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东海海洋温度锋面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1 22:50
  本文在收集大量东海海域海洋调查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式和卫星遥感资料,模拟了东海海域1990-2002年的三维温度场;并利用实测海洋资料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精度检验,详细的精度分析证明,数值模拟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在三维数值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东海海域1990-2002年各个月份、各层次的温度锋面的分布情况;统计分析了1-12个月各层次的多年月平均锋面强度和发生频率分布,讨论了相应的季节变化规律。本文对认识东海海域海洋温度锋面的分布变化规律以及锋面的三维结构,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章 简述了研究东海海洋温度锋面的意义,介绍了相关研究现状; 第二章 简介了本文所使用的资料情况; 第三章 介绍了温度锋面数值模拟方法; 第四章 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精度分析; 第五章 讨论了锋面分析方法,给出了锋面统计分析结果; 第六章 分析了锋面的三维结构和季节变化特征; 第七章 总结本文的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东海海洋温度锋面研究


2年2月om层温度锋分布图

分布图,温度锋,分布图,锋面


东海海洋温度锋面研究本消失,只在台湾东北部很小的区域内存在;在75m层上锋面在台湾东北部出现,呈西南一东北走向,但长度不大,强度也较弱,深度只能达到loom层。秋季(n月),闽浙沿岸的温度锋强度重新加大,并且直达海底,但强度要低于冬季。黑潮锋重新出现,从表面直达125m深度,在150m层上锋面发生断裂,锋面最大强度出现在75m层。

分布图,温度锋,分布图,锋面


但强度要低于冬季。黑潮锋重新出现,从表面直达125m深度,在150m层上锋面发生断裂,锋面最大强度出现在75m层。图272002年2月om层温度锋分布图图282002年2月10m层温度锋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形对东海黑潮锋面弯曲影响研究[J]. 罗义勇,吴德星,林霄沛.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3)
[2]台湾海峡南部的海洋锋[J]. 李立,郭小钢,吴日升.  台湾海峡. 2000(02)
[3]黄海潮生陆架锋的数值模拟研究[J]. 戚建华,苏育嵩.  海洋与湖沼. 1998(03)
[4]东海黑潮锋面涡旋在陆架水与黑潮水交换中的作用[J]. 郭炳火,葛人峰.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06)
[5]黄、渤海温跃层三维数值模拟[J]. 张晨,戚建华,左军成,张法高.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06)
[6]东海黑潮区域性变异的分析[J]. 汤毓祥.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5(04)
[7]东海海洋锋的波动及演变特征[J]. 郭炳火,万邦君,汤毓祥.  黄渤海海洋. 1995(02)
[8]春季东海黑潮锋面涡旋的观测与分析[J]. 郭炳火,汤毓祥,陆赛英,孟凡,费尊乐,林葵,李宝华.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5(01)
[9]横穿黑潮锋断面的流场结构[J]. 万邦君,郭炳火,汤毓祥.  海洋与湖沼. 1994(06)
[10]浙江沿岸上升流和沿岸锋面的数值研究[J]. 刘先炳,苏纪兰.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1(03)



本文编号:3417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417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c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