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几种恒定高温下混煤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比

发布时间:2017-09-30 05:34

  本文关键词:几种恒定高温下混煤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比


  更多相关文章: 高温 混煤 燃烧 动力学模型 判定系数 均相反应 一维扩散 球对称收缩核


【摘要】:介绍了均相反应模型、一维扩散模型及球对称收缩核模型等常用煤粉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这几种模型对高温下混煤燃烧过程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得到了高温下不同掺混比混煤的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以判定系数为指标,对上述3种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3种模型得出的混煤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值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随着新疆褐煤掺混比的增大,混煤燃烧反应活化能与频率因子数值均减小;不同煤种与新疆褐煤进行掺混时,燃烧反应活化能与频率因子数值大小顺序均为神华无烟煤大同烟煤云南褐煤;3种模型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温下混煤燃烧的本质,但精度有所不同;在相同温度下(1 400℃),均相反应模型与一维扩散模型的判定系数整体较低且跨度较大,而球对称收缩核模型在各工况下的判定系数比其他2种模型高,表明球对称收缩核模型能够精确地模拟高温下混煤的燃烧过程。
【作者单位】: 河北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
【关键词】高温 混煤 燃烧 动力学模型 判定系数 均相反应 一维扩散 球对称收缩核
【分类号】:TK16
【正文快照】: 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改善煤粉的着火、燃烧特性,提高其燃烧效率和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是目前的重点研究课题。由于煤耗量大、煤的运输能力不足、来煤煤质不稳定等因素,我国火电厂通常会燃用2种及以上单煤掺混的混煤。合理的煤种掺混能够将各煤质的部分缺点相互弥补并取得额外的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军;周孑民;;多煤种混煤燃烧特性和动力学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1年03期

2 旷戈;张济宇;;恒温热重法单颗粒煤焦燃烧动力学[J];化工学报;2006年01期

3 周俊虎,平传娟,杨卫娟,刘建忠,程军,岑可法;混煤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热重研究[J];动力工程;2005年02期

4 向银花,王洋,张建民,黄戒介,赵建涛;煤气化动力学模型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2年01期

5 聂其红,孙绍增,李争起,张晓杰,吴少华,秦裕琨;褐煤混煤燃烧特性的热重分析法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1年01期

6 向银花,房倚天,黄戒介,张建民,王洋;煤焦的燃烧特性和动力学模型研究[J];煤炭转化;2000年01期

7 任有中,陈智波,张玲;多相燃烧分形模型及其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年03期

8 姚强,岑可法,施正伦,曹欣玉,施正展,曹英武;多煤种配煤特性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1997年02期

9 朱群益,赵广播,,秦裕琨,孙恩召;采用热天平研究煤粉燃烧特性时的零维燃烧模型[J];动力工程;1996年05期

10 陈鸿,孙学信,张小可,韩才元;煤粉粒燃烧模糊孔模型[J];热能动力工程;199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平传娟;混煤的微观理化特性与反应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方庆艳;低挥发份煤及其混煤燃烧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国银;米翠丽;;几种恒定高温下混煤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比[J];热力发电;2016年05期

2 赵富全;李哲;赵行;李悦江;;工业锅炉颗粒配煤特性试验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6年03期

3 王鹏;徐春霞;;典型高灰熔融性煤焦水蒸气气化特性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6年03期

4 幸双喜;安城;刘爱平;;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混煤策略及现场试验研究[J];发电与空调;2016年02期

5 方立军;曹通;张晗;刘洪锟;;微富氧环境污泥、煤、生物质混烧的热重实验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6 付兴民;徐国欢;李子君;任善普;杨迪;贾晋炜;鲁明元;舒新前;;不干胶废弃物热解与燃烧动力学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03期

7 左启伟;苍大强;赵军;杨静波;安霞;;煤粉压力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8 张磊;曾彬;秦岭;陆超;汪后港;李小江;;燃煤电厂褐煤的氧化特性[J];煤炭转化;2016年01期

9 王俊琪;方梦祥;;煤热解/气化半焦燃烧特性的研究[J];佛山陶瓷;2016年01期

10 熊义;楼波;王小聪;倪进飞;马括;李茂东;;广东地区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201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葛立超;我国典型低品质煤提质利用及分级分质多联产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石喜光;电站锅炉低氮改造及结渣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曾令大;超超临界墙式切圆锅炉炉内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徐远纲;大型电站锅炉掺烧印尼煤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汪华剑;W型火焰锅炉燃烧检测与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荣保;基于视觉融合的监控机理及其在锅炉燃烧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亮;李录平;柏湘杨;涂福炳;周孑民;;混煤热解特性及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6年01期

