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系列翼型扑翼的获能特性研究
本文选题:扑翼 + 获能 ; 参考:《工程热物理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利用UCFD计算软件,对扑翼扑动获取潮流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参照相关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的确认。对不同系列翼型在水中获能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NACA 4系列、A系列和S系列翼型,获能效率随着叶片的厚度先逐渐增大后减小;对于所研究的NACA 6系列和FX系列基本随着翼型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弯度相差不大的翼型,只要翼型厚度相近,且涡的形成与耗散方式相同,则其获能效率相近;对于相等厚度的翼型,翼型最大厚度的位置离尾缘越近,则翼型的获能效率会越低;对于薄翼型来说,对称翼型比不对称翼型有更高的获能效率;前缘涡在合适的位置生成与脱落,有利于提高翼型的升沉力和升沉力做功。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tidal current energy obtained by flapping of flapping wing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UCFD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nfirme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y on different series of airfoils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NACA _ 4 series A series and S series airfoils,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acquisition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thickness of the blade, while the NACA _ 6 series and FX series of the studied airfoil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airfoil. For airfoil with similar curvature, as long as the thickness of airfoil is close, and the vortex is formed in the same way as dissipation, the efficiency of obtaining energy is similar, and for airfoil of equal thickness, the position of maximum thickness of airfoil is closer to the trailing edge. For thin wing, symmetric airfoil has higher energy acquisition efficiency than asymmetrical airfoil, leading edge vortex is generated and shedded at suitable position,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ift force and heave force of airfoil.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406117,No.51536006) 上海市科委基地建设项目(No.13DZ2260900)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No.slg15003) 上海理工大学流动控制与仿真重点实验室资助(No.D15013)
【分类号】:P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佳勃,吴延光,刘丽清,罗明玖,常仲乐,谭秀文,刘娜,谭景和;肝素处理山羊精子体外获能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2 唐军旺;张明;郑海英;;用CTC荧光染色法检测添加肝素对牛精子体外获能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报;2006年06期
3 武晓英;不同方法诱导西门塔尔公牛精子体外获能的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4 陈永昌,陈学进;猕猴精子优选及体外获能的研究[J];兽类学报;2005年01期
5 刘国艺,李彦清,倪江;牛精子体外获能后的超微结构变化[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2年01期
6 张振汉,陈文颖,石其贤,袁玉英,楼云曹;GABA和孕酮对人及豚鼠精子的体外获能作用[J];生理学报;2000年03期
7 费立松,陈红卫,何光昕,张志和,张安居,李丹,王喜忠;大熊猫精子体外获能的研究[J];四川动物;1998年04期
8 阎志春,张天佑,梁裕利,王祖昆;校正的BO液培养法对牛精子体外获能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S1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库尔班·吐拉克;李和平;;鹿类精子体外获能及体外受精技术研究进展[A];2012中国鹿业进展[C];2012年
2 倪明;林松涛;马学海;吕自立;王安江;张居农;;获能液及精子密度对牛性控精子体外受精成功率的影响[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8(上册)[C];2008年
3 梁鸿斌;牛嘉颖;李晶;孙洋;郭雪丹;刘云海;郭勇;倪和民;;利用CTC染色比较猪精子不同体外获能方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五届全体会议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秋玲;李和平;;马鹿精子体外获能前后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A];2011中国鹿业进展[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凯;马鹿精子体外获能与评价体系及其体外受精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哈福;波德代与陶塞特品种绵羊精子冷冻损伤及其凝集素标记特征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俊马;自主获能系统中能量自适应的非精确计算任务分配和调度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韩明铭;优化获能和冷冻稀释液及其对猪精子肌动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3 张士芳;体外获能马鹿精子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分布与表达[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李秋玲;马鹿精子体外获能及获能前后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单世梁;获能与冷冻处理对猪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9年
6 张媛媛;猪获能精子磷酸化蛋白质组学鉴定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斛智莲;波尔山羊精子体外获能及获能前后超微结构的变化[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8 梁鑫;波尔山羊精子体外获能及体外受精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9 尹克金;柔性叶片水轮机获能区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旭成;不同处理对猪精子蛋白磷酸化的位点分布、水平及质量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78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878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