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沙滩释放油与悬浮颗粒物形成OSAs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5 07:29
海上石油开采和海上石油运输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油,但与此同时,海上各种溢油事故也频繁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溢油会在波浪的作用下漂散到海岸带污染沙滩,并夹藏于表层沉积物以下,从而造成持续不断的污染。人工强化自然修复可以促进油污沙滩中的油释放出来,并使其和悬浮颗粒物形成油和悬浮颗粒物凝聚体OSAs(Oil-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Aggregates),使得油污容易被带离沙滩,并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OSAs上的油污降解,以实现修复油污沙滩的目的。深入了解油污沙的释油规律,以及释放油与悬浮颗粒物形成的具有一定悬浮性能的OSAs的机制和其影响因素,对于治理油污沙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首先研究了新鲜油污沙和风化油污沙的释油过程,以及外界因素对其释油的影响;然后研究了新鲜油污沙和风化油污沙释放油与悬浮颗粒物形成OSAs的过程,以及外界因素对OSAs捕获油量的影响;最后,在人为添加颗粒物条件下,对油污沙释放油与悬浮颗粒物形成OSAs进行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新鲜油污沙在摇床振荡120min后,释放量稳定在2.92mg/g左右,对于...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图 3-1 新鲜油污沙释油之后沙粒的显微镜照片(a.明场下 b.荧光下)Fig.3-1 Microphotograph of a grain of fresh oil sands after release oil(a.bright field b. fluorescence field) 160r/min,油污沙持续释油 120min 的条件下,对新鲜油污,首先调节显微镜在明场下观察,初步可以判断沙粒表面虽并没有完全的覆盖,通过同一视场下荧光显微镜的对比观察在荧光的激发下油污发绿光,沙粒仅部分被油膜覆盖。
图 3-1 新鲜油污沙释油之后沙粒的显微镜照片(a.明场下 b.荧光下)Fig.3-1 Microphotograph of a grain of fresh oil sands after release oil(a.bright field b. fluorescence field)在转速 160r/min,油污沙持续释油 120min 的条件下,对新鲜油污沙的沙样观察,首先调节显微镜在明场下观察,初步可以判断沙粒表面虽然有盖,但并没有完全的覆盖,通过同一视场下荧光显微镜的对比观察,有的地方在荧光的激发下油污发绿光,沙粒仅部分被油膜覆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洋环境中溢油与沉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概述[J]. 贾新苗,张彤,田胜艳. 海洋信息. 2016(03)
[2]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 花蕊,黄志红. 智能城市. 2016(05)
[3]风暴与潮汐环境下的海滩表层沉积物特征对比——以青岛汇泉湾海滩为例[J]. 孙娟娟,韦龙明,毛欣茹,李鑫,孙明行,黎家财,张静,蔡杏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5(04)
[4]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溢油事故处理研究进展[J]. 包木太,皮永蕊,孙培艳,李一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5]紫外光度法测定海水石油类质控指标研究[J]. 王琳,王岚云,郭晶晶. 中国环境监测. 2014(06)
[6]自然水体生物膜和表层沉积物对Hg2+的吸附、解吸研究[J]. 李庆召,罗旭. 地球与环境. 2014(03)
[7]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 黄建平. 技术与市场. 2014(01)
[8]石英砂表面吸附的铁杂质对除铁效率影响的研究[J]. 李勇,章毛连,张雪梅,何恩节. 硅酸盐通报. 2013(11)
[9]以高岭土和硅藻土为原料原位晶化合成NaY分子筛[J]. 程远坤,钱东,郑淑琴,姚华,唐课文. 硅酸盐学报. 2012(08)
[10]几种典型石油类污染物紫外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特性研究[J]. 冯巍巍,王锐,孙培艳,高振会,陈令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05)
博士论文
[1]滨海环境石油—悬浮颗粒物凝聚体形成的动力学研究[D]. 孙娟.中国海洋大学 2010
[2]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研究[D]. 夏文香.中国海洋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原油在土壤中的迁移及释放模拟研究[D]. 王振霞.青岛理工大学 2010
