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渤海三维温盐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20:25
  本文通过无结构网格三维有限体积海洋模式—FVCOM,基于最新的地形和岸线资料,考虑黄河径流,对渤海的潮汐潮流、温度、盐度及环流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并通过设计数值实验,深入探讨了夏季渤海中部不对称双中心冷水的形成机制。本文首先对渤海的潮汐、潮流进行了高分辨率模拟,分析了潮汐、潮流及潮致余流的主要特征;模拟结果显示:渤海的潮汐和潮流是以半日分潮和半日分潮流为主的混合型。整个渤海强潮流区主要有四个,弱潮流区有五个。拉格朗日余流与欧拉余流的差别不大,流速普遍较弱,一般小于5cm/s。基于高时空分辨率的NCEP-CFSR数据集资料,考虑潮汐、风、太阳短波辐射的作用,本文成功模拟了渤海全年的三维温盐结构。模拟结果显示:冬季渤海表层海温总体上呈现西低东高、南北低中部高的分布特征,中部海域等温线分布呈“马鞍状”,表底海温均匀一致;春季渤海表层海温的分布特征由所在位置(纬度、太阳辐射强度)及水深的联合作用决定。夏季渤海温跃层以下的海温分布表现为近岸和中部高、其间夹有一近似环形的低温水带的特征。首次发现,渤中浅滩北侧洼地附近存在大略呈西南-东北向分布的椭圆状冷水带,及伴生的椭圆状逆时针大流环。在...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渤海三维温盐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FVCOM模型变量位置示意图

渤海三维温盐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渤海潮汐类型图

渤海三维温盐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M2、K1分潮潮流椭圆图[黄大吉等(1996)].a:M2;b:K1Fig.2-7Currentellipsesforco-tidalsofM2andK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high chlorophyll in the central Bohai Sea in summer[J]. WANG Yue 1 , WU Dexing 1 , LIN Xiaopei 1 1 Physical Oceanography Laborator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12(01)
[2]基于拉格朗日粒子追踪的渤海冬季与夏季环流及影响因素[J]. 王金华,沈永明,石峰,陈晓亮.  水利学报. 2011(05)
[3]渤海底质沉积物粒度特征及输运趋势探讨[J]. 乔淑卿,石学法,王国庆,杨刚,胡宁静,刘升发,刘焱光,朱爱美,李朝新.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0(04)
[4]Comparisons of Several Evaporation/Precipitation Datasets for the Bohai Sea Based on Salinity Simulation[J]. MAO Xinyan, and JIANG Wensheng* Physical Oceanography Laborator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P. R. Chin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9(03)
[5]夏季渤海温跃层下的双中心冷水结构的数值模拟[J]. 周锋,黄大吉,苏纪兰.  科学通报. 2009(11)
[6]黄河口水流和延伸对渤海流场的影响[J]. 董利瑾,王万战,孙东坡.  人民黄河. 2008(12)
[7]渤海B1断面夏季温盐结构及变化趋势[J]. 贾瑞丽,苏洁,胡宪敏,曹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8]夏季渤海中部环流结构研究[J]. 徐江玲,吴德星,林霄沛,陈新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S1)
[9]渤海典型余环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梁书秀,孙昭晨,NAKATSUJI Keiji,YAMANAKA Ryoichi.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6(01)
[10]地形变化下渤海湾M2分潮潮致余流的相应变化及其对污染物输运的影响[J]. 王悦,林霄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硕士论文
[1]渤海冬、夏季温盐场结构及其海流特征分析[D]. 宋文鹏.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渤、黄海海温结构及相应环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 陈新平.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06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406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e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