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辽东湾沉积物痕量金属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选题:痕量金属 + 多元统计分析 ; 参考:《环境科学研究》2016年05期
【摘要】:为研究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痕量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可能产生的生物效应,于2015年在辽东湾设置38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其中13种痕量金属污染物的含量,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w(Al)、w(V)、w(Cr)、w(Mn)、w(Fe)、w(Co)、w(Ni)、w(Cu)、w(Zn)、w(As)、w(Cd)、w(Ba)和w(Pb)平均值分别为55 726.95、76.21、35.59、852.85、30 482.16、11.98、27.88、21.60、76.53、9.16、0.17、396.78和21.72 mg/kg;其中w(Al)最高,占63.51%;w(Fe)其次,占34.74%.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痕量金属受氧化还原环境影响强烈,V、Co、Ni、Cu、Zn、As、Cd在沉积物的氧化还原循环中易被Fe氧化物吸附,与Fe氧化物产生共生关系.Ba与Pb存在共生关系,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和地球化学特征;Mn是海洋沉积物中主要化学成分;Cr一般和沉积物中的陆地碎屑相结合.生态效应浓度评价表明,Ni和As偶尔会产生不利的生物效应,产生几率分别为97%和63%;Ni、As、Cu、Pb和Cr长期暴露会产生毒性效应,产生几率分别为100%、94%、74%、6%和3%,Zn和Cd不会产生毒性效应.根据对生物产生负面效应和毒性效应的概率,痕量金属污染程度的排序为NiAsCuPbCrZn=Cd.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ssible biological effects of trace metal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Liaodong Bay, 38 sampling sites were set up in 2015 to collect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an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13 trace metal pollutant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b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wangzhuangwangzhuanzhuanwang (wzhuangwanzhuanzao)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Liaodong Bay were 55.726.955.59852.8530 482.1611.9827.888.6076.53t 9.160.17396.78 and 21.72 mg / kg, respectively, and the highest (63.51wFeN) was the highest (63.51wFeg) (34.74mg / kg),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two specie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Liaodong Bay was 55.26. 955%,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WPb was 76. 535. 985. 827. 880% (76.539.160.17396.78 and 21.72 mg 路kg-1),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value of WPb was 55 726. 955. 955. 955. 985. 855. The average value was 76. 539. 9.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 that trace metals a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redox environment. The trace metals are easily adsorbed by Fe oxides in the redox cycle of sediments, and there is a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Ba and Pb. Mn is the main chemical component in marine sediments and is combined with terrestrial detritus in sediments with similar material source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ffect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Ni and as occasionally produced ad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with a probability of 97% and 63% respectively. The long-term exposure to Pb and Cr had toxic effects, and the probability was 100%, 9474%, and 3% Zn and CD would not produce toxic effect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probability of negative effect and toxic effect on organism, the degree of trace metal contamination is in the order of NiAsCuPbCrZnCd.
【作者单位】: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环境监测总站;
【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5019)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020182)
【分类号】:X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忠;一个预报辽东湾东北部冰情趋势的方法[J];海洋预报;1986年02期
2 符文侠,李光天,何宝林,刘国贤;辽东湾潮滩及滨下动力地貌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3年01期
3 徐善民,栾作峰,徐文强;辽东湾表层沉积物天然湿容重和含水量的分布及其与粒度的关系[J];海洋科学集刊;1993年00期
4 刘明华;李林川;祖峰;杨晓波;赵岩;;辽东湾北部脉红螺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J];地质与资源;2009年01期
5 周英;;专家释疑:“冰圈”首现辽东湾[J];今日科苑;2011年08期
6 陈国忠;;辽东湾冬季冷暖与前期500毫巴上空极涡、付高的活动[J];海洋科技资料;1980年04期
7 孙延维,董须瑜,金洪太;雷达测冰实验初报[J];海洋科学;1983年01期
8 郝培章,刘金芳,俞慕耕;辽东湾海冰及运动特点分析[J];海洋预报;1993年04期
9 王玉广;何宝林;;辽东湾北部浅海区现代冲淤动态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1993年04期
10 杨洪斌,马雁军,赵国珍;辽东湾东海岸近地层特性探讨[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溪平;王英艺;韩菲;郝艺;刘颖颖;;辽东湾及国内外海湾富营养化和油类污染研究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介冬梅;张景奇;王刘奎;;辽东湾北岸岸线稳定性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董婧;王爱勇;刘修泽;;辽东湾海域涉海油田工程建设对生物资源的影响[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刘宁;杨风丽;王玮;林伟霖;;辽东湾地区中新世构造应力场模拟及其油气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8:大气层-电离层-磁层耦合中的物理过程论文集[C];2014年
5 岳保静;栾锡武;;用旁扫声纳研究辽东湾海底地形与新生代构造[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宁;杨风丽;王玮;林伟霖;;辽东湾地区中新世构造应力场模拟及其油气意义[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7:海洋地球物理论文集[C];2014年
7 阎锡臣;蒋雪梅;;辽东湾石油平台井场海洋环境调查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韩菲;刁士民;郎咸明;;辽东湾全海域环境质量与GDP变化趋势概述[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9 韩菲;张文浩;冷雪飞;张静;;辽东湾近岸水质与沿岸GDP增长指标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邹亚荣;;辽东湾数据融合技术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冬;辽东湾变清不是梦[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高刚 刘立杉;八万张照片见证辽东湾成长[N];辽宁日报;2012年
3 研究室;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提升代表履职水平 助推辽东湾大发展[N];盘锦日报;2014年
4 记者 秦丽娜;集中力量加快项目建设 推动辽东湾新区全面提速发展[N];盘锦日报;2014年
5 记者 江恰;副省长薛恒来盘调研辽东湾疏港高速建设情况[N];盘锦日报;2014年
6 首席记者 赵艳;辽东湾新区抓实问题整改推进发展建设行稳致远[N];盘锦日报;2014年
7 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地推进辽东湾开发建设[N];盘锦日报;2014年
8 实习生 周英;专家释疑:“冰圈”首现辽东湾[N];科技日报;2011年
9 宋宝文 刘宇;辽东湾新区工商全方位跟踪式服务小微企业[N];盘锦日报;2014年
10 首席记者 王双;辽东湾新区项目签约234亿元[N];盘锦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祥鹏;辽东湾顶自净能力季节变化与排污调控策略[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雪明;辽东湾水质数值模拟及富营养化状况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徐东浩;辽东湾海域现代沉积特征及物源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丁倩;辽东湾地区大气和土壤中多氯联苯组分特征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杨克基;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断裂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4年
5 许振强;辽东湾北部工程地质环境及其工程适宜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王忆非;辽东湾北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4年
7 孙洪光;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解丽;基于环境容量的辽东湾污染控制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刘忠诚;辽东湾海岸带沉积物碎屑矿物分析及其环境意义[D];鲁东大学;2014年
10 王建锋;辽东湾冬季流冰漂移预报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16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81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