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洋垂向湍扩散系数估计
发布时间:2020-11-01 21:39
海洋的湍粘性系数和湍扩散系数是研究海洋动量传输、热扩散和物质扩散的物理基础,是海洋模式的重要参数。北冰洋是海冰覆盖的海洋,其垂向湍粘性系数和湍扩散系数与其他大洋有显著不同。加拿大海盆是北冰洋最大的海盆,它的上层海洋直接参与海-气-冰相互作用,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因此对于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洋的垂向湍扩散系数和湍粘性系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以Pacanowski Philander的参数化方案为基础,利用二次北极科考的冰站资料和船基资料,定量计算了加拿大海盆温跃层以上海水的垂向湍粘性系数ν和垂向湍扩散系数κ,并对加拿大海盆不同区域进行了比较。并对加拿大海盆温跃层的双扩散现象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双扩散界面的热通量和垂向湍扩散系数κ。 结果表明,κ和ν的垂向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加拿大海盆表层24m以浅的垂向湍扩散系数κ和垂向湍粘性系数ν较大;24m以下至温跃层以上水深范围内,κ和ν的量值较小;温跃层处的双扩散效应导致湍扩散加强,垂向湍扩散系数κ又有所增大。 κ和ν的垂向分布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冰站资料,区域的不同主要体现在24m以浅。混合层以下、温跃层以上的水深范围内,κ和ν垂向的量值变化较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并且这种κ、ν的区域差异是密度层化和剪切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加拿大海盆温跃层处的温度、盐度呈现明显的双扩散的“阶梯状”结构。从密度比R_ρ的量值大小来看,夏季时加拿大海盆西南部的温跃层的层化似乎比中部的更稳定。加拿大海盆西南部站点的双扩散界面的平均热通量F_(H1)为1.1 W/m~2,F_(H2)为0.8W/m~2;中部的站点的F_(H1)为0.9W/m~2,F_(H2)为1.3W/m~2。
【学位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P731.2
【部分图文】:
图2.1北冰洋海域地形分布图Fig1ThetoPog即hyofAJctieoeean2.2加拿大海盆的温盐特征北冰洋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温度层化和盐度层化不一致。温度的层化主要上层海水的受热或冷却相联系,而盐度的层化与融冰、冻结和高盐度水下沉等素有关。北冰洋的盐跃层是最有代表性的盐度分布结构,与冬季海冰冻结时盐析出导致的下沉水流以及陆坡底层水向深海的输送相联系(Aagaardal.,1981,Rudelsetal.,1996,Weingartneretal.,1998,史久新等,20tg~12]在加拿大深海盆,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海冰阻隔了大气的直接作北冰洋不存在强烈的风搅拌,北冰洋的上层海水主要从冰水界面获取动
AO:theArtieoseillationAO+,AO-指的是1979一001的年平均(引自Mi动aels七eeleetal.2004:CireulationofsummerPacifichaIoelinewaterintheArctie0eean)
B33,B79,B80和连续观测站B78)(图3.3),进行了海流、温度和盐度的剖面观测,对于加拿大海盆的上层海洋的水体结构和运动状况具有很好的代表ICE4位于加拿大海盆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6135
【学位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P731.2
【部分图文】:
图2.1北冰洋海域地形分布图Fig1ThetoPog即hyofAJctieoeean2.2加拿大海盆的温盐特征北冰洋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温度层化和盐度层化不一致。温度的层化主要上层海水的受热或冷却相联系,而盐度的层化与融冰、冻结和高盐度水下沉等素有关。北冰洋的盐跃层是最有代表性的盐度分布结构,与冬季海冰冻结时盐析出导致的下沉水流以及陆坡底层水向深海的输送相联系(Aagaardal.,1981,Rudelsetal.,1996,Weingartneretal.,1998,史久新等,20tg~12]在加拿大深海盆,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海冰阻隔了大气的直接作北冰洋不存在强烈的风搅拌,北冰洋的上层海水主要从冰水界面获取动
AO:theArtieoseillationAO+,AO-指的是1979一001的年平均(引自Mi动aels七eeleetal.2004:CireulationofsummerPacifichaIoelinewaterintheArctie0eean)
B33,B79,B80和连续观测站B78)(图3.3),进行了海流、温度和盐度的剖面观测,对于加拿大海盆的上层海洋的水体结构和运动状况具有很好的代表ICE4位于加拿大海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进平,史久新,矫玉田;夏季北冰洋海冰边缘区海水温盐结构及其形成机理[J];海洋与湖沼;2003年04期
2 郭心顺;杨庆轩;康建军;田纪伟;;LADCP数据处理方法的探讨及其对应软件包的使用[J];海洋技术;2006年04期
3 方欣华,王景明;海水压缩性对海洋内波的影响[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4 ;A double-halocline structure in the Canada Basin of the Arctic Ocean[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866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286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