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对置活塞 二冲程 直流扫气 换气过程 示踪气体法
【摘要】: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以其高效、高功率密度、平衡性好等优势,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折叠曲柄式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为研究对象,以换气理论为指导,采用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的研究。 本文根据发动机换气过程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进行了换气过程的特性分析,获得了该结构柴油机换气时间短、换气过程中新鲜充量与燃烧废气存在掺混等特点;分析了缸内气体流动形式并且提出了有效组织缸内气流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采用不同扫气口倾角、仰角等结构参数的设计;建立了该结构柴油机的一维仿真模型和三维CFD缸内流场仿真模型。 本文利用一维模拟计算的方法开展了气口高度、宽度比对换气品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给气比、扫气效率随着扫气口高度、宽度比的增加而升高,捕获率随扫气口的高度、宽度比的增大而降低;给气比随排气口的高度、宽度比的增加而升高,捕获率、扫气效率随排气口的高度、宽度比的增加而降低。利用三维CFD模拟计算的方法开展了扫气口倾角、仰角对换气品质及缸内气流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扫气口倾角可显著提高缸内涡流水平,但过大的扫气口倾角会造成扫气效率的损失,研究表明倾角大于10°后,换气过程末期气缸排气侧中心区域形成“已燃气体滞留区”,并且随着倾角的增大,“滞留区”的面积越来越大,不利于换气;扫气口仰角可显著提高缸内滚流水平,但过大的仰角会造成扫气效率的损失。因此,合理优化扫气口倾角、仰角结构可以有效地组织缸内的气体流动,有助于缸内混合与燃烧组织,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换气品质。 本文针对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换气特点和示踪气体法测试原理,提出了示踪气体法在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上的具体试验方案,利用该方法开展了发动机换气过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运转工况对发动机换气品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转速一定时,随着进排气压差的升高,给气比升高,捕获率降低,扫气效率升高;进排气压差一定时,随着转速的升高,,给气比降低,捕获率升高,扫气效率降低。
【关键词】:对置活塞 二冲程 直流扫气 换气过程 示踪气体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4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1章 绪论10-21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概述11-17
- 1.2.1 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发展历程11
- 1.2.2 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基本结构11-12
- 1.2.3 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研究现状12-17
- 1.3 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概述17-20
- 1.3.1 二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概述17-18
- 1.3.2 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研究现状18-20
-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20-21
- 1.4.1 研究意义20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0-21
- 第2章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特性分析21-31
- 2.1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结构特点21-22
- 2.2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分析22-25
- 2.3 对置活塞二冲程直流扫气过程缸内气流的组织形式25-28
- 2.3.1 进气涡流25-27
- 2.3.2 滚流和斜轴涡流27-28
- 2.3.3 湍流28
- 2.4 换气过程的评价指标28-30
- 2.4.1 换气品质的评价指标28-29
- 2.4.2 气流运动的评价指标29-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仿真模型的建立31-55
- 3.1 一维仿真模型的建立31-42
- 3.1.1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模型的等效处理31-33
- 3.1.2 缸内工作过程理论模型的建立33-40
- 3.1.3 一维 GT 仿真模型的建立40-42
- 3.2 三维仿真模型的建立42-50
- 3.2.1 换气过程理论模型的建立42-47
- 3.2.2 CFD 仿真模型的建立47-50
- 3.3 模型的校核及验证50-53
- 3.3.1 活塞运动规律及压缩比的校核50
- 3.3.2 韦伯燃烧模型的校核50-52
- 3.3.3 换气模型的校核52-53
- 3.3.4 仿真模型与试验的误差分析53
- 3.4 本章小结53-55
- 第4章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特性研究55-74
- 4.1 气口高度、宽度比对换气品质的影响规律研究55-60
- 4.2 扫气口倾角对换气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60-68
- 4.3 扫气口仰角对换气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68-73
- 4.4 本章小结73-74
- 第5章 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试验研究74-86
- 5.1 扫气效率的测试方法74-82
- 5.1.1 示踪气体法原理74-76
- 5.1.2 试验装置76-80
- 5.1.3 换气品质参数的测定80-82
- 5.2 测试工况82
- 5.3 试验结果分析82-85
- 5.4 本章小结85-86
- 结论86-89
- 全文总结86-87
- 创新点87-88
- 工作展望88-89
- 参考文献89-9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94-95
- 致谢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常伟,韩爱民,赵勇,马慧;内燃机废气再循环率评价方法的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刘长振;刘广丰;郝勇刚;李建新;;双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性能分析方法探讨[J];柴油机;2012年01期
3 董雪飞;赵长禄;胡清欣;张付军;赵振峰;沈明艳;;对置活塞二冲程发动机机械增压匹配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4 张付军;郭顺宏;王斌;章振宇;吴滔滔;董雪飞;;对置活塞二冲程内燃机折叠曲柄系方案设计研究[J];兵工学报;2014年03期
5 T. J. Williams;F.D.Robinson;邓锡予;;对置活塞式二冲程发动机排气口流通性能的研究和试验[J];热力机车译丛;1964年03期
6 陈文婷;诸葛伟林;张扬军;于红胜;;双对置二冲程柴油机扫气过程仿真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0年06期
7 朱涛;汪洋;熊仟;张中;;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性能模拟的参数化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6期
8 杜发荣;蒋彬;;气口参数对二冲程重油发动机扫气性能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03期
9 刘永长;对定压二程机完全“混合—分层”组合换气模型的修正[J];内燃机工程;1985年01期
10 赵高晖,徐兆坤,李西秦,黄虎,周建鹏,项阳,成琼;柴油机进气和压缩过程中气缸内流动的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606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60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