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基于广义极值理论的潜在地震海啸源震级上限及强震重现水平的估计——以琉球海沟俯冲带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26 10:01

  本文选题:潜在地震海啸源 + 震级上限 ; 参考:《中国地震》2016年04期


【摘要】:以琉球海沟俯冲带作为研究区,将广义极值理论用于估计潜在地震海啸源震级上限,首先分析了琉球海沟俯冲带的地震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历史地震资料,界定潜在地震海啸源区,然后根据地震活动性特征按时间域进行分割,并提取各时间段发生的极限震级的地震样本,最后通过广义极值分布模型估计了该区域的震级上限值和强震重现水平,并对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
[Abstract]:Taking the Ryukyu trench subduction zone as the study area, the 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theory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upper limit of the potential earthquake and tsunami source magnitude. Firstly, the seism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seismic data of the Ryukyu trench subduction zone are analyzed. The source area of potential earthquake and tsunami is defined, then the seismic activity is divided into time domai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activity, and the seismic samples of the limit magnitude of each time period are extracted. Finally, the upper limit of magnitude and the recurrence level of strong earthquakes are estimated by the 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 model, and the uncertainty is analyzed.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602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ZY20150307)联合资助
【分类号】:P315;P73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高祥林;琉球海沟的构造和运动特征[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年02期

2 林美华,李乃胜;琉球海沟构造地貌[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3 陈美,高金耀,金翔龙,张涛;利用大地水准面起伏模拟琉球海沟洋坡岩石圈的挠曲[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4期

4 ;简讯[J];海洋科学;1985年05期

5 韩波;张训华;徐晓达;;东海磁场特征及居里面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年02期

6 早坂祥三;沈耀龙;;西南日本的海洋地质[J];海洋地质译丛;1993年06期

7 S.Kodaira,陶铮;据洋底地震记录资料得到的横穿中琉球的地壳构造[J];海洋地质译丛;1997年03期

8 张赤军,方剑;台湾及其邻海的重力特征与构造、地震的关系[J];台湾海峡;2001年01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萍;郑彦鹏;;琉球海沟南段的俯冲作用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陈美;高金耀;金翔龙;;琉球海沟俯冲板片的穹曲与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高金耀;陈美;金翔龙;张涛;;由卫星测高数据研究琉球沟弧系的俯冲构造特点[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4 温燕林;刘双庆;朱元清;宋治平;薛艳;;琉球海沟发生罕遇地震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啸危险性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11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倪祥龙;西菲律宾海盆西北部重磁资料处理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1805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805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2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