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古海洋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球系统科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1-10-16 15:27
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高层次的地球科学人才,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开设了古海洋学本科课程。该课程以"天地一体""海气相互作用""海陆相互作用""天人合一"四方面作为主要案例,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讨论和辩论等多种授课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圈作为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如何通过复杂的机制相互作用,并且表现出何种非线性关联。在学习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的案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地球系统的思想,学会辩证地研究复杂性问题。该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地球系统视野和思辨能力,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面对重大气候、海洋、环境问题时,能做出更好的科学决策。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2020,(04)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天地一体——天文因素与地球变化
二、牵一发而动全身——海气相互作用
三、沧海桑田——海陆相互作用
四、天人合一——人类圈与地球的相互作用
五、蝴蝶效应——地球系统的非线性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地球系统科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意见[J]. 徐冠华. 科学通报. 2017(30)
[2]加强地球系统科学教育 培养一流地学人才[J]. 王颖,鹿化煜,胡文瑄,王元,邵进,王腊春. 中国大学教学. 2009(08)
[3]气候突变与古文明衰落[J]. 吴文祥,胡莹,周扬. 古地理学报. 2009(04)
[4]地球系统科学初探[J]. 王丽芳,张宝一,吴信才.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03)
[5]地球圈层长周期演化旋回基本特征[J]. 陶明华,邹伟宏,支崇远,陶亮.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2)
[6]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向何处去[J]. 汪品先. 地球科学进展. 2003(06)
[7]天地生人系统与大地球科学[J]. 陈之荣. 科技导报. 2002(12)
[8]浅议学科交叉与地球系统科学[J]. 柴育成. 地学前缘. 2002(03)
[9]地学系统思维:新世纪地球科学思维的基本走向[J]. 白屯.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11)
[10]生物圈演化事件与地球圈层演化的相关性问题[J]. 李守军,吴智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4)
本文编号:3440056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2020,(04)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天地一体——天文因素与地球变化
二、牵一发而动全身——海气相互作用
三、沧海桑田——海陆相互作用
四、天人合一——人类圈与地球的相互作用
五、蝴蝶效应——地球系统的非线性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地球系统科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意见[J]. 徐冠华. 科学通报. 2017(30)
[2]加强地球系统科学教育 培养一流地学人才[J]. 王颖,鹿化煜,胡文瑄,王元,邵进,王腊春. 中国大学教学. 2009(08)
[3]气候突变与古文明衰落[J]. 吴文祥,胡莹,周扬. 古地理学报. 2009(04)
[4]地球系统科学初探[J]. 王丽芳,张宝一,吴信才.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03)
[5]地球圈层长周期演化旋回基本特征[J]. 陶明华,邹伟宏,支崇远,陶亮.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2)
[6]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向何处去[J]. 汪品先. 地球科学进展. 2003(06)
[7]天地生人系统与大地球科学[J]. 陈之荣. 科技导报. 2002(12)
[8]浅议学科交叉与地球系统科学[J]. 柴育成. 地学前缘. 2002(03)
[9]地学系统思维:新世纪地球科学思维的基本走向[J]. 白屯.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11)
[10]生物圈演化事件与地球圈层演化的相关性问题[J]. 李守军,吴智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4)
本文编号:3440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44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