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改造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回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改造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压缩空气储能 热电冷联产 热力学模型 热力学方法
【摘要】:为降低储热介质成本,基于以矿物油储热的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A-CAES),增设供热压缩机以降低储热温度,进而提出以水为储热介质的新型热电冷联产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立改造后的系统模型,采用热力学方法对设计工况下两系统进行了计算,比较了供热压比(2.4~3.8)与换热器效能(0.6~0.9)变化时热电冷联产系统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热电冷联产系统的储热温度大幅降低,实现了储热介质的改变;与原系统相比,热电冷联产系统电耗率基本不变,热效率、效率分别提高约14%、2.6%;供热压比变化对系统性能及设备损影响较小,换热器效能变化对系统效率、损有显著影响。
【作者单位】: 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热电冷联产 热力学模型 热力学方法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13XS38)~~
【分类号】:TK02
【正文快照】: 0引言术的限制,目前A-CAES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对A-CAES的研究多为对不同结构、不同储热介质的伴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与环境问题的日系统进行构建,并对其进行热力学计算与分析。益突出,世界各国都将大规模开发利用风能、太但采用高温固体储热的系统在成本、冷态启动、阳能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友行;邓胜达;;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小规模风力发电新技术[J];装备制造技术;2008年01期
2 周友行;邓胜达;;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小规模风力发电新思路[J];太阳能;2008年04期
3 徐挺挺;;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崇明的应用前景[J];科技风;2012年05期
4 张新敬;陈海生;刘金超;李文;谭春青;;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2年01期
5 尹东伟;;压缩空气储能:比尔·盖茨看好的技术[J];中国产业;2012年12期
6 陈海生;刘金超;郭欢;徐玉杰;谭春青;;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原理[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年02期
7 余耀;孙华;许俊斌;曹晨霞;林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综述[J];装备机械;2013年01期
8 ;美拟建实验性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站[J];技术与市场;2013年07期
9 黄先进;郝瑞祥;张立伟;孙湖;郑琼林;;液气循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压缩效率优化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3期
10 陈海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海生;;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进展[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2 陶芒;陈仲达;;功能卓越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科学方案——循环经济开源节流最佳解读[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马昕;张承慧;李珂;田崇翼;;用于风电平抑的微型压缩空气储能混合储能系统功率控制策略研究[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4 高京生;;压缩空气式储能发电装置与系统——改装航机系统的新用途[A];2013年火电厂污染物净化与绿色能源技术研讨会暨环保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换届(第三届)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高京生;;压缩空气式储能发电装置与系统——改装航机系统的新用途[A];2013 火电厂污染物净化与绿色能源技术研讨会暨环保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换届(第三届)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付永领 李万国;压缩空气储能发电:清洁能源发展的又一选择[N];中国电力报;2011年
2 中航工业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王英杰;话说压缩空气储能[N];中国航空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何英;浅谈压缩空气储能[N];中国能源报;2012年
4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藏风能于地下[N];科技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霞;大规模储能技术新突破[N];中国能源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肖紫烨;中科双良储能致力发展压缩空气储能产业[N];中国电力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金龙;基于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的分布式冷热功联产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张新敬;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张雪辉;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多级向心透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李雪梅;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部件特性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年越;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热力性能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李松泽;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回热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3 张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訾星星;液气循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5 王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全生命周期3E分析与比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郭欢;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7 安琪;微小容量压缩空气储能最大效率点跟踪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59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75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