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干熄焦系统的研究与优化控制

发布时间:2017-10-03 01:02

  本文关键词:干熄焦系统的研究与优化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干熄焦系统 三冲量 主蒸汽温度 BP神经网络


【摘要】:随着干熄焦设备的不断国产化、先进化和干熄焦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干熄焦在我国钢铁厂和焦化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步走上大型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干熄焦控制系统是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对电气设备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甚高,尤其是干熄焦锅炉系统中的汽包水位和主蒸汽温度的控制,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对整个运行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而锅炉汽包水位和主蒸汽温度的控制一直是行业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且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先进控制策略和多种改进措施,如自适应模糊控制、状态观测器技术和生产设备的改进,这些控制策略和改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锅炉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但是这些研究和改进还不够,还不能完全满足工程行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本文对干熄焦锅炉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优化,为工程生产的实际应用提供一种理论依据。本文先是对干熄焦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及干熄焦系统进行了介绍说明,然后对干熄焦锅炉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重点对锅炉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优化,通过对锅炉系统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和控制方法的分析及对比,得出串级三冲量控制方法能较好的克服汽包水位假水位现象,具有较好的控制品质。通过对干熄焦锅炉系统在不同负荷下的主蒸汽温度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发现随着负荷的变化,主蒸汽温度对喷水扰动的传递函数变化很大且具有非线性特征,若采用某一负荷下已经调节好的PID参数来控制其它负荷下的模型参数,很难取得符合工程要求的控制效果,因此提出采用BP神经网络整定的PID串级控制方案,利用神经网络具有能够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能力和自适应性,通过对系统的不断学习,加权系数不断调整的方式,建立最佳组合的PID参数,实现变负荷工况下的自适应控制,为说明本文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品质,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并加以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品质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控制效果更佳。
【关键词】:干熄焦系统 三冲量 主蒸汽温度 BP神经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522.16;TK223.7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4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10-11
  • 1.2 干熄焦工艺发展史11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分析11-12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2-14
  • 2. 干熄焦系统的研究14-31
  • 2.1 湿法熄焦的原理及工艺流程14-15
  • 2.1.1 湿法熄焦的原理14
  • 2.1.2 湿法熄焦工艺流程14-15
  • 2.2 干熄焦技术原理15-18
  • 2.2.1 干熄焦的工艺流程15-17
  • 2.2.2 湿法熄焦作为干法熄焦的意义17
  • 2.2.3 干熄焦的基本参数及设定17-18
  • 2.3 红焦运输系统18-19
  • 2.3.1 红焦运输系统的工艺流程18-19
  • 2.3.2 红焦运输系统的重要改进部件19
  • 2.4 干熄炉及先进技术19-22
  • 2.4.1 干熄炉系统19-21
  • 2.4.2 先进技术21-22
  • 2.5 冷焦排出系统22-24
  • 2.5.1 冷焦排出系统工艺流程22-24
  • 2.5.2 冷焦排出系统主要设备24
  • 2.6 气体循环系统24-29
  • 2.6.1 气体循环工艺流程24-25
  • 2.6.2 气体循环主要设备25-29
  • 2.7 环境除尘系统29-31
  • 2.7.1 粉尘烟气来源29
  • 2.7.2 除尘工艺流程29-30
  • 2.7.3 除尘工艺主要设备30-31
  • 3. 干熄焦锅炉系统及优化控制31-50
  • 3.1 干熄焦锅炉系统的工作原理31
  • 3.2 干熄焦锅炉系统的工艺流程31-34
  • 3.2.1 锅炉本体汽水流程工艺32-33
  • 3.2.2 循环倍率33-34
  • 3.3 锅炉给水处理的工艺及流程34-38
  • 3.4 干熄焦锅炉系统的主要器件38-40
  • 3.5 汽包水位控制系统40-43
  • 3.5.1 锅筒水位测量的重要性40
  • 3.5.2 锅筒水位测量的方法40-41
  • 3.5.3 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41-43
  • 3.6 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优化43-50
  • 3.6.1 锅筒水位单冲量控制系统43-44
  • 3.6.2 锅筒水位单级三冲量控制系统44-48
  • 3.6.3 锅筒水位串级三冲量控制系统48-50
  • 4. 锅炉主蒸汽温度控制系统及优化控制50-62
  • 4.1 蒸汽量变化时主汽温的动态特性50-51
  • 4.2 循环气体扰动时主汽温的动态特性51
  • 4.3 减温水扰动时主汽温的动态特性51-52
  • 4.4 串级控制原理52-53
  • 4.5 传递函数53-55
  • 4.6 BP神经网络整定PID原理55-58
  • 4.7 传递函数的仿真研究58-61
  • 4.8 结论61-62
  • 5. 软硬件控制系统62-68
  • 5.1 硬件及检测系统62-65
  • 5.1.1 硬件系统62-63
  • 5.1.2 检测系统63-65
  • 5.2 软件系统65-67
  • 5.2.1 下位机控制系统65
  • 5.2.2 上位机控制系统65-67
  • 5.3 论文研究总结67-68
  • 参考文献68-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1-72
  • 致谢72-73
  • 作者简介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民;刘杰;曹银平;张福行;;干熄焦烧损率的统计方法及烧损因素探讨[J];燃料与化工;2010年02期