2 王春波,李永华,陈鸿伟;混煤燃烧特性研究(英文)[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18期

3 闵凡飞,张明旭;热分析在煤燃烧和热解及气化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J];煤炭转化;2004年01期

4 胡松,孙学信,向军,李培生,金峰,李敏,马新灵;淮南煤焦颗粒内部孔隙结构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J];化工学报;2003年01期

5 高正阳,方立军,周健,阎维平;混煤燃烧特性的热重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2年03期

6 喻秋梅,庞亚军,陈宏国;煤燃烧试验中着火点确定方法的探讨[J];华北电力技术;2001年07期

7 向银花,房倚天,张守玉,黄戒介,张建民,王洋;煤焦部分气化、燃烧集成热重分析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0年05期

8 朱群益,李瑞扬,秦裕琨,孙恩召;煤粉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0年03期

9 向银花,房倚天,黄戒介,张建民,王洋;煤焦的燃烧特性和动力学模型研究[J];煤炭转化;2000年01期

10 房靖华;用真比重分离法研究一种飞灰残炭的生成途径和再燃特性[J];燃料化学学报;199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斌;大型低挥发份煤锅炉燃烧运行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刘生玉;中国典型动力煤及含氧模型化合物热解过程的化学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3 程军;炉内高温燃烧两段脱硫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磊;王庆文;贾建文;万金峰;;混煤哈氏可磨度试验研究[J];节能技术;2012年02期

2 邱建荣,马毓义,曾汉才,郭嘉;混煤特性的综合性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1993年05期

3 冯宝安,巢江辉,周晓东;电厂燃用混煤的作用及混煤配比的确定[J];锅炉技术;1997年04期

4 霍满臣,赵春元,张东;电厂燃用煤混煤的数学模型及最佳混煤配比的确定[J];东北电力技术;1998年11期

5 张晓杰,聂其红,孙少增,朱群益,秦裕琨,李振中,张经武;混煤着火过程试验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1999年06期

6 李永华,陈鸿伟,刘吉臻,冯兆兴,张经武,黄其励;800MW锅炉混煤燃烧数值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7 李英杰,韩奎华,刘江,路春美,王永征,刘汉涛;混煤一维火焰燃烧时硫析出特性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5年04期

8 陈丽霞;;电厂混煤工程配方的修正[J];湖北电力;2006年02期

9 孙云;王长安;刘京燕;车得福;;混煤燃烧技术研究进展[J];电站系统工程;2011年02期

10 杨劲;周孑民;彭好义;;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混煤品质特性预测研究[J];广东电力;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迟建宙;张卫军;杨宏光;肖大伟;;混煤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整体现状[A];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何荣强;;混煤在300MW锅炉燃烧的实践与分析[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4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云清;白丹丹;;京能热电配烧神混煤安全性及经济性分析[A];全国火电300MW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四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王小刚;金元浩;梁浩;;油田供热锅炉混煤技术研究[A];油田炼化企业优化改造、节能增效技术交流会专刊--中国石油石化技术与装备[C];2014年

5 潘卫东;咸兰辉;徐伟;赵光敏;;煤泥与混煤掺混燃烧的可行性与经济分析[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发电单位会员“节水与环境保护”交流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克柱 王文科;一季度销混煤40余万吨[N];六盘水日报;2011年

2 于祥明;秦港煤价明显上扬[N];中国煤炭报;2009年

3 北京太行前景水泥有限公司 卢勇;混煤煅烧及其对烧成系统的影响[N];中国建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永华;混煤高效低污染燃烧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2 平传娟;混煤的微观理化特性与反应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徐远纲;大型电站锅炉掺烧印尼煤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方庆艳;低挥发份煤及其混煤燃烧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王永征;电力用煤燃烧污染物协同析出与排放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乐乐;生物质混煤燃烧氯析出和脱除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徐楠楠;混煤掺配方案优化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梁昊;600MW火电机组锅炉混煤燃烧优化指导平台设计及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孙国超;混煤燃烧特性及优化配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5 曾令大;低挥发分混煤的燃烧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默会龙;基于不同掺混方式的混煤燃烧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7 杨劲;基于智能技术的混煤特性预测及配煤优化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鲍春来;某电厂600MW机组混煤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9 熊显巍;大别山电厂600MW超临界锅炉燃用混煤的计算特性及配比优化研究[D];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2009年

10 方立军;混煤燃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946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946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b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