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锅炉SCR脱硝系统防磨格栅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站锅炉SCR脱硝系统防磨格栅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站锅炉 SCR脱硝系统 防磨格栅 冲蚀磨损 性能研究
【摘要】:随着火电厂装机容量的增大和当今环境问题的严峻性,需要严格控制氮氧化物(NOx)的排放。SCR烟气脱硝技术以无副产物、脱除效率高、高稳定性和装置简单等优点,已得到了广泛应用。高粉尘布置的SCR脱硝技术是目前燃煤电站广泛采用的工艺,但在高粉尘布置环境中,由于SCR反应器长期处于高尘烟气环境中,故固体颗粒极易造成催化剂堵塞、磨损和中毒等。因此需要在烟道中加装防磨格栅,以便将较大尺寸的灰渣颗粒拦截下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使用寿命。基于冷态冲蚀磨损试验台和实验数据分析,以四种常用电站锅炉不锈钢防磨格栅试件(包括316不锈钢、316L不锈钢、2Cr13不锈钢和2Cr13+Si C喷涂材料)为对象,研究格栅的耐冲蚀磨损性能,主要分析不同因素(包括飞灰冲蚀速度、颗粒粒径、冲蚀角度以及飞灰浓度)对格栅耐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基于Fluent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和分析气固两相流流场等对防磨格栅磨损性能的影响,并依据实验研究对磨损方程经验参数进行计算和校核。研究表明:飞灰颗粒的冲蚀速率对格栅的耐磨损性能有明显的影响,格栅的相对质量磨损量随冲蚀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并以速度的指数规律增长,同时定义防磨格栅的耐冲蚀磨损性能系数,用它来表征四种材料的耐冲蚀磨损性能的大小,结果表明四种材料的耐磨损大小为:2Cr13+SiC2Cr13316316L;粒子粒径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45.81~101.58μm的粒径范围内格栅的相对质量磨损量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格栅的相对质量磨损量随着冲蚀角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最大冲蚀角度在30°~35°之间,同时,定义一个无因次角度系数来表明角度对格栅冲蚀磨损的影响;格栅的磨损速率随飞灰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且基本上是沿着飞灰浓度的一次方关系不断增大的;经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连续相流场、离散相流场以及颗粒停留时间对格栅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在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计算了符合格栅磨损的磨损方程经验参数,这将对防磨格栅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站锅炉 SCR脱硝系统 防磨格栅 冲蚀磨损 性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冲蚀磨损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冲蚀磨损机理13-18
- 1.3.1 塑性材料冲蚀磨损理论14-16
- 1.3.2 脆性材料冲蚀磨损理论16-17
- 1.3.3 绝热剪切与变形局部化冲蚀磨损理论17-18
- 1.3.4 二次冲蚀磨损理论18
- 1.4 冲蚀磨损主要影响因素18-20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20-21
- 第2章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21-26
- 2.1 实验装置21-22
- 2.2 实验前准备工作22-24
- 2.2.1 试验装置调试22-23
- 2.2.2 防磨格栅试件加工及处理23
- 2.2.3 气流流量拟定计算23-24
- 2.3 实验步骤24
- 2.4 注意事项24-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26-46
- 3.1 实验数据处理26-29
- 3.1.1 相对质量磨损量的确定26
- 3.1.2 冲蚀速度的确定26-27
- 3.1.3 飞灰颗粒浓度的确定27
- 3.1.4 煤灰颗粒平均粒径的确定27-29
- 3.2 实验数据分析29-45
- 3.2.1 冲蚀速度对防磨格栅磨损性能的影响29-34
- 3.2.2 飞灰粒径对防磨格栅磨损性能的影响34-38
- 3.2.3 冲蚀角度对防磨格栅磨损性能的影响38-41
- 3.2.4 飞灰浓度对防磨格栅磨损性能的影响41-45
- 3.3 本章小结45-46
- 第4章 防磨格栅磨损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46-55
- 4.1 数学模型选择46-47
- 4.2 数值计算方法47-49
- 4.2.1 几何模型和网格划分47-48
- 4.2.2 边界条件和物质属性设定48-49
-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49-51
- 4.4 经验参数计算与校核51-54
- 4.5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5-57
- 5.1 结论55-56
- 5.2 工作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家铭;废热锅炉炉管防磨新技术[J];化肥工业;2005年04期
2 韦忠良;贺庆;;新型套管防磨器设计应用[J];石油机械;2008年10期
3 韦忠良;贺庆;温航;孙金美;崔恒;;新型套管防磨器的设计[J];钢管;2010年S1期
4 宋燕;;防磨套充油小工具[J];航空工艺技术;1983年08期
5 汪小华;煤粉锅炉几种“四管”防磨技术的比较分析[J];煤炭技术;2005年07期
6 汪家铭;废热锅炉炉管防磨新技术[J];化工设计;2005年01期
7 ;防磨散性的测定[J];国际纺织导报;1997年04期
8 金桂霞,王凤新;风机壳体防磨漏措施[J];水泥;1997年03期
9 房建军;;循环流化床锅炉四管防磨技术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年29期
10 顾丕雄,殷自忠;锅炉易磨损件使用三种防磨方法的比较[J];焊接;199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伟;;电站锅炉防磨防爆综述[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3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华电安徽分公司创新锅炉防磨防爆“一审三查一分离”模式[A];《电站信息》2013年第06期[C];2013年
3 房建军;;循环流化床锅炉四管防磨技术研究[A];中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4 ;十里泉电厂创建“全国首家防磨防爆宣教室”[A];《电站信息》2012年第2期[C];2012年
5 丁佩华;管绪友;鲍习顶;陈豪;马博洲;;循环流化床锅炉屏式受热面防磨问题的研讨[A];中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6 李来双;宋清福;李国田;;前大地区防磨技术研究与应用[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2年
7 王胜;辛以波;;锅炉“四管”防磨防爆经验介绍[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7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成荣;;锅炉“四管”防磨防爆的经验[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胡海亮;;电站锅炉省煤器的磨损机理与防磨途径[A];全国火电100MW级机组技术协作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邱亚林;赵明;严正波;;CFBB高温高浓度物料区测点防磨防堵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武文;恒大高新:国内防磨抗蚀新材料生产服务龙头今起招股[N];证券日报;2011年
2 颜梦;恒大高新:志存恒远鼎成大业[N];中国企业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黄继妍 实习生 胡蕾;“绿色制造”辟新路[N];江西日报;2009年
4 胡清林;“绿色制造”前景值得期待[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周学军 李燕京 张海波;耐高温、防磨涂料可提高炉衬使用寿命[N];中国建材报;2007年
6 海伦;恒大高新:通过资本市场 做大做强防磨抗蚀产业[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刘旋;“洋种子”本土开花结果[N];国家电网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涛;CFB锅炉磨损损伤部位预判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岩;电站锅炉SCR脱硝系统防磨格栅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3 杨金梅;基于气固两相流的弯管防磨数值模拟[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4 王世森;300MWCFB锅炉水冷壁防磨及传热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5 王斌斌;钻杆防磨保护套井下力学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6 孔圆;CFB锅炉炉内流化与防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2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89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