[2]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标准及方法学研究[D]. 姜晓娜.大连海事大学 2010
[3]海上溢油的归宿和形态研究[D]. 王耀华.大连海事大学 2010
[4]石油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与含油废水的处理研究[D]. 薛明霞.长安大学 2007
[5]沙质滩涂石油污染物吸附与释放过程研究[D]. 吴俊文.中国海洋大学 2006
[6]溢油对海洋生态污损的评估及指标体系研究[D]. 周玲玲.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5660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图 3-1 新鲜油污沙释油之后沙粒的显微镜照片(a.明场下 b.荧光下)Fig.3-1 Microphotograph of a grain of fresh oil sands after release oil(a.bright field b. fluorescence field) 160r/min,油污沙持续释油 120min 的条件下,对新鲜油污,首先调节显微镜在明场下观察,初步可以判断沙粒表面虽并没有完全的覆盖,通过同一视场下荧光显微镜的对比观察在荧光的激发下油污发绿光,沙粒仅部分被油膜覆盖。
图 3-1 新鲜油污沙释油之后沙粒的显微镜照片(a.明场下 b.荧光下)Fig.3-1 Microphotograph of a grain of fresh oil sands after release oil(a.bright field b. fluorescence field)在转速 160r/min,油污沙持续释油 120min 的条件下,对新鲜油污沙的沙样观察,首先调节显微镜在明场下观察,初步可以判断沙粒表面虽然有盖,但并没有完全的覆盖,通过同一视场下荧光显微镜的对比观察,有的地方在荧光的激发下油污发绿光,沙粒仅部分被油膜覆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洋环境中溢油与沉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概述[J]. 贾新苗,张彤,田胜艳. 海洋信息. 2016(03)
[2]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 花蕊,黄志红. 智能城市. 2016(05)
[3]风暴与潮汐环境下的海滩表层沉积物特征对比——以青岛汇泉湾海滩为例[J]. 孙娟娟,韦龙明,毛欣茹,李鑫,孙明行,黎家财,张静,蔡杏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5(04)
[4]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溢油事故处理研究进展[J]. 包木太,皮永蕊,孙培艳,李一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5]紫外光度法测定海水石油类质控指标研究[J]. 王琳,王岚云,郭晶晶. 中国环境监测. 2014(06)
[6]自然水体生物膜和表层沉积物对Hg2+的吸附、解吸研究[J]. 李庆召,罗旭. 地球与环境. 2014(03)
[7]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 黄建平. 技术与市场. 2014(01)
[8]石英砂表面吸附的铁杂质对除铁效率影响的研究[J]. 李勇,章毛连,张雪梅,何恩节. 硅酸盐通报. 2013(11)
[9]以高岭土和硅藻土为原料原位晶化合成NaY分子筛[J]. 程远坤,钱东,郑淑琴,姚华,唐课文. 硅酸盐学报. 2012(08)
[10]几种典型石油类污染物紫外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特性研究[J]. 冯巍巍,王锐,孙培艳,高振会,陈令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05)
博士论文
[1]滨海环境石油—悬浮颗粒物凝聚体形成的动力学研究[D]. 孙娟.中国海洋大学 2010
[2]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研究[D]. 夏文香.中国海洋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原油在土壤中的迁移及释放模拟研究[D]. 王振霞.青岛理工大学 2010
[2]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标准及方法学研究[D]. 姜晓娜.大连海事大学 2010
[3]海上溢油的归宿和形态研究[D]. 王耀华.大连海事大学 2010
[4]石油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与含油废水的处理研究[D]. 薛明霞.长安大学 2007
[5]沙质滩涂石油污染物吸附与释放过程研究[D]. 吴俊文.中国海洋大学 2006
[6]溢油对海洋生态污损的评估及指标体系研究[D]. 周玲玲.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5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39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