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沿岸贝壳堤对潮滩有孔虫海面变化指示意义的影响
本文选题:有孔虫 + 贝壳堤 ; 参考:《地质通报》2016年10期
【摘要】:通过对渤海湾沿岸有贝壳堤发育和无贝壳堤发育的2类现代开放潮滩有孔虫组合的对比,研究了该2类潮滩环境沉积物中有孔虫的海面指示意义。5个有孔虫组合带被MHWST(平均大潮高潮位)、MHW(平均高潮位)、MHWNT(平均大潮低潮位)和MSL(平均海面)分隔,分别对应潮滩的高盐沼、低盐沼、潮间带上部、潮间带中上部和潮间带中下部5个不同亚环境。不同亚环境沉积物因其所含的有孔虫群的独特性,均可作为高精度海面标志物,误差为各亚带高差的1/2。沿岸贝壳堤可对潮滩有孔虫的属种组成产生影响,影响程度从高潮位向低潮位逐渐降低。在MHWNT潮位之下,有孔虫组合不再受到沿岸贝壳堤的影响。
[Abstract]:Two types of modern open tidal flat foraminifera assemblages with and without shell dikes along the coast of Bohai Bay are compared.The sea level indication of foraminifera in the environmental sediments of these two types of tidal flat was studied. The five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were separated by MHWST (mean high tide low tide level) and MSL (mean high tide low tide level),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high salt marsh of tidal flat.There are 5 different subenvironments in low salt marsh, upper intertidal zone, middle and upper intertidal zone and middle and lower intertidal zone.Because of the uniqueness of foraminifera, sediments in different subenvironments can be used as high precision sea surface markers with an error of 1 / 2 of the height difference of each subzone.The coastal shell dike can affect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foraminifera in tidal flat, and the influence degree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high tide level to low tide level.Under MHWNT tidal level, foraminifera assemblage is no longer affected by coastal shell dikes.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2173)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120169、12120113005800)
【分类号】:P736.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颖;朱大奎;;中国的潮滩[J];第四纪研究;1990年04期
2 曹沛奎,董永发,严肃庄,谷国传;杭州湾北岸高能潮滩的基本特征[J];海洋与湖沼;1989年05期
3 陈卫跃;潮滩泥沙输移及沉积动力环境——以杭州湾北岸、长江口南岸部分潮滩为例[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1年06期
4 杨金中,赵玉灵,王毅;杭州湾南、北两岸潮滩变迁遥感动态调查[J];地质科学;2004年02期
5 吴小根,王爱军;人类活动对苏北潮滩发育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6 贺松林;;淤泥质潮滩剖面塑造的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7 陈才俊;江苏淤长型淤泥质潮滩的剖面发育[J];海洋与湖沼;1991年04期
8 杨世伦,谢文辉,朱骏,赵庆英;大河口潮滩地貌动力过程的研究——以长江口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9 金庆祥,劳治声,龚敏,陈全;应用经验特征函数分析杭州湾北岸金汇港泥质潮滩随时间的波动[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3期
10 徐元,,王宝灿,章可奇;上海淤泥质潮滩潮锋作用及其形成机制初步探讨[J];地理研究;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高抒;;潮滩层序与物质保存潜力的数值模拟[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王爱军;陈坚;;人类活动对泉州湾潮滩现代沉积过程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赵玉灵;杨金中;;杭州湾区域潮滩变迁遥感动态调查[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李婧;汪亚平;;江苏中部潮滩盐沼与沉积环境变化的遥感研究——以大丰王港为例[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贺宝根;长江口潮滩水动力过程、泥沙输移与冲淤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震;海岸带淤泥质潮滩和Ⅱ类水体悬浮泥沙遥感信息提取与定量反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侯立军;长江口滨岸潮滩营养盐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欧冬妮;长江口潮滩“干湿交替”模式下磷的迁移过程与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艳君;由潮滩土壤含水量反演露滩地形的遥感方法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高晓琴;自生铁硫化物在长江口现代潮滩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韩飞;淤泥质海岸潮滩表层沉积特征遥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韩茜;基于遥感技术的我国潮滩资源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绪旭;长江口现代潮滩粒度和TS/TOC分布特征及其沉积微相指示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胡平香;出露潮滩土壤含水量探测遥感方法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兴正;长江口潮滩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64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76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