章 喷射器建模25-39
  • 3.1 喷射器结构分析25-28
  • 3.1.1 工作喷嘴25-26
  • 3.1.2 扩压器26-28
  • 3.2 气体流动的基本方程28-29
  • 3.3 蒸汽喷射器模型29-32
  • 3.4 蒸汽喷射器的主要操作参数32-36
  • 3.4.1 喷射制冷系统的主要参数32-33
  • 3.4.2 喷射器系统主要参数33-35
  • 3.4.3 水蒸汽热力性质参数35-36
  • 3.5 辨识喷射器模型传递函数36-38
  • 3.6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喷射制冷系统控制器设计39-51
  • 4.1 PID控制原理39-42
  • 4.1.1 比例控制(P)40-41
  • 4.1.2 积分调节(I)41
  • 4.1.3 微分调节(D)41-42
  • 4.2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42-44
  • 4.3 喷射器的控制器设计44-45
  • 4.4 仿真研究与结果分析45-50
  • 4.5 本章小结50-51
  • 第5章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5
  • 在学研究成果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汽轮机抽汽驱动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J];机电信息;2011年24期

2 彭光前;李苏泷;王蒙蒙;彭芳;;无泵循环喷射式制冷系统比较分析[J];制冷;2013年04期

3 高虹;;利用低位余热的喷射式制冷机性能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6年03期

4 高虹;;利用低位余热的喷射式制冷机性能研究[J];制冷与空调;2006年03期

5 李玉娜;刘艳军;;不同制冷剂在喷射式制冷系统中的性能分析[J];建筑节能;2009年07期

6 王海;董景明;潘新祥;唐浩;贺传龙;;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实验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7 刘宪英;;低位余热氟利昂喷射式制冷机通过部级鉴定[J];制冷;1990年02期

8 张博;薛凤娟;赵明海;;低品位余热源新型双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葛研军;阳俊;葛强;;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J];低温与超导;2011年11期

10 张玲玲;陶乐仁;;喷射式制冷的发展研究现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瑞;陈威;孙祯;;毛细泵循环喷射式制冷系统毛细力的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爱平;刘士轩;张秀丽;;利用汽车冷却废热驱动的喷射式汽车空调器[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海滨 孙延刚;莱钢低压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投用[N];中国冶金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少杰;双热源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董景明;高效喷射式制冷系统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光前;可调式喷射器与双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苑子康;喷射器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3 杜林;汽车余热喷射式制冷空调的优化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4 楚淇博;汽车余热驱动的喷射式制冷系统建模与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5 罗江玉;无泵喷射式制冷系统阀切换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刘志杰;喷射式制冷系统实验台建设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化鹏;船舶余热喷射式制冷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8 陈作舟;高冷凝温度下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钟福春;喷射式制冷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田蕾;利用船舶余热的潜热回收型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95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595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3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