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西太平洋碳酸盐溶跃深度及其变化规律
发布时间:2021-11-18 10:43
碳酸盐的溶解与保存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碳酸盐溶解作用对探索碳循环机制、理解全球气候变化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雅浦海沟南部附近海域108个表层沉积物和3个柱状沉积物样品中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和碳酸钙含量等变化特征分析了海底碳酸盐溶跃深度、补偿深度及其自中更新世以来的变化规律。表层沉积物碳酸盐含量、浮游与底栖有孔虫丰度、底栖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比例、底栖有孔虫群中胶结质壳比例等多种指标变化表明,本区现代碳酸盐溶跃面(carbonate lysocline depth, CLD)位于水深3800m附近,碳酸盐补偿深度(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 CCD)约为4800m。柱状样有孔虫溶解指数(foraminifera dissolution index, FDX)的变化表明,冰期碳酸盐溶解作用减弱,碳酸盐溶跃面和补偿深度变深;冰消期碳酸盐溶解作用增强,溶跃面和补偿深度变浅。位于现代溶跃面附近的柱状岩心碳酸盐含量呈现冰期高、间冰期低的"太平洋型"旋回特征,同时古生产力替代性指标的变化曲线与碳酸盐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中更新世...
【文章来源】:地质学报. 2020,94(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西太平洋柱状沉积物年龄框架
浮游有孔虫是开放大洋上层水体生源碳酸盐的主要生产者,其群落数量、属种组合和保存状况受到水深、温度、盐度等多方面环境因子影响;水深是碳酸盐溶解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二者常作为碳酸盐补偿深度确定的重要指标。图3可以看出,浮游有孔虫丰度和碳酸盐含量在平面上的分布相似,二者均聚集在海脊处,而底栖有孔虫在深海盆区零星分布,这种差异明显受水深影响。图4 西太平洋表层沉积物有孔虫丰度及种属分布随水深的变化特征
西太平洋表层沉积物有孔虫丰度及种属分布随水深的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雅浦海沟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海洋学意义[J]. 岳新安,闫艺心,丁海兵,孙承君,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2]西太平洋雅浦俯冲带的地貌及地层结构特征[J]. 董冬冬,张广旭,钱进,范建柯,张正一,张国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01)
[3]琉球群岛东部海区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分布及指示意义[J]. 吴永华,程振波,石学法,李小艳,石丰登,鞠小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06)
[4]南海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特征[J]. 王勇军,陈木宏,陆钧,向荣,张兰兰,张丽丽. 热带海洋学报. 2007(05)
[5]赤道西太平洋晚第四纪古生产力变化:ODP 807A孔的记录[J]. 张江勇,汪品先,成鑫荣,金海燕,张拭颖.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03)
[6]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微体化石与碳酸盐溶跃面和补偿深度[J]. 陈荣华,徐建,孟翊,汪东军,刘传联,黄宝琦,张富元.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02)
[7]南沙海区晚第四纪浮游有孔虫演化及其古海洋学意义[J]. 李保华,赵泉鸿,陈民本,翦知湣,汪品先.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1(01)
[8]冲绳海槽南部两万年来碳酸盐溶跃面的变迁[J]. 陈荣华,孟翊,李保华,谢传礼.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01)
[9]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的气候记录:武都黄土剖面与极地冰心、深海沉积同位素记录的对比[J]. 张虎才,史正涛,戴雪荣. 兰州大学学报. 1997(04)
[10]南海碳酸盐溶解与深海沉积物类型[J]. 陈木宏,陈绍谋. 热带海洋. 1989(03)
博士论文
[1]70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的热带过程及其对上层水体pH和pCO2的影响[D]. 贾奇.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8
[2]中更新世以来热带西太平洋深部[CO32-]演化:对大洋碳储存及大气pCO2变化的启示[D]. 秦秉斌.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7
[3]15万年以来西菲律宾海区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D]. 安佰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5
[4]西菲律宾海2.36Ma以来古海洋学研究[D]. 孙晗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5]西太平洋暖池区中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研究[D]. 唐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2
[6]热带西太平洋边缘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研究[D]. 赵京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7
本文编号:3502755
【文章来源】:地质学报. 2020,94(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西太平洋柱状沉积物年龄框架
浮游有孔虫是开放大洋上层水体生源碳酸盐的主要生产者,其群落数量、属种组合和保存状况受到水深、温度、盐度等多方面环境因子影响;水深是碳酸盐溶解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二者常作为碳酸盐补偿深度确定的重要指标。图3可以看出,浮游有孔虫丰度和碳酸盐含量在平面上的分布相似,二者均聚集在海脊处,而底栖有孔虫在深海盆区零星分布,这种差异明显受水深影响。图4 西太平洋表层沉积物有孔虫丰度及种属分布随水深的变化特征
西太平洋表层沉积物有孔虫丰度及种属分布随水深的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雅浦海沟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海洋学意义[J]. 岳新安,闫艺心,丁海兵,孙承君,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2]西太平洋雅浦俯冲带的地貌及地层结构特征[J]. 董冬冬,张广旭,钱进,范建柯,张正一,张国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7(01)
[3]琉球群岛东部海区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分布及指示意义[J]. 吴永华,程振波,石学法,李小艳,石丰登,鞠小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06)
[4]南海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特征[J]. 王勇军,陈木宏,陆钧,向荣,张兰兰,张丽丽. 热带海洋学报. 2007(05)
[5]赤道西太平洋晚第四纪古生产力变化:ODP 807A孔的记录[J]. 张江勇,汪品先,成鑫荣,金海燕,张拭颖.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03)
[6]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微体化石与碳酸盐溶跃面和补偿深度[J]. 陈荣华,徐建,孟翊,汪东军,刘传联,黄宝琦,张富元.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02)
[7]南沙海区晚第四纪浮游有孔虫演化及其古海洋学意义[J]. 李保华,赵泉鸿,陈民本,翦知湣,汪品先.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1(01)
[8]冲绳海槽南部两万年来碳酸盐溶跃面的变迁[J]. 陈荣华,孟翊,李保华,谢传礼.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01)
[9]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的气候记录:武都黄土剖面与极地冰心、深海沉积同位素记录的对比[J]. 张虎才,史正涛,戴雪荣. 兰州大学学报. 1997(04)
[10]南海碳酸盐溶解与深海沉积物类型[J]. 陈木宏,陈绍谋. 热带海洋. 1989(03)
博士论文
[1]70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的热带过程及其对上层水体pH和pCO2的影响[D]. 贾奇.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8
[2]中更新世以来热带西太平洋深部[CO32-]演化:对大洋碳储存及大气pCO2变化的启示[D]. 秦秉斌.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7
[3]15万年以来西菲律宾海区浮游有孔虫壳体重量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D]. 安佰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5
[4]西菲律宾海2.36Ma以来古海洋学研究[D]. 孙晗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
[5]西太平洋暖池区中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研究[D]. 唐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2
[6]热带西太平洋边缘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研究[D]. 赵京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7
本文编号:3502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3502755.html