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层热力学生消过程现场观测和关键参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6 00:19
气候变暖及其伴随事件,特别是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海岸和近海工程会产生一系列影响,气候变化的准确预测是制定适应气候变化工程对策的依据。极区和亚极区海冰和淡水冰是全球气候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因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一直都被当作物候学指标。目前制约海冰或淡水冰生消过程数值模式发展的不在于模式结构本身,除了数值算法的改进,更在于参数化方案的优化。本文以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度夏和越冬期间普里兹湾中山站附近固定冰生消过程的热力学观测数据,以及2009年2月至4月环波罗的海地区芬兰和爱沙尼亚7个淡水湖泊湖冰不同生消阶段的光学观测数据为基础,对冰层生消过程及其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全程负责上述两个观测项目的现场执行工作。第一章评价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海岸和近海工程的可能影响;阐述了固定冰和湖冰的研究意义;综述了海冰和淡水冰生消过程、南极固定冰热力学观测、以及湖冰光学性质等议题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叙述了中山站附近固定冰生消过程的热力学观测以及环波罗的海地区湖冰不同生消阶段的光学观测所涉及的观测技术和现场实施情况。其中中山站附近固定冰热力学现场观测是迄今在普里...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电磁辐射波谱的区间划分Fig.1.5ThePortionsoftheeleetromagnetiesPeetrum
科的研究需要,曾对中山站附近固定冰进行过物考察(2002砚003年)以前,针对中山站附近固定02)。中国第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对中山站附近,即固定冰消融期。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由于南极现场环境的恶劣性,该年的固定冰调查证,而观测参数比较单一。之后在这基础上,对观场实施方案,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度夏和近固定冰生消过程进行了更系统的观测。中山站次国际极地年(IniemationalPolarYear,IPY)中国划是国际极地年的200多个核心科学计划之一,下山脉岩芯钻探,中山站一DomeA断面大气环候环境调查,艾默里冰架一普里兹湾一南印度洋在研究区域建立气候变化的长期观测系统是该计DA计划的研究区域。
度和具体位置(经纬度)相匹配得到走航过程海冰厚度变化。实施测量时把CCD传感器固定于密封的仪器盒中,并将仪器盒安装在离水面7.5m,离船侧1.5m的位置。仪器盒与船体垂直的平面垂直向下,与船体平行的平面略向船体倾斜(如图2.6),使CCD光轴与铅锤线夹角约为15”。其原因是海冰被破冰船压翻后其厚度断面大多不能完全平行于海平面(如图2.5),如此安装的CCD能保证最大限度地捕捉到海冰的厚度断面。冰区观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冰洋中央密集冰区海冰对太阳短波辐射能吸收的观测研究[J]. 赵进平,李涛,张树刚,矫玉田. 地球科学进展. 2009(01)
[2]辽东湾近岸堆积冰表面形态特征分析[J]. 王昕,雷瑞波,孔祥鹏,李志军,张勇. 海洋通报. 2008(05)
[3]北极海冰人造光源实验的光场结构和实验方案优化[J]. 赵进平,李涛,李淑江,李翔. 极地研究. 2008(03)
[4]南极普里兹湾海冰厚度的电磁感应探测方法研究[J]. 郭井学,孙波,田钢,王帮兵,张向培.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2)
[5]暖冬何以频繁出现[J]. 郑桂眉,杨宏.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8(02)
[6]辽东湾海冰光衰减特性[J]. 许大志,曹文熙,孙兆华. 海洋通报. 2007(01)
[7]电阻率冰厚监测装置在南极海冰考察中的应用[J]. 窦银科,常晓敏,秦建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04)
[8]基于DSP的磁致伸缩传感器位移测量研究[J]. 潘日敏,杨永才,虞翔. 仪器仪表学报. 2005(S1)
[9]近20年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气象业务进展[J]. 陆龙骅,卞林根,逯昌贵,何熙雯. 气象. 2005(01)
[10]基于遥感影像的北极海冰厚度和密集度分析方法[J]. 卢鹏,李志军,董西路,张占海,陈陟. 极地研究. 2004(04)
本文编号:3386351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电磁辐射波谱的区间划分Fig.1.5ThePortionsoftheeleetromagnetiesPeetrum
科的研究需要,曾对中山站附近固定冰进行过物考察(2002砚003年)以前,针对中山站附近固定02)。中国第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对中山站附近,即固定冰消融期。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由于南极现场环境的恶劣性,该年的固定冰调查证,而观测参数比较单一。之后在这基础上,对观场实施方案,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度夏和近固定冰生消过程进行了更系统的观测。中山站次国际极地年(IniemationalPolarYear,IPY)中国划是国际极地年的200多个核心科学计划之一,下山脉岩芯钻探,中山站一DomeA断面大气环候环境调查,艾默里冰架一普里兹湾一南印度洋在研究区域建立气候变化的长期观测系统是该计DA计划的研究区域。
度和具体位置(经纬度)相匹配得到走航过程海冰厚度变化。实施测量时把CCD传感器固定于密封的仪器盒中,并将仪器盒安装在离水面7.5m,离船侧1.5m的位置。仪器盒与船体垂直的平面垂直向下,与船体平行的平面略向船体倾斜(如图2.6),使CCD光轴与铅锤线夹角约为15”。其原因是海冰被破冰船压翻后其厚度断面大多不能完全平行于海平面(如图2.5),如此安装的CCD能保证最大限度地捕捉到海冰的厚度断面。冰区观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冰洋中央密集冰区海冰对太阳短波辐射能吸收的观测研究[J]. 赵进平,李涛,张树刚,矫玉田. 地球科学进展. 2009(01)
[2]辽东湾近岸堆积冰表面形态特征分析[J]. 王昕,雷瑞波,孔祥鹏,李志军,张勇. 海洋通报. 2008(05)
[3]北极海冰人造光源实验的光场结构和实验方案优化[J]. 赵进平,李涛,李淑江,李翔. 极地研究. 2008(03)
[4]南极普里兹湾海冰厚度的电磁感应探测方法研究[J]. 郭井学,孙波,田钢,王帮兵,张向培.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2)
[5]暖冬何以频繁出现[J]. 郑桂眉,杨宏.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8(02)
[6]辽东湾海冰光衰减特性[J]. 许大志,曹文熙,孙兆华. 海洋通报. 2007(01)
[7]电阻率冰厚监测装置在南极海冰考察中的应用[J]. 窦银科,常晓敏,秦建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04)
[8]基于DSP的磁致伸缩传感器位移测量研究[J]. 潘日敏,杨永才,虞翔. 仪器仪表学报. 2005(S1)
[9]近20年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气象业务进展[J]. 陆龙骅,卞林根,逯昌贵,何熙雯. 气象. 2005(01)
[10]基于遥感影像的北极海冰厚度和密集度分析方法[J]. 卢鹏,李志军,董西路,张占海,陈陟. 极地研究. 2004(04)
本文编号:3386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38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