2 孙建;;莱钢干熄焦系统驶入高效运行轨道[J];山东冶金;2011年05期

3 ;河北钢铁唐钢降低干熄焦烧损率增效益[J];冶金动力;2013年07期

4 蒋宗艾;干熄焦投产后的运行经验和问题[J];宝钢技术;1986年02期

5 盛军波;涂红兵;;干熄焦工艺中焦炭物流系统的运行研究[J];武钢技术;2005年06期

6 张福行;;宝钢干熄焦蒸汽发生量的研究[J];冶金能源;2006年01期

7 惠建明;葛卫东;;新型悬吊式干熄焦锅炉的设计与应用[J];燃料与化工;2008年01期

8 盛军波;;干熄焦生产操作方法的分析及优化[J];武钢技术;2008年01期

9 张芳;王海燕;张晓宁;马超;;干熄焦热力喷雾除氧器的应用实践[J];冶金动力;2008年02期

10 李平;;浅谈干熄焦开工准备[J];安徽冶金;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廷万;;干熄焦中栓炉皮烧损的原因及措施[A];2013年干熄焦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姚旭;;干熄焦系统热能平衡诊断测试及其分析[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穆允生;安冉;朱振环;;干熄焦红焦装入系统安全技术改造[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郭青龙;;干熄焦焦炭烧损率的一种测算方法[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宁述芹;祝仰勇;;干熄焦循环气体成分的操作与控制[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瞿涛;胡晟;;干熄焦蒸汽产量的提高和成本的控制[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五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王介浩;王守栋;周广臣;;莱钢1~#干熄焦装入装置电动缸故障原因分析与改造[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肖必红;李志华;;干熄焦年修过程控制与管理[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子君;;宣钢干熄焦的工艺技术与系统安全[A];2011年河北省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文杜苏;佟超;岳永明;;干熄焦系统设备及日常维护自检自查工作[A];2011年河北省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军 通讯员 龙海;攀钢145吨/小时干熄焦系统稳定运动[N];中国冶金报;2006年

2 胡智慧 陶国庆;马钢煤焦化创新干熄焦设备管理[N];中国企业报;2009年

3 记者 石勇 通讯员 程炜 周莹;新冶钢干熄焦发电再破纪录[N];黄石日报;2009年

4 崔赵蕾 李岩;莱钢干熄焦系统安全自控水平再度提升[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5 鲁世宣;发动职工优化干熄焦自主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秀平 智银;马钢煤焦化完善国产化干熄焦系统[N];中国冶金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凌维;携手安钢 杭锅“领航”干熄焦发电产业[N];中国工业报;2007年

8 卫功兵 蔡守健;“一体化”确保干熄焦安全高效[N];中国冶金报;2009年

9 记者 霍炜;太重干熄焦提升机全国独占鳌头[N];山西科技报;2010年

10 岳兵;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武钢干熄焦项目[N];中国冶金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党金梗;干熄焦系统的研究与优化控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2 吴云强;干熄焦焦罐提升机电气系统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62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962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